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传媒信息实验班张雪野——影片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ppt总结
那时候,天空很亮。那时候,莫名忧伤。……那时候,夜里梦着白天,清清楚楚。可是,白天却行走在梦里。——《那时候》姜文作品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编剧:姜文导演:姜文摄影:顾长卫主演:夏雨(饰马小军)/宁静(饰米兰)耿乐(饰刘忆苦)/陶虹(饰于北培)获奖记录: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效六项大奖。第7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一、影片概述文革中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马小军是一个军属,小伙伴们叫他马猴.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没人管教的他在大院里结交了一帮“哥们儿”.他们逃课、打架、抽烟,“混街”成了他们这伙人的生活主题。这当中有刘忆苦,有羊搞,还有后来出现的女孩余北蓓,当外面的世界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这群军人子弟却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百度百科》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工夫它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姜文影史地位:对许多人来说,“文革”是一段黑暗的日子,在那个时代里,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然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时代刻画和叙事观点上却独具一格,它没有表现出惯有的沉痛,而是以与政治上的疯狂相对而言较为平静的军属大院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被危险激情燃烧的少年的生存状态——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入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他们就这样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不在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未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时代》周刊二、主题1、成长记忆:特殊年代纯洁荒诞的青春物语。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庸俗的活着,而在于绝尘的神游。当青春遭遇文革这一动荡的年代时,像骏马驰骋于草原一样,变得如此的肆无忌惮,更像黑暗中的阳光,更明亮,更火热,更浪漫。而文革,只是作为一个场景,一个环境,一切的一切与这火热的青春相比都不值一提。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挣脱了伤痕、苦难这些文革陈腔,在姜文的镜头下,文革与浪漫、青春一样。当父母、师长、兄弟,谁也顾不上他们,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放任、恣肆、无政府似的蛮横。《阳光灿烂的日子》完全抓住了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姜文对青春的回顾绝不像第五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喟叹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到了末了,他甚至否认电影前面段落的真实性,直称其为伪造的谎言……2、少年视角:“文革”题材的另类表达。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发出的音符,总是淹没在宏大的主旋律之中,只可能与之谋求和谐而不可能与之违拗。导演姜文通过纪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悲剧。用血和泪对诠释挚爱,希望能够拯救溺毙在无意识集体堕落中的无辜者。情节三、情节结构“时空顺序式”的常规结构:(1)幼年时空;(2)少年时空(6年以后);(3)中年时空(20年以后、黑白胶片)。幼年时空、少年时空采用彩色胶片拍摄属于影片的故事层面,是为了营造一种浪漫、抒情的格调;而中年时空用黑白胶片拍摄,这是一个象征、哲理的段落,是影片制作者对影片、艺术、人生的思考和反省。。幼年少年中年1、故事开端:故事背景、人物出场、设置矛盾幼年时空1、送父出征:幼年马小军送父出征。2、窥视跳舞:幼年马小军隔窗窥视女孩跳舞。3、扔书包:幼年马小军扔书包,少年马小军接书包。“送父出征”的主要特征是节奏快,刺激,表现幼年马小军送军人父亲去执行军事任务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红旗招展,坦克奔驰,巨大的飞机直冲云天。豪情激荡中的幼年马小军甚至渴望中苏开展,以便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开头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交代电影的背景,主要人物出场。“扔书包”不仅是一个巧妙的转场处理,更是一个成长时空的分界线。这一画面揭示出那个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扔书包之间的矛盾。少年时空4、街道游荡:少年马小军等在街道游荡。(场景6-7)5、教室风波:胡老师上课,学生们向胡老师捣乱。(场景8)6、吹避孕套:马小军私开父亲抽屉,翻出避孕套。(场景9)7、初见“画中人”:马小军开锁入室,无意中看到墙上的“画中人”。(场景10—13)少年马小军用自己私下配制的钥匙,鬼使神差地打开了一个房间。马小军走进房间,倏然间,马小军看到了墙上微笑的“画中人”。马小军被震撼了。这个平时大大咧咧、行为粗俗放浪的马小军遭遇爱情,从此,马小军的生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故事发展:情节展开、矛盾深化、人物冲突少年时空:8、大院见余北蓓:马小军在部队大院见到于北蓓,被余北蓓强吻。9、欢迎西哈努克:马小军、胡老师等在街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10、再见“画中人”:马小军来到米兰家,再次看“画中人”。11、遭遇“画中人”:马小军在米兰家与米兰遭遇。12、派出所问话:马小军在展览馆拍婆子,被抓,回家后发泄.13、胡同殴斗:马小军、刘忆苦等在胡同与人殴斗。14、街道见米兰:马小军在街道见到米兰。15、妈妈生弟弟:马小军妈妈生下马小军的弟弟。16、桥下打架:马小军、刘忆苦等在铁路桥下与人打架。17、老莫欢聚:打架后,马小军与“小坏蛋“等在老莫欢聚。18、冲头发:马小军在米兰家,为米兰冲头发。19、跳烟筒:马小军跳烟筒。20、父亲遇米兰:马小军父亲遇到米兰。21、看电影:马小军、米兰等看电影。22、唱歌、送米兰:众少年月夜唱歌。马小军清晨送米兰。23、回老家奔丧:姥爷死了,马小军回老家奔丧。24、米兰与刘忆苦在一起:米兰和刘忆苦在一起,二人关系亲密。25、游泳池对峙:马小军、刘忆苦等为米兰与流氓“彪子”对峙。26、老莫过生日:马小军、刘忆苦在老莫过生日(两次)。27、雨中示爱:马小军雨中向米兰表达爱情。28、强暴米兰:马小军绝望中强暴米兰。发展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展开故事和人物。