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ch7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完全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垄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完全垄断一、完全垄断及其特点完全垄断(PureMonopoly),又称独占,是指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独家经营;(2)产品不能替代;(3)存在很高的行业壁垒。二、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1.原材料控制(Materialcontrols)。控制了原材料的供给,就控制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形成垄断。2.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ies)。一些行业的资本和技术的特点要求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率先达到规模经济的,就排斥了其它厂商的生产而形成垄断。3.技术专利权(Patents)。拥有专利权的厂商排斥其它厂商同时使用该技术而形成垄断。4.特许专营权(Marketfranchises)。获得政府颁发的特许专营权的厂商会形成垄断。三、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虽然厂商能自主定价,但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PDD’5(1)垄断厂商的平均收入(2)垄断厂商的边际收入(二)垄断厂商的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显然,MRP,为什么?6垄断厂商的收益表商品销售量(Q)123456789101112商品价格(P)11109876543210平均收益(AR)11109876543210总收益(TR)11202732353635322720110边际收益(MR)1197531-1-3-5-7-9-117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dd(P=AR)MRPQ若需求曲线为线性,则MR曲线的斜率为需求曲线的两倍。需求曲线:P=a-b•Q边际收益曲线:MR=a-2b•QOA=OB中点B8(三)垄断厂商的总收入垄断厂商的总收入:TR=P·Q=P(Q)·QP(Q),反需求函数,它的含义:若要售出Q单位的产出,厂商可以收取的最高价格。若反需求函数P(Q)是一个线性函数,则总收入TR是Q的二次函数,呈倒U字型,表明在一定产量点,收入达到最大,在此之前,TR随Q增加而递增,在此之后,TR随Q增加而递减。9垄断厂商的总收益曲线POQHAMREdp1Edp=1Edp1D(AR=P)B(a)POQTR(b)Edp1,MR0,总收益上升Edp1,MR0,总收益下降Edp=1,MR=0,总收益最大11dpdTRMRPdQE一个垄断厂商不会在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部分进行经营10四、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ProfitARMRSMCSACQuantity0Q0PACProfit=(P-AC)xQ11(一)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内的调整1.只有厂商规模的调整,而没有厂商数量的调整;2.垄断厂商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以高效率的生产规模来生产更大的产量,追求更低的成本,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但它不会受到竞争压力,迫使生产规模达到长期最优状态。五、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2(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LMCLACSMC2SAC2长期均衡,MR=LMC=SMC2OQ$SMC1SAC1D1MR1QSAFPSA’GProfitEBQLB’PLHProfit短期均衡,MR=SMC113垄断厂商的定价法则可见,垄断厂商是在MC上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比例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的,这种定价方法叫做成本加成定价。而在完全竞争行业,P=MC。六、垄断势力指数14由于垄断厂商可以控制价格,使均衡价格高出MC,以获得经济利润,可以用价格高于MC的程度来反映垄断势力的大小。勒纳(Lerner)利用这一思路来定义了一个指数来衡量垄断势力的大小:这一指数被称为勒纳指数(Lerner’sIndex),它取决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两者成反方向变化。/1/dpLPMCPE六、垄断势力指数15七、垄断的福利损失垄断的福利损失是指垄断给社会总剩余造成的下降。分析垄断的福利损失的思路是将垄断时的社会总剩余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总剩余进行对比,以两者之差来确定垄断的福利损失。回忆:完全竞争的均衡是有效率的,它实现了社会总剩余的最大化。1616消费者剩余无谓损失垄断利润完全竞争均衡是(Qc,Pc),垄断时均衡是(Qm,Pm);MC产量价格DMRPMQM消费者剩余是▲,生产者剩余是■,存在无谓损失▲。单一价格垄断造成了效率损失。七、垄断的福利损失QCPC17八、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法(Pricediscrimination)是指垄断者在销售同一种产品或提供同一种服务时,针对市场需求或销售对象的不同索取不同的价格。这是垄断行业非常常见的现象。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类: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18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实施一级价格歧视的前提:(1)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2)垄断者销售的产品不能被倒卖。(一)一级价格歧视19在完美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厂商对每一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都不一样、且都等于其支付意愿。因此,在完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垄断企业选择的产量刚好等于完全竞争时候的产量Qc。DMCEFQmQcQ单一价格时的MRP图7-8一级价格歧视PmPc完全价格歧视时的MR2020消费者剩余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时价格P=MC;整个行业的供给量为Q;消费者剩余为▲;生产者剩余为0;社会总剩余为▲。P=MC产量价格DMRQ2121垄断利润完全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是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时的产量;垄断者以利润的形式获得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完全价格歧视不会造成效率损失,但是却不公平,生产者获得了所有的剩余,消费者没有获得任何剩余。MC产量价格DMRQ22(二)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折扣。假设厂商规定三个购买区间:(1)Qd∈[0,X],P=P0,TR0=■OP0AX。(2)Qd∈[X,Y],P=P1,TR1=■XFBY。