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3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
1.已知数据12,13,14,8,9,11,10,12,9,1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平均数:(12+13+...+12)/10=11,方差:(12^2+13^2+...+12^2)/10-11^2=3.4,中位数:12.2.为了研究一种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采用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选择了学习情况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结果如下:班别人数平均分标准差教学方法实验班428010新教学方法对照班447511传统教学方法试分析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效?(双总体Z体验)原假设H0:μ1≤μ2,备择假设:μ1μ2.n1=42,x1ˉ=80,ο1=10,n2=44,x2ˉ=75,ο2=11,取显著性水平为0.05,得拒绝域为z≥z0.05=1.645,Z=(80-75)/√(10^2/42+11^2/44)=2.2071.645,拒绝原假设H0,即可以认为新方法显著有效。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教育统计与测量一、名词解释1、差异量数: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相反,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包括:两极差、平均差、标准差。2、描述统计:讲述对从大量观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以描述事物的典型性、波动范围以及相互关系,提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内部规律。3、质量相关:指比列变量中一列变量按事物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另一列变量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时求得的两列变量的相关。4、题目区分度:指题目有效地区分被测某种心理特质的不同水平的程度,如语文写作能力的高低等。5、集中量数:是描述一列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是一组观测值的代表值。集中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等。6、测量的信度:一个测验,测同一个事物,多次测验结果一致性程度。也是测验的稳定性指标。7、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标定某一分数离开团体均数的距离。公式为:Z=8、教育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为教育和心理科学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工具学科。9、测验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能准确地测得其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10、双侧检验: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的检验。11、单侧检验:只强调方向的检验。12、心理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某种心理品质加以确定的过程。13、教育测量: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按照教育目标规定的要求(准则)用数字加以确定的过程。二、填空1、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学专著(《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法)。3、对教育现象用数字进行测量为(教育测量)。4、随机现象具有(偶然性)、(必然性)。5、误差通常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6、在科研实验中,描述样本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7、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参数)。8、数据按取得方法分为(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9、离散变量在数轴上是(一个点),离散变量在数轴上是(一段距离)而非(一个点)。10、(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数据整理和描述的基本形式。11、(算术平均数)也叫平均数或均数,是集中量数中应用最广的一种。12、平均差指一列变量中各个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均数。13、(小概率原则)是统计检验中一项基本原则。14、当样本容量足够大(n30)时,样本分布呈(正态分布),当样本为小样本(n30)时,呈(t分布)。15、独立性检验是对(两种)因素保分项进行差异检验。16、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从0~1(1p≥0)。17、t分布是由自由度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曲线。18、Z分布由S决定。19、双向细目表是为了保证试题有较好的代表性。20、总体为正态,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都是正态分布。21、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考核办法是:分阶段比较法。22、成绩标准差越大,成绩越分散,变化幅度也越大。23、一列变量为连续变量,另一列变量为称名(名称)变量,它们之间的相关为:点双列相关。24、学号、国籍、性别属于类别变量。25、身高、体重、入学考试成绩属于正态分布。26、检验男女生态比例失调与协调用:卡方检验X227、离散程度最好的是:标准差。28、t分布随自由度变化。29、标准分数是相对的位置量数。30、相关系数的相关程度一样,相关方向不同。31、海拔属于等距数据。32、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的依据是测验的功能。33、团体测验的优点:样组规模相当大,更易建立常模。34、衡量测验题目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信度、效度。35、卡方检验是用途较广的非参数检验。36、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37、随机抽象: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38、反映某种发展速度,增长率叫几何平均数。39、∑d=0,无论∑d怎么变永远为0。《教育统计与测量》网络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2.变量3.算术平均数4.频率5.测验设计6.测验效度7.描述统计8.名称变量9.离散变量10.总体11.教育测量学12.自由应答式试题13.随机变量14.连续型变量15.度量数据16.正相关17.同质性χ2检验18.难度19.比率变量20.样本21.概率22.负相关23.独立性χ2检验24.情境测验法25.推断统计26.等距变量27.随机误差28.双向表29.心理测验3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31.非随机变量32.个体33.心理量表34.分层抽样35.标准误36.零假设二、填空题1.统计学含_____和_____两大类。2.依据变量的性质,变量分为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_____。3.X1=1,在数轴上只表示一个点,则X变量是_____。4.91.5是一个连续数据,它的真正范围是_____。5.一次全县调考后,算得其标准差为δ=15,某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9人,其标准误是_____。6.教育测量具有_____、_____和_____的特点。7.口头测验的方法有高声朗读教师提问,随机抽答,专题发言,小组讨论,师生一般会谈,_____和_____。