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与探讨
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与探讨高坝镇同益小学祁晓燕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准确地解读文本,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二、优化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三、精炼教学语言,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时间。四、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五、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关键词: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一、准确地解读文本,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阅读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在执教每篇课文时应该确保的底线,准确地解读文本,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好的阅读课来源于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每上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站在不同角度认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一)站在不同角度阅读课文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阅读,把自己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读通文本的语言文字,理顺文本的脉络思路,欣赏文本的表达技巧,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进而融入文本的情境,感受文本的情味,跟文本产生共鸣。这时,就可以跟作者对话,谈字里行间给你的印象和联想,谈由此产生的感悟和启示,谈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谈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所以,教师拿到一篇文章,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读出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令人感动,哪些地方令人欣慰,哪些地方语言用得精妙,用个性化的语言,记下自己受感动的体会,这一点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我第一次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读到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此情景下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让我感受到了那一丝丝淡淡的哀愁。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在教学中抓住要领,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跟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体现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如不经过这样的阅读,在教授学生时,就只能宥于表面,认了几个字而已。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解读,从文学爱好者的视角,只是阅读,领会其内容,体会其主题。从语文教师的视角,则为了研究阅读教学,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方面的阅读能力,也就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赏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用教材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文本,进行二度开发,发现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以及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以学段目标为导引,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挖掘出可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内容。例如在读《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首先就搞清楚文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其次弄清文章的线索,从钓鱼到放鱼,再到得到启示,是内容的联系,属情节线;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惊喜、兴奋到委屈、沮丧,最后是对父亲的感激,是思想的联系,属感情线。最后,咬文嚼字,体会文章语感,兼顾各种因素。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一切从学生需要从发。解读文本时,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疑难,多关注学情,才能上出受学生欢迎的课。解读文本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就是说,要弄清楚学生原有的基础怎么样?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对照课标的要求,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解读文本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给阅读方法,就是“授之以渔”的“渔”。各项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方法问题。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把读懂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弄清楚,并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好这些方法。否则,就是没有真正读懂文本。(二)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通过精心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主线问题,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有层次的研读,打破了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废止了繁琐的分析,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更为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在试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我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二、优化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挥课堂40分钟最佳效果的必要前提和步骤。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更好地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达到课堂有效性目标。因而,充分做好预习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意识,深入理解、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预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语文科的课前预习,必须符合语文科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要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可按以下步骤方法指导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后,能大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预习的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学生在初读时,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大致经过。预习的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在初读时,就要搞清写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每个景物的大致特点等等。从而整体地把握课文内容。第二步:细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逐字逐句地读,读懂每句话,在书上勾出生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对于生字和自学,可按音、形、义三方进行。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用字。第三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要做到:标出自然段,以自然段为单位,逐句逐句地读,搞清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个自然段,要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这样逐段逐段地读完全文,又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说出大体内容,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自己有什么感想、体会,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和段落要注明,待第二天课堂上解决。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并能想办法能解决疑问,特别鼓励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第四步:自我检测。检测的方法,就是看自己是否能解答课后的问题,若解答不了,就还要读课文,还要想办法。如果实在是解答不了,注上符号,待课堂上解决。三、精炼教学语言,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时间。简炼教学语言,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阅读时间,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音量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注意抑扬顿挫,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用心倾听。1、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抓住三个故事晏子反侮辱的结果的句子(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2、楚王只好陪着笑。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我这样提问:“每次楚王都是只好-----”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晏子的说法巧妙在哪里呢?有何秘诀?”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3、点拨巧用评价语。陶老师说:“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要有笑声、赞美声、掌声”。因此我们要适时鼓励学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能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四、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前不久听了一节习作课──把过程写具体,这位老师巧妙的以“做美味拉面”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将乏味的习作课堂生活化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五感四动写具体”的习作方法。开展辩论会,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时,学生针对乌塔独自一人出国旅游这做种法产生了质疑,有的学生对乌塔的做法表示赞同,还有部分同学从安全考虑表示不赞成。教师此时便可以借机召开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理由,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大家的交流,增强自己的安全独立意识。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五、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爱的教育》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爱的教育》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深入细致的钻研文本,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指导学生优化课前预习,精炼教学语言,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一步步落实。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与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