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农信社的合作边界及合作化道路的可行性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信社的合作边界及合作化道路的可行性姓名:王树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程均丽20081101农信社的合作边界及合作化道路的可行性作者:王树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王筱欣遏制农村金融空虚保障库区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稳定增收2007三峡库区农村近年来经济社会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发展仍缺乏持续的动力,与主城各区和全国差距继续拉大。究其原因,库区金融空虚是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和完善库区金融体系的建设是库区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而农村金融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构建库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做大做强库区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库区金融运行特征:存款高速增长,增势趋于缓慢;信货增长不稳定,推动作用欠佳;存货比加速下降,资金外流严重;不良货款占比高,金融资产质量差;机构网点大量收缩,金融服务功能减退;身经营包袱沉重,支持产业经济发展实力受到限制。二、基于库区金融环境的原因分析:农村的利润率过低;法制环境缺失,诚信体系建设滞后;有关政策不到位,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行政力量的介入较为普遍,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三、遏制库区金融空虚的思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建立高效、科学的库区农村贷款保险制度,促进发展;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确保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保障发展;创建金融安全库区,支撑发展。2.期刊论文范弘雨.FANHong-yu宁夏农村金融扶贫的路径选择——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服务-宁夏党校学报2009,11(5)微型金融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落后而兴起的一种金融形式,发展微型金融服务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宁夏农村摆脱贫困、帮助农民创业,实现宁夏农村金融扶贫的新的路径选择.3.学位论文黄迟我国农村金融通道问题研究2008在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逐步加大。为了有效的解决金融支持农村力度不够的问题,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需要创造一定条件使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协调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通道”这一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我国金融服务供需双方供需水平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全文共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言部分,明确的引入了“通道”这一概念,认为“通道”是指联结物质交换双方之间的高效物质流所依赖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总称。第二章主要是对“金融通道”这一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农村金融通道是指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经营者提供高效金融服务所依赖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总称,与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良好的农村通道应该具有高效性(可以取得,及时,效益经济)、系统性(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系统整体与外部相互影响)。农村金融通道的相关运行主体主要有农村金融机构、农村经营者以及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和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经营者包括农村居民、农村企业以及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法人。农村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支付类、融资类、投资类、保障类以及信息咨询类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农村金融通道的主要构成包括:(一)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体系。它决定了农村金融运行的途径、空间,对农村金融运行的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二)农村金融运行的经济环境,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农村经济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农村金融运行的规模和结构,是农村金融运行的基础因素。(三)农村金融的信用文化。对待信用的不同态度,决定了资金所有者使用货币资金的态度,从而影响金融运行效率。(四)技术水平,包括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水平。技术水平是农村金融运行的推动性因素。第三章通过分析国外农村金融通道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通道的现状,分析出我国农村金融通道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律规范尚不完善;二是技术水平及人才尚不能满足要求;三是金融机构设置与经济环境不匹配;四是信用环境不佳。第四章是对我国农村金融通道发展的一个展望,包括可行性、框架设计以及具体的对策措施三个部分。鉴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通道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式,本文将我国农村金融通道的发展框架设计为:(一)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二)和谐的农村经济环境。(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四)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五)健康的信用文化。针对这些状况,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一)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注意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构。在调整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我国经济结构现状,特别是产权结构和规模结构,对现行金融机构进行调整,实行层次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并运行在业务交叉范围内进行合理竞争。二是注意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对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不同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分布比例要有所区别。(二)建立强大的金融处理平台。首先是提高金融服务技术水平,包括金融人才以及金融工具的技术水平。其次是提高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强大的金融信息处理平台。(三)推动信用文化的良性发展。一方面要指导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另一方面要引导非正规金融信用文化的调整,还一方面要协调农村金融运行与信用文化的发展。(四)积极完善金融法规体系。除了必须制定或修改现有农村金融法规体系外,还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法规执行力建设。4.期刊论文赵明重构农村金融基本架构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南方金融2006,(9)本文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从降低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农贷信息不对称、破除农村金融垄断、政策贷款引入竞争机制和完善治理五个方面分析着手,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架构.5.会议论文沈涛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服务新农村建设2007当前经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与矛盾,不仅动摇着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而且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跟进城市发展的速度,造成了贫困地区和现代城市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巨大落差引发的新的贫富差别。因此,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的重点。下面,结合四川省自贡市的实际,就此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自贡市农村金融建设现.状及农村金融供给情况(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二)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情况;(三)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贷款权限上收,大量裁剪县域机构和人员,县级支行实际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一)资金需求量剧增;(二)资金需求的周期长;(三)资金需求的多样性;(四)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三、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之间的矛盾;(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与农村金融品种单一的矛盾;(四)新农村建设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与农村资金的短期性供给之间的矛盾。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一)加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二)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三)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四)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投资;(五)建立农村金融同业合作平台;(六)实施城乡差别监管政策。6.期刊论文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构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新体系初探-华北金融2008,(3)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切入,对当前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仍面临的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若干改进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2008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滑坡、农民增收困难和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等方面,正如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那样:“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强调这是未来五年我国施政的主要工作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乡不协调、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政和金融以往对农村的支持不足。2006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1%;各级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7.9%;农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8%。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很不相称。《建议》明确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据这个要求,加快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毫无疑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措施,诸如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运作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等。但是,我国的农村金融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仍然大量地从农村流向城市,为其他部门贡献了大量的金融剩余;仍然有大量的农户、农业企业等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地区出现“信贷真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空心化”;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较为单一,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等等。一方面,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的资金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金贫血”问题由来已久,农村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功能的缺失也长期存在。很明显,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很难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无法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纵观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我国从1985年起就持续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至今已有20多年,但“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萎缩,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扭转,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论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试图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金融供给与有效金融需求的“双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金融供给与有效金融需求“双不足”的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而,本文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和激活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两个层面提出了政策调整的思路。最后,本文运用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探索和实践说明了即便在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增加农村金融
本文标题:农信社的合作边界及合作化道路的可行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