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地理学1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2.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3.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的全过程。4.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③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④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⑤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⑥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5、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旅游地理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而,旅游地理学的显著特点是:边缘性、实用性。6.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20c30s,旅游活动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最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一门学问。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欧美。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地理学者在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世界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和第一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发表,说明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20c60s,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需要和供给的规模迅速扩大,给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欧洲国家进一步开始旅游地理研究。20c70s以后,各国出现了大量旅游地理文献,标志着旅游地理学进入到发展壮大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7.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于1978年之后,起步比国外同行晚了40多年。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被看作是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标志。三十多来,我国旅游地理研究和教学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发表了一批关于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并出版了一些普及性的读物。8.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①旅游的主体—旅游者;②旅游的客体—旅游的目的地,即通常说的旅游资源;③旅游的媒体—旅游业,它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媒介体。(2)相互关系:旅游的三要素相互联系、制约、构成旅游的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第二章旅游者及其流动1.旅游者的界定(1)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统计委员会,1937年旅游地理学2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旅行至少24小时的人。(2)联合国国际旅行和旅游会议,1963年(罗马)国际旅游者分为: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3)北美国家的定义加拿大和美国通常以出行距离为标准(4)欧洲国家的定义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以逗留时间长短来判断,而不考虑出行距离。(5)世界旅游组织,1993年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是否跨越边界国内游客国内居民到他通常居住地以外的国内另一个地方旅行,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益。国际游客:是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的另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6)1979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是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者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①中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在我国境内旅游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其中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②中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在我国,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旅游统计制度》中基本上采用了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将国际旅游者定义为海外游客、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海外游客指来我国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等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海外入境人员,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目的不是和所从事的活动获取任何报酬。它包括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海外旅游者指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使用旅游住宿设施并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游游客指入境的海外游客中们围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2.依据旅游者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旅游者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观光游览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其他专门型旅游者3.旅游动机的定义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所影响,直接决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不同的旅游动机往往构成了旅游活动的不同行为层次。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基本层次是游览观光;第二层次即提高层次为娱乐、消遣、购物;第三层次即专门层次为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专家调查、商业活动等。4.旅游动机的分类(1)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及声望动机(2)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心情的动机:思乡之心、交际之心和信仰之心;身体的动机:治疗需求、保养需求和运动需要;精神的动机:知识的需求、见闻的需求和欢乐的需求;经济的动机:买物目的和商用目的等。5.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一般来说,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旅游地理学3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最大效益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即旅行和游览的时间之间的比值最小。(2)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主要表现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②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③选择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6.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1)个人因素主要有:心理特征、年龄、性别等,通过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影响旅游决策,具体表现为对旅游地选择的偏好,即旅游偏好,这是旅游者决策行为活动的根源。(2)社会因素有:家庭、社会阶层、文化等,这些因素更为复杂,但同样在旅游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感知环境的影响包括: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地的旅游环境上;一方面表现在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的距离上。一般说来,距离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客观距离用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是一种心理感应距离,是用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给人的感应来衡量的。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交通便利的程度。8.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旅游者在异地旅行和游玩的一切行为的总和,也是旅游行为的主要表现。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因此空间行为的许多特征同样是由最大效益原则所决定的。(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是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点,构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旅游者按此线路依此在各地按预定的时间旅游。行为层次结构多是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为主,附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在追求最大旅游效益的心理驱使下,旅游者在此种空间行为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①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具体表现在: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后,尽可能选择附近具有较高级别的旅游点进行旅游。②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旅游者由于经济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在一次旅游活动中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旅游者对旅游地内旅游点等级的选择与其一次旅游的行程呈正相关,即空间行为尺度越大的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级别要求越高。③力争全程不走回头路当旅游目的地较多时,在接待地起始点与终止点同一的情况下,旅游者将尽可能采用闭环状旅游线路;当接待地起始点与终止点不同一时,尽可能采用最短的线路将各旅游地串联起来,避免走重复路线。(2)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除了与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相似的特征外,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有更多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的倾向。从行为层次结构讲,中、小尺度旅游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①采用节点状的旅游路线一般说来,旅游者一般不愿意到外地留宿,因为路程并不远,没必要把钱花费在住宿上,心理上对常住地有一种特殊的归属感,所以尽可能在当日完成旅游活动。所以,旅游者向不同的方向作一日游,就表现为空间上的往返式节点状路线,表现为旅游线路呈中心放射状。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的最大特点是“游”大于“行”。即使是必须在外地留宿,旅游者都会保持日游夜宿的正常生活规律,因此在游玩的过程中精力充沛,往往有一定的兴趣观看旅游线路附近的景色。旅游地理学4②注重“游”的行为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往往不是表现在旅游线路的特殊性,而是集中在游的行为上。具体表现在:a.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b.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度假地;c.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即旅游空间行为的回头率高。9.旅游线路“旅游线路”也称为“旅游路线”,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旅游经营者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需要,凭借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遵循一定的原则,将若干旅游地贯穿起来,专为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而设计的游览路线。旅游路线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联结的纽带,是从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出发而设计的。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特色性原则;(2)市场性原则;(3)不重复原则;(4)安全性原则(2)第三章旅游资源及基评价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内涵1.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2.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是一种客观存在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1.形式的复杂性;2.分布的区域性;3.生态的整体性;4.地域的固定性;5.季节的变化性;6.吸引力的定向性;7.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8.开发的多样性;9.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10.美学的观赏性。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1.河流通常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各段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景观。河流的旅游价值首先在于观光,这种价值是河流水体与两岸流水地貌适当组合而成的。2.世界园林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东方、欧洲和西亚三大体系。东方园林即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理念和艺术风格而代表了世界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并被公认为世界上“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赢得了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观赏、休憩、求知。根据园林风格,我国园林可以划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少数民族园林四类。3.我国的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三清山。我国的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佛门四绝——杭州灵隐寺、南京栖霞寺、韶关南华寺、浙江国清寺。4.我国的清真寺在建筑式样、结构和装饰风格上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一种是院落式清真寺建筑风格,一种是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6.我国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7.人们在旅游中接触到的道教文化艺术最主要的是道教建筑。8.基督教的典型建筑是教堂。历史上基督教在欧洲势力极大,所以,其建筑宏大华丽,反映了历史时期欧洲的建筑风格,尤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9.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10.伊斯兰教建筑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和园林等,其中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物质文化景观。我国的清真寺在建筑式样、结构和装饰风格上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一种是院落式清真寺建筑风格,一种是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旅游地理学5四、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着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1、影响古文化、古人类
本文标题:旅游地理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8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