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xxx创建平安社区实施方案
-1-xxxx社区平安创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为创建平安社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xxxx”xxxx,根据街道党工委关,于创建平安社区(小区)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时代背景单位向社会的转变,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传统面向现代的变迁出现了许多社会新状况,如单位社会认同错位,下岗失业和外来人口的本土化产生了大量“边缘体”现象,所谓“边缘体”是指游离于主流社会关怀之外的,心理上孤独,政治上无助,生活上空虚,处于不被社会接受甚至排斥的人群。我们把它分为三级,一级:尴尬边缘体、下岗失业群,二级:纯正边缘体、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土化子女,三级:变造边缘体、集体户。这些社会管理的空白和漏洞成为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急需解决。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建设理念,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探索创-2-建成长式社会管理为目标,以推行“五线谱和谐工作法”为手段,建立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全面发展。三、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打造“xxxx”xxxx的目标,以党建创新引领平安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服务”突出,将“整治”弱化。组织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管理,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摸透区情;落实工作在一线,显现成效;温馨服务在一线,暖心聚民;共建联动在一线,整合力量;矛盾排查在一线,排险隐患),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即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打造五家品牌:………………。努力在转变工作理念上下功夫,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归宿感和群众满意度。四、主要措施(一)创新党建工作,带动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网络建设1.党建工作网格化。条块结合健全党的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专门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与下派第一书记的措施,依托总-3-支抓支部,依托支部党建抓平安建设,依托第一书记抓组长的措施,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为若干服务小区,每个小区对应成立党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居民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小区民主理事会,推行党小组长兼任民主理事会负责人,成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巷道长、楼栋长、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形成社区党总支—服务中心党支部—小区党小组的管理服务体系。2.志愿服务组织化。组织有活动能力的驻社区党员,以党小组、党支部或总支为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设置环境卫生维护、民情信息反映、重点人群帮扶、矛盾纠纷化解、政策理论宣讲、应急任务突击、公益事业奉献、专业服务便民、先进青年培养、其他服务项目等10种志愿岗位。在党员选岗的基础上,分类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组织通过对党员明确义务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行动。3.便民服务纵深化。选聘退职、离退休党员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协助民情接待、纠纷调解、街巷巡查等事务,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力量。将便民服务工作向小区、楼栋延伸,挂牌建立小区便民服务站(点),安排党员代办员上门为楼栋、小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做到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即:①楼栋巷道优抚对象必访、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必访、大病重病救助必访、帮教对象必访、高龄独居老人必访;②困难家庭情况必知,群众矛盾与不安定因素必知、楼栋巷道突出问题必知、家庭婚育情况-4-必知、各类人才资源必知;③有利于困难家庭的事必做、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的事必做、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的事必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事必做、提升社区文化品位的事必做。4.联动服务常态化。健全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由驻区单位负责人分组轮流担任轮值主席,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区域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平安小区联创、公益事业联建、文明社区联创、下岗职工联帮、困难家庭联扶、计划生育联抓、文体活动联办、社区服务联动”的社会管理新机制。(二)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1.调查研究在一线,掌控社情“零遗漏”,构建信息双向大畅通机制,在促进民和上下功夫。一是畅通民意。以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为依托,发挥已有的社区居民QQ群、社区服务中心短信等信息反馈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二是下访民情。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作用,在辖区巷道、楼院建立党小组,设立信息收集信箱,广泛收集小区、楼栋、院落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民情信息,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全面排查稳定隐患,牢牢掌控信访源头,真正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5-数。三是联接民心。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退休干部、物业管理员为成员的信息员队伍,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面对面了解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急难怨盼,及时对有上访苗头的居民进行“集中会诊”和现场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矛盾排查在一线,化解矛盾“零激化”,构建和谐平安大调解机制,在维护民利上下功夫。融合多种调解方式,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建立健全调解制度,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一是治本、不治标。在社区设立平安和谐工作室、调解工作室和流动法律服务站,建立调解中心日常工作制度,以人民调解为主,引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倡导“有理慢慢说,有话好好说”。二是熄火不扑火。坚持把工作放在一线,倡导“知民情走进千家万户,解忧难费尽千辛万苦,调纠纷不怕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做到解决问题到前沿,顺情绪、解心结、抚民心。三是化怨不埋怨。