8.情境测验的主要类型有_____和_____。9.教育统计具有_____和_____的特点。10.教室里有20个学生,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11.Y1=1,在数轴上表示为一个区间,则y变量是_____。12.资料来源有两个方面,即_____和_____。13.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目_____和_____五部分构成。14.点二列相关在教育测验中可用来计算_____。15.标准正态分布(也称Z分布)的离差统计量公式是_____。16.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_____。17.教育统计具有_____和_____的特点。18.统计表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19.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是_____。20.测验题目的编排形式有两种,即_____和_____。21.将简答题、填空题归于客观题的理由是_____。22.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23.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5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24.一般正态曲线有_____条。25.编制统计图表的工作属于_____。26.问卷调查法分为两类,分别是_____和_____。27.统计表的种类分为简单表、分组表、_____。28.教育测量有四种量表,它们是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_____。2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包括_____个测验。30.客观题中最灵活的一种题型是_____。31.相关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32.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01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33.依据变量是否具有随机性,变量分为_____和_____。34.在一次体育比赛中,某班获得团体第1名,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35.非随机误差包括_____和_____。36.教育调查的常用方法有_____和____。37.A班50人,B班48人,要比较两班某次考试后的成绩分布状况,应该用_____.图形表示。38.教育测量学研究内容主要是_____。39.智力超常人的智商是_____,智力正常人的智商是_____,低常人的智商是____。40.布卢姆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_____六个层次。41.将学生的兴趣分为“很有兴趣、有兴趣、较有兴趣、无兴趣、很无兴趣”五个等级,并分别用“5、4、3、2、1”表示。取这些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42.随机误差的来源包括_____和____。43.数据14、2、17、9、13的中位数是_____44.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从中选一个组长,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是相等的,选到张明或李华的概率是_____。如果进行两次选举,两次都选到张明的概率是_____。45.教育测量的两个要素是_____和_____。46.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学业成就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_____。47.根据测验内容的性质,心理测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4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有_____条。三、简答题1.数据分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在教育管理中,如何正确看待算术平均数?3.对于积差相关系数r,我们应明确哪几点?4.t分布有什么特点?5.假设检验的步骤是怎样的?6.教育和心理测验中,可能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影响信度的因素大致有哪些?7.教育统计学的作用是什么?8.下面的统计表中有哪些错误?9.某同学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80分,他的语文比数学考得好一些,这句话对吗?10.正态曲线有什么特点?11.相关样本和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之前,为什么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12.χ2检验有哪些特点?13.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的步骤有哪些?14.汇合方差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5.χ2值的特点是什么?16.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17.形成性测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8.简述创造力与学业成就及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19.算术平均数有哪些优点?20.一天,甲对乙说:“我和你的关系好过我和丙关系的3倍。”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21.对同一组对象,如何区分Z检验还是t检验?22.χ2分布有什么特点?23.应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测量?24.诊断性测验有哪些独特性?25.积差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有哪些?26.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守株待兔”的故事。27.χ2检验的作用是什么?28.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29.终结性测验有哪些特点?30.心理测验的主要用途有哪些?31.二列相关与点二列相关的区别是什么?32.标准误有什么作用?33.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是怎样的?34.教育测量在教育中的地位有哪些?35.标准参照测验有哪些用途?36.口头测验在哪些领域更能发挥作用?四、计算题1.某校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由三方面的成绩组成,学生评分占0.3,同行评分占0.4,领导及专家评分占0.3。某位老师的三种分数分别为94分,72分和79分,求该教师的总平均分数。2.计算下列112个学生测验分数的算术平均数。112个学生测验分数的频数分布表3.根据下表,求身高为166厘米同学的百分等级,并说明其意义某校学生身高的频数分布表4.某小学个人卫生得分的平均数为52.8,其中某班28名学生平均分数为49.5,标准差为7.8,问该班学生成绩是否低于全校的平均水平?5.语文测验模拟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内部一致性系数α的值。6.求下列原始数据的全距和四分位距23、26、20、25、33、31、27、29、367.用5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不同的五位数?8.某班13名学生期中语文名次和期末语文成绩如下,问两次考试相关程度如何?9.某市全体7岁男童体重平均数为21.61kg,标准差为2.21kg,某小学70个7岁男童体重的平均数为22.9kg。问该校7岁男童体重与全市是否一样?10.某班地理测验5个男同学的得分为70、72、69、67、71;1
本文标题:3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1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