(3)Qd∈[Y,Z],P=P2,TR2=■YHEZ。P0P1P2POABEFZYXDD’′H图7-9二级价格歧视23TR=TR0+TR1+TR2被剥夺的消费者剩余=■P0P2GA+■GFBH消费者剩余=▲ADP0+▲ABF+▲BEH可见,垄断厂商通过二级价格歧视可以占有部分消费剩余,增加垄断利润。P0P1P2POABEFZYXDD’′H图7-9二级价格歧视G24(三)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索取不同的价格。差别定价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令在两个不同市场上,25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R2=MC可见,Edp大的市场,价格较低,反之,价格较高。26由于垄断增加了社会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因此,政府应该对垄断进行适当的干预。采取的措施有价格规制、利润率调节、实施反垄断法,以对厂商的垄断进行限制和制裁。九、对垄断厂商的价格管制27ARMRMCPmQmACP1Q1当管制价格为P1时的边际收入曲线若不受管制,垄断企业的产量为Qm,价格是Pm.若管制价格为P3,产量下降且出现短缺.若管制价格降到PC,产量为QC,无谓损失就不存在了价格管制$/QQuantityP2=PCQcP3Q3Q’3若价格低于P4,企业就会遭受损失P428MCACARMR$/QQuantity将价格设定为Pr,等于平均成本,确保企业不会退出。QrPrPCQC如果管制价格为Pc,不能弥补平均成本,企业会亏损并退出PmQm若不受管制,垄断企业的产量为Qm,定价为Pm.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29第二节垄断竞争一、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垄断竞争(MonopolisticCompetition)是指由众多厂商组成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1)产品的差异性;(2)厂商众多;(3)厂商自由进出。30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性产品具有差异性和替代性,任一厂商都有主观想法,认为,调整自己产品的售价,不会被其它厂商觉察,只要独自降价,其它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就会将其它厂商的顾客吸引过来,自己的销量将大幅度上升,反之,独自涨价,销量将大幅减少。31厂商预期独自调整产品售价,引起销售量变动,这种反映厂商预期价格变化与销售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是预期需求曲线。因为它是由厂商主观预期形成的,亦称主观需求曲线。PQ1Q0Q2P1P0p2Edd’1.预期需求曲线32同一行业所有厂商采取相同的价格变动措施,以致各个厂商产品销量发生同比例的变化,这种反映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比例需求曲线,它是由所有厂商同时变动价格所形成的,故又称为客观需求曲线。P2P0P1Q0Q2Q1Q3Q4E0O图7-1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dd1dd22.比例需求曲线33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均衡条件是MR=SMC,均衡点为G,按厂商预期需求曲线dd0所确定的均衡点是E(Q1,P1)。实际销售量为Q2。Q2Q1,厂商形成新的预期,dd0移至dd1,dd1对应一条新的MR1曲线,厂商根据MR1=SMC的原则确定一个新的产量和价格;如果经过上述调整后,预期销售量和实际产量仍不相同,则重复上述调整过程,最终达到短期均衡。ODD′dd0MR0SACSMCP1Q1Q2Gdd1Q图7-12垄断竞争厂商非均衡状态下的自我调整过程34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1)MR=SMC;(2)预期最优产量等于实际产量。最终DD’和dds的交点E(Qs,Ps)为短期均衡点DD′ddsMRsSACQsHQ图7-1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EFPSSMCCπ=■CFEPs﹥0E点是一个短期均衡点,而非长期均衡点。35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厂商预期的长期最优产量等于实际的销量这意味着长期均衡点应该是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2)π=0,P=AR=LAC这意味着长期均衡点是主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和LAC的交点。(3)MR=LMC这意味着这三条线的交点应该是主观需求曲线和LAC的切点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3637五、垄断竞争与经济效率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其根本原因在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LAC相切于最低点;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LAC相切的地方并非最低点。OQQcPcPmQmdm(ARm)dc(MRc=ARc)MRmLACLMCSAC1SAC2E1E2图7-16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比较38缺点:垄断竞争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其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在长期均衡时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因为如果厂商继续增加产量的话,平均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优点: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异性,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多样化程度增加了,对消费者福利也是一种提高。垄断竞争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点与优点39第三节寡头垄断一、寡头垄断市场特征寡头垄断(Oligopoly)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少数几家大厂商供给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其中每一个大厂商在整个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特征:(1)厂商数量少;(2)厂商相互依存;(3)厂商进出不易。40二、分析寡头市场的方法寡头垄断行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其中每一家企业在整个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它们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对方。对于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博弈论是一种合适的分析工具,这也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普遍采用的方法。这一章我们只介绍两种传统的寡头垄断理论,使用博弈论对寡头垄断市场的分析放到下一章。41三、斯威齐模型(一)斯威齐模型的假定:当一家企业降低价格时,所有的企业会跟进;而若有一家企业提高价格时,其他企业不会跟进;寡头垄
本文标题:ch7不完全竞争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