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将进门调解变为上门调解。有效化解邻里、家庭、经济、物业等社会矛盾和不稳等因素,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上访不出区”的目标。要努力做到“两结合三补充”,即:固定调解与流动调解相结合,小区(单位)调解与社区调解相结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疏导相补充。使社区大调解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问题介入提前化、处理问题及时化、矛盾化解人性化。3.温馨服务在一线,帮扶救助“零空白”,构建扶贫解困大-6-保障机制,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构建社区帮扶救助大服务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化帮扶队伍,变帮扶行动为经常化和社会化帮扶局面,通过“零距离”帮扶,真正为有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行为老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提供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4.共建联动在一线,齐抓共管“零盲区”,构建共驻共建大参与机制,在保障民安上下功夫。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集约化,构建社区平安和谐参与大保障机制。整合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派出所及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以免费中介机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主导,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创新服务载体,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最终形成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区域性社区服务网络,为打造“xxxx”幸福xxxx奠定基础。5.落实工作在一线,全面服务“零缺失”,构建方便快捷大服务机制,在服务民众上下功夫。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采用多功能服务和多岗位便民相结合,配齐配全各项软件设施,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居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构建社区为民服务大覆盖机制。要积极探索推行“三卡”模式,一是发放便民利民服务联系卡。实行服务上门,做到困难有人帮,疑-7-惑有人解。二是发放亲情服务联系卡(群)。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或空巢家庭提供全方面服务。三是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及时联系失业和无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大厅、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QQ学堂等载体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服务和打造特色社区,形成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建立以社区综治、信访接待中心和警务室为平台,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为依托,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对重大工作决策等进行前端环节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二是提质升档书记主任接待室和民情恳谈室为设置阳光沟通室。建立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针对在校学生的社会监管、教育的盲点和心理失调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与医院、学校、关工委联合开展心里辅导活动,消除学生的情感孤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三是推进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机制。依托派出所和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时期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建立家庭、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帮教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群等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群体的心理筛查和疏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四是畅通诉求渠道机制。坚持把“倾听苦恼、回应诉求、维护权益、-8-解决困难、凝聚民心、推动工作”作为工作职责,设立“群众诉求接待站”,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民情接待日”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为我所用”的流动人口管理原则,通过“本地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引导其“共建共享”,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五、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多,涉及领域广,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底考核。要成立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和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及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联络互动机制和组织领导机构。(二)加强调研,了解民意。深入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需求、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党建工作与社区管理“双促进”、“双提高”。(三)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中来。(四)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坚持标准,注重实效,严格自查评估。附件一:平安社区建设标准附件二:平安企业单位建设标准-9-xxxx2012年5月30日-10-附件一:平安社区建设标准1、组织领导有力。建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设施,职责、任务明确,制度规范;创建工作措施有力,活动开展经常化。2、防范队伍健全。小区设立了警务室,悬挂明显标志和警民联系方式,责任民警在警务室周工作时间达20小时以上,群众对责任民警工作的满意率在80%以上;规模在5栋楼房或居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小区配备专职保安队伍,其他规模较小的小区视情况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治安巡逻队伍或护楼(院)队,开展巡逻联防;在每20至30户中设有治安中心户长,落实了治安员、楼(院)长。3、防范设施完备。小区设有治安室,安装报警电话,配有小区平面图;开放式小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无死角,人防、物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红外线报警、对射装置,安装电视监控设备、外墙防攀爬系统等技防设施;设立非机动车辆停放处和机动车辆停车场,各类车辆停放有序,有专门看管人员。4、组织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
本文标题:xxx创建平安社区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9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