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美“人权”观之比较研究葛雯静——101502108——法学(1)班摘要:冷战以后,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主要分歧之一就是人权问题。美国的人权观是资产阶级人权观,强调个人权利,即公民与政治方面的权利;而中国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集体权利。美国以人权作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歪曲人权与主权关系。中国认为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国家主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关键词:人权,国际人权观,基本内涵,主权,本质引言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主体的人都应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当前,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冷战以后,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分歧之一就是美国对待中国的人权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和如何对待中国的人权发展及中美之间存在的人权观分歧成为首要任务。2中美学者的国际人权观中国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是联合国宪章和根据联合国宪章制定的人权文件中有关保护国家和人民集体人权与尊重男女个人人权的规则的总称。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的渊源包含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并主张国际条约是主要渊源,国际习惯则相对次要,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宣言、决议、其他国际文件以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也体现在各国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实践中。而美国学者伯根索尔则认为:“国际人权法,被确定为是处理保护受国际保证的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处理促进这些权利发展的法律。”中美人权基本内涵一:人权的内容中国认为,人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人权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迄今,人权概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人权含义,即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宗教自由、发表意见、和平集会和结社自由、普遍平等和选举权等;第二类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工作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组织工会权、爱教育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组织工会权、受教育3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主要有民族自决权、人民自由处置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权利、发展权、环境权和平等权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则认为,政治权利和公民的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甚至是唯一的人权。他们只承认美国宪法和人权法案所列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如个人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权、隐私权、辩护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等。而极力贬低甚至不承认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二:享受权利的主体方面中国认为,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个人人权一般指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分别列举的有关个人所应享有的两大业权利。集体人权是指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在国际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各项权利。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是紧密关联、互不可少的。首先,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得以充分实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保障。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无法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和自由谋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个人人权也就得不到保证。其次,某种集体人权同时也是个人人权,在内涵上互为补充。如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既是群体的权利,甚至是全人类整体的权利,也是个人的权利。如果这些权利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就保障了个人人权,也为实现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发展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4而美国强调,人权主要指个人人权。如人身权、自由权、参政权等等,不包括集体人权。美国的人权报告就载有:人权是这个星球上男女老少一切人生下来就有的变遍权利。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是美国立国的基础。【1】人权与主权【2】中国认为,“人权问题虽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主要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集体人权。正如邓小平所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4]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朱穆之对此也曾作过明确的阐述:“人权是否高于主权,现在世界上分为许多国家,国家还没有消亡,更没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府,因此在人权问题上必须尊重各国主权。如何维护和促进人权,基本上只能由各国自己来处理,否则将天下大乱。所谓‘基本上’,是因为人权也有其国际性的一面。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诸如殖民主义、种族灭绝、武装侵略、国际恐怖活动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为世界各国一致反对,对于这类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加以干预和制止。”首先,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也就没有对人权的保障。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解放这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强迫[1]转引自张骥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分歧与斗争(J)北京科学社会主义1997(1)[2]转引自张文喜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J)北京外交学院学报2000(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0、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5中国签订了1183个不平等条约[5],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使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地生存着,他们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和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其他权利了。这充分证明没有国家主权就无人权可言,人权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国权比人权更重要”。同时,我们的人权也需要法律的保护,而只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才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利,因此,没有主权的人权是没有法律保护的。其次,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才能保证主权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那么这个政权就得不到保障。对我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全面政权并不断巩固,其根本原因就是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从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保障公民能够真实地享有宪法规定的人权。改革、发展、稳定缺一不可。人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空谈人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因此,只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才能不断地保障和改善人权状况,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因此,只有捍卫主权,才能保障人权;只有保障人权,才能巩固主权,两者缺一不可。我国自解放以来,不断地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主权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改善进行努力,取[5]鲜开林.中国最有资格讲人权[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6得了可喜的成绩,又如: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李登辉“两国论”阴谋的失败,中美两国人权斗争中国的胜利等。但是,中国不希望美国指手划脚,也反对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的政策。又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8天的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并蓄意轰炸我驻南使馆,还厚颜无耻地对我国人权进行攻击,难道这种对南联盟人民大规模的、野蛮的侵犯,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吗?90年代,美国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认为“人权问题将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6]不干涉原则已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一国或几个国家为了维护人权可以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基于此,一方面,美国极力主张扩大联合国机构干预各国人权事务的权力。另一方面,美国则高喊他所维护的是世界各地或所有的方的人权。“无论违反人权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论谁违反人权,美国都有权加以指责。当一个政府被控违反人权时,还以‘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借口,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6】转引自何正欣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J)北京党政干部论坛19997中美人权的本质我国的基本立场是:民族的自决和发展,国家的独立和平等是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个人人权向集体人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忽视文化差异和人性的社会基础的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人权不可接受。中国政府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需要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对人权制度予以确认和保护。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包括人权这个领域。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应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更不应该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然而,美国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利用分歧,肆意挑起中美间的人权问题。其实质不过是想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并进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7]因此,西方国家提到人权时,首先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并推崇人权外交,包括言论、结社、自由、遵守程序和免受国家侵犯的权利,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基本健康权,其实质是以人权为借口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目前美国推出的所谓“新干涉主义”就是歪曲人权和主权的关系,美国认为主权观念已经时,[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环境生态问题、民主问题和人权问题、恐怖分子等,已没有地理上的界限,当人权与主权发生矛盾时,主权应加以限制,高唱“人权高于主权”论。美国推行的人权外交,只是借助一个幌子,悍然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霸权的工具。用一种眼光来看待美国的外交传统,可能更容易把握它的脉络,那就是把美国外交的传统看作是充满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即确定了其外交政策的三大目标,它们是经济、安全和人权。在这三大目标中,前两者代表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后者则代表了道德考虑。虽然它们同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但它们却不能总是协调一致,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就常常能显示出这一不协调,例如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上。而我们知道,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讲,国家利益优先,还是道德优先,或人权优先,恰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外交思想,即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正因为如此,A·格伦·莫沃尔(A.GlennMover)在评价美国的人权外交时这样说:给予人权什么样的优先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旧有争论的当代表达,即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究竟哪一个应当成为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如果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理想主义的传统和美国的人权外交是理想主义的当代表现形式,不仅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几乎无异于在美化美国的人权外交。9结论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对此,中国政府一向主张国际间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更反对别国对中国施加压力。早在1992年,我国就提出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现在,我国又提出“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方针。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级的大国,两国应平等合作、友好相处。参考文献:[1]陈荷夫.论中国民主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转引自何正欣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J)北京党政干部论坛1999(8)[4]刘海平.世纪之交的中国与美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转引自胡敏敏两种不同的人权观(J)北京国际观察1994(1)[6]转引自张文喜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J)北京外交学院学报2000(2)
本文标题: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6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