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实验班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今天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单元简介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初步形成沟通与运用的能力,能够大胆地与不同的人对话与交流,在不同场合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中外著名演讲词。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向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演讲活动,它有这样几个特征:(1)现实性。演讲活动属于现实活动的范畴,它是演讲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一种现实活动。(2)实用性。演讲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传播手段和工具之一,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利用演讲这个工具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也不管是学术、理论、宗教、道德或其他社会问题,都可演讲。。演讲主要凭借口语表达,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准备,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礼堂、课堂、广场,甚至街头巷尾,都可以进行。因此,演讲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直接的宣传教育形式之一。(3)鼓动性。演讲以宣传听众、感染听众为宗旨,它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演讲总是企图说服听众、感召听众,任何一个演讲者都必须具有这种清醒的意识。(4)艺术性。说演讲是现实活动而不是艺术活动,是就其社会性质而言的;说演讲是一种艺术,是指它是现实活动的艺术。演讲是艺术,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手段所显示出来的艺术。演讲在人类口语表达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美学价值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优于其他的一切现实的口语表达形式。首先,演讲具有统一的整体感;其次,演讲具有协调感;第三,富于变化。大家对照这几个特征验证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加深对演讲的认识理解。同时,结合本册书《演讲》部分的内容,进行演讲的运用演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重要的生存工具。文体常识——演讲辞演讲辞是在某一特定场合(群众集合或某一会议)发表讲话的文稿。正因为演讲辞是在公共场合的讲话稿,因此,和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辞具有以下特点:文体常识——演讲辞第一,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听众和演讲目的,确定演讲的题目与中心,确定演讲选用的材料,确定文章的详略处理。第二,要有鼓动性。要针对问题,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毫不含糊。在写法上,要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一个符合听众特点的最能说服听众的逻辑顺序,并包含真挚的激情,运用生动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打动听众,鼓动听众的演讲目的。第三,要有可说性、可听性。演讲辞是供演讲时用的,是讲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口语化。最好多用短句,多用修辞手法,达到生动。吸引人的目的。文体常识——演讲辞另外,由于演讲辞在鼓动性和可听性方面的要求,形成了其在结构写法方面的一些特点:在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或故意发问,引人思考;或巧作婉言,从旁切入。主体部分,要围绕中心展开,但由于演讲还将就可听性,要使听众能抓住要领,因而展开时或围绕中心,一层一层地深入,或分成几个方面一一阐述,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在每一层次或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要点,结尾再加以重申,并且段落与层次之间要注意过渡与衔接。结尾部分,要么概括演讲的中心,使之强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发出号召、指明方向,起到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用。演讲辞特点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针对性强鼓动性感染力请结合演讲辞的特点浏览课文内容提要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文体上说都属于演讲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针对北京大学当时的混乱状况所做的一次非常有名的演讲,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演说之所以振聋发聩,在于击中了当时北京大学的软肋。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在当时美国民族歧视严重、民族矛盾激烈的背景下,表达了争取民权、要求种族平等的愿望和作者自己的梦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全面评析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和全世界无产者所做出的贡献,赞扬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终生奋斗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数()载()干()禄()沦丧()訾()()詈相()()勖敷衍()切磋()正轨()砥()()砺鲜()为人知提携()肄()业孜孜()造诣()店肆()庶()民冶()游塞责()会晤()字词检测shùzǎigānlùlúnsàngzǐlìXiāngxùfūyǎnqiēcuōguǐdǐlìxiǎnxiéyìzīzīyìsìshùyěsèzéwù2、词义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干禄:求功名利禄。孜孜:勤勉不倦怠。砥砺:磨炼。2、词义訾詈:指责、诋毁。长足:形容进展迅速。弭谤:消除诋毁。弭,消除。敷衍:这里指学习不认真。营营:形容辛苦劳累。切磋:切磋琢磨,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店铺。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深入钻研。裨:有益。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商榷:商讨。提携:①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或后进之人。②携手,合作。熟语集锦开诚布公:揭示内心的诚意,坦白无私,公正地谈出自己的看法。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道义相勖:道义上的互相勉励。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而做了大官,后来用“终南捷径”比喻求官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梳理内容: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第2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第一层,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第二层(3):要求学生“砥砺德行”。第三层(4):要求学生“敬爱师友”。第二部分(2~4):从三个方面向北大师生提出自己的真诚建议和希望。第三部分(5):提出急需计划改革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就任演讲五年前有所贡献心系北大今以三事告诸君抱定宗旨,端正学风砥砺德行,改良社会敬爱师友,改善校风兹所计划者两事改良讲义,能裨实用添购书籍,旁稽博采全心关注(第一自然段)(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殷切期望语重心长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结构特点: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整体感知一、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针对性-----切中时弊蔡元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政治:军阀混战社会:道德沦丧学风:功名利禄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在说理时,对那些只求功名利禄而不致力求学的人作了生动的描画。“放荡冶游”,“惟争分数之多寡”等词句将那些平时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考试时为了分数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的丑恶嘴脸勾画出来了。“书籍束之高阁”,“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等语句将那些没有真正钻研学问,只混文凭,并且凭着一张文凭到处钻营的人的丑陋面目给刻画出来了,让人们识尽这些人的丑陋的面目,庸俗的灵魂。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二、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概括讲述: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革除时弊的改革精神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具体分析:首先,蔡元培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了当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社会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自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其次,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当时,北大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少数学生只为混个资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他曾经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最后,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刻的认识的教育家。在本篇演讲辞中,他指出了大学的性质,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告诫人们对待学业不能敷衍塞责,要勤其学;又指出要砥砺德行,还要敬爱师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元培科学、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独到认识。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行。三、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怎样的核心内容?为什么?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劝告学生要抱定正确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读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梦,以致误己误人误国。这样才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其次,蔡先生指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作者认为大学生有责任去扭转这种趋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四、蔡元培先生对学校改革的两项计划有何共同的目的?蔡元培先生对北大改革提出的两项计划既有针对性,又反映了他对大学性质的理解。他首先针对那些志在做官发财的学生,避免他们“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自行钻研,而“添购书籍”则是为学生自行参考提供条件。五、这是一篇满怀希望的演讲辞,细读课文,激人奋进。诵读后,你感受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教育新思想?本文是一篇观念前卫的演讲辞。作者透彻地述说了自己对学子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先进的教育思想: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观点;提倡学生自学,“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写作特点——语言方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作者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清醒地看到社会、教育的弊端,并针对弊端提出了救治的方案:需要远见卓识、义无反顾、始终如一地实行改革,需要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而要在狂澜即倒的情形中力挽狂澜,要改变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状况,改革者还要有道德的感召力,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高尚的道德境界。他告诫青年学子砥砺德行,指出:“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作者就是这样的“卓绝之士”。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他向青年学子现身说法,指出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对他们寄予厚望,同时又展示了自身品德的号召力。
本文标题:《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实验班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