发展部分是电影的主干部分,该部分处理重要的是,怎样让观众觉得有意思,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这是电影剧作的结构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讲故事的技巧问题。要使观众觉得有意思,首先是要表现重点,其次是要使故事内容、节奏富于变化。从上面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选择的都是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像“再见‘画中人’”,“遭遇‘画中人’”,“胡同殴斗”,“街道见米兰”,“桥下打架”,“冲头发”,“跳烟筒”,“唱歌、送米兰”,“游泳池对峙”,“雨中示爱”,“强暴米兰”等等。这种相互对立内容的交叉表现,体现在影片节奏上,会使影片节奏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变化有致。不断经受爱情折磨的马小军,在绝望中强奸了他心中的偶像,他心中的“美”的化身──“画中人“米兰。从此,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结束了。少年马小军初对爱情,他的肉体和心灵是分裂的。正是因为马小军得不到米兰的爱情,马小军才对米兰采取了这种极端粗暴的方式。肉体与心灵的分裂的背后,是马小军对心灵、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3、故事结局:结束故事,解决矛盾,完成影片的升华。少年时空29、街头游荡:马小军街头游荡。(场景75)30、高台跳水:马小军遭众人唾弃,马小军高台跳水。(场景76,“情节点Ⅲ”。)中年时空31、长安街遇古伦木:中年马小军等在长安街遇到古伦木。(场景77)《阳光》结尾部分的重点是“段落30高台跳水”。“强暴米兰”后,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终结,同时,马小军也被自己的少年团伙所驱逐。马小军来到了过去经常和米兰还有自己的少年伙伴们一起来的游泳池。马小军独自一人走上高高的跳台,然后从跳台上一跃而下.“高台跳水”段落的核心是“告别”。马小军告别少年,告别爱情,告别“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的起跳与落下的处理完全不同。马小军如一个跳水王子姿态优美地起跳。然后,马小军如同一个不会跳水的正常之人,挣扎着落下。起跳与落下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异常精彩、让人心动的一笔。优雅的起跳恰如一个人的青春少年。落下则是一个人少年之后的平凡、“正常”的人生。最可叹的是:起跳与落下之间的那个转换的时刻:升与降,乐与苦,优雅与平庸,浪漫与实际,理想与现实,诗情画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与普通平凡的“幸福”生活叠在一起。三、视听分析1、布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布光表现出写意性、印象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具体分三种情况:(1)室外布光:为更好地表现主题,室外布光多选择在晴天、阳光充足、光线很透的情况下进行拍摄。(2)室内布光:以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营造、渲染一种温馨、浪漫、唯美的效果。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米兰的卧室、米兰洗头的水房、莫斯科餐厅等等。(3)曝光过度:有意使胶片曝光过度,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2、景别景别直接决定影片的风格。近景、特写等小景别突出戏剧性,彰显细节,容易把观众带入戏剧化情境当中。相反,全景、远景等大景别则用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倾向,把观众带入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非戏剧化情境中。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运用了大量的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特别是特写镜头比较多。特写镜头主要是起强调、突出表现对象的作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本身就是一部强烈主观化的电影,所以姜文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写镜头来表现、渲染自己的情感、情绪和激情大特写,不仅表现、渲染画中人的美丽,更表现了画中人在马小军心中的地位。3、音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音乐处理分三种情况:(1)用音乐来表现那个特殊时代的印象和感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使用了大量文革时流行的歌曲,如《远飞的大雁》、《美丽的鲜花在开放》、《金色的炉台》等。这些歌曲和乐曲纯净、透明,恰是那个时代纯净、透明的少年的心境。而《革命风雷激荡》、《金日成将军之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旋律振奋激昂,表现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和心中的万丈豪情。(2)用音乐来表现心中的爱情。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音乐在电影中象征着马小军心中最神圣、美好的爱情。影片中,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和优美舒缓的《乡村骑士》间奏曲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上世纪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涌动着激昂的青春冲动的小伙子们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打群架;在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中聚会、喝酒。体现一种青春的激情。而《乡村骑士》间奏曲的音乐片段,则写意地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梦想、青春萌动、爱情甜蜜和失落的苦涩,令那段年少的记忆,像那股烧荒草的味道一样,虚无缥缈、似真似幻。两种反差很大的音乐在风格上很好的控制了电影的节奏。影片快结束时,马小军(夏雨饰演)孤单的走上跳水台,缓缓响起的间奏曲似乎在抚慰他那一颗因失恋而孤单失落的心。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同情和关心,像童年时母亲那慈爱的目光、温暖的双手.....(3)用音乐来表现意境和境界。结束时所有的客观环境音消失,藏族女生的歌声悄然响起,如同蓝天白云飘荡在空中,表现出一种天籁般的沉静。歌曲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意境。4、色彩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最主要的颜色是绿色和红色。绿色:马小军的服装、刘忆苦的服装、父亲的军装、其他人的服装、军车、坦克、飞机等。绿色是那个时代的颜色,更剧中主人公青春沙漠里的颜色。红色:红旗、红色的标语、米兰的泳装等。红色是鲜血的颜色、革命的颜色
本文标题:传媒信息实验班张雪野——影片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ppt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0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