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Word格式完美整理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学校杨色钢谢冬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恰逢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启动,我们积极申报了《建设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得到了盐城市教育学会的批准。现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敬请各位专家评议指导。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教育改革的需要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因此,每一个关心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识之士,都不可能对这种极具现实意义的改革漠然视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校提出这一课题就是要改变现实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让教育激扬生命,使教育充满阳光。2、学生成长的需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彼此切磋、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学习共同体”为小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学习共同体”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还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Word格式完美整理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等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互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技能,并促进学生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学习共同体”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习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采用“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学习评价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教师发展的需要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灌输式、机械训练式教学还时有充斥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缺乏生机。追根究底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只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切实转变师生角色,关注全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提出“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就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学好,将要求教师把帮助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来做;将彻底改变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将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调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和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这些改革都会给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变革,教师唯有在实践研究中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无愧为托起明天太阳的脊梁。4、解决合作学习中问题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合作学习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学习方法、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宽容感和集体观念等还需继续探索研究。在运用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Word格式完美整理5、学校发展的需要探究学习共同体建构与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能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上,探索学校文化对学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导向功能,并拓展和丰富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此,我们提出了《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是我们真正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放在首位,规范学校管理,把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联系起来,把办特色学校与学校的和谐发展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第一次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建立一种理想的“学习型组织”,书中介绍如何创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虽然他写的是商业团体,但是此后这一词很快进入教育文献中。乔萨万尼将圣吉的五项原则之一“团体学习”,翻译到教育情境中。1995年,博耶尔对美国的一些基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报告,首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陶行知先生在1932年就提出“即知即传人”的思想。并将这种“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给周围的同伴”付诸实践。可以说是“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者。然而后来,这种学习关系、学习形式已被人们淡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共同体学习研究与尝试。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引领课程文化转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发展和同伴互助相结合,为小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提供了条件。2006年第4期《全球教育展望》,钟启泉发表《“学习共同体”的范例——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介绍滨之乡小学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建构和运行的实践经验。虽然学习共同体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而且,这类群体合作绝大部分都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在课内即时开展的,极少数延及到课外开展,也还是为了学习的目的而进行,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一定作用但缺乏整体螺旋上升式的层递成长。Word格式完美整理而我们课题中的“学习共同体”则是有别于这类的合作团体,我们致力于构建一种适合于小学生群体便于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开展,以综合性发展个体为目标而不是仅限于深度发展某项知识技能的新型合作的团体,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对这类“学习共同体”如何进行管理的班级和学校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三、课题涵义的界定学习共同体,以社会心理学、群体动力学与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本课题指在学校中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实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是人的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结合本课题来理解,也就是规划、建设、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具体行为。实践研究,即以实践探索、实践经验总结为主要方式的研究。建设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是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及教学建议,以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为载体,根据学习需要建构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指向,改良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富有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本教育理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体系并整理成章,为教育改革提出了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提升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坚持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打动学生的生命。2、合作学习理论。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Word格式完美整理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彼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可见,探索有效乃至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3、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个体心理活动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受其他人或群体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或群体。4、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合作与竞争。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的一致性。5、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理论。集体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使个体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教育中要使集体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搞好自我教育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和实际体验程度。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研究旨在,依据教育目标,落实科学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育人目标。(2)通过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积累资料、总结提炼经验,探索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制度、操作方法、评价体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基础教育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3)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合作学习时遇到的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4)探索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规律,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六、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生学习的现状研究;Word格式完美整理(2)学生学习共同体内涵与特质的研究;(3)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制度研究;(4)学生学习共同体结构与活动方式的研究;(重点)(5)学生学习共同体评价体系的研究;(难点)(6)学习共同体建设与小学生自主个性发展关系的研究(重点)。七、课题实施的策略步骤1、研究思路把“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作为统领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学校的文化内核渗透至教师、学生的日常教学行为中。通过研究,使学校文化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弘扬。本课题主要还是一项应用性研究,致力于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诊断,分析提炼实践成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运用演绎法,先掌握大量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设想加以验证、总结,形成经验。2、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4——2011.6)制定方案: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在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同时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方案,明确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以及预期效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7——2013.3)课题按既定的目标付诸实施,并根据实施情况,改进实施方案,并进行阶段论证,评估和总结,初步形成阶段性评估检测报告Word格式完美整理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4——2014.4)(1)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2)学生学习共同体专题网页(3)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报告、课题报告、专题介绍、案
本文标题: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1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