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节《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121、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2、掌握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方法。3、识记违法与犯罪的含义。4、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5、掌握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2.树立拒绝不良诱惑的决心,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的不良诱惑。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2.培养学生拒绝、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2.认识“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4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周永康当庭表示,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进入司法调查以来,办案机关依法办案、文明执法,讲事实、讲道理,充分体现了我国司法的进步,使他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的事实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再次表示认罪悔罪。5•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行为要受刑罚处罚。•1.什么是违法行为?6上公交车后不买票,并且拒不补票,进而辱骂售票员,最后因不满众人的谴责而动手打人。我国法律规定,作为乘客有上车买票、保持车内环境、遵守车内秩序的义务;不得恶意辱骂他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能在公共场合动手打人,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明文禁止的,由此可见,刘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自然应受到惩罚(罚款、拘留)。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阅读教材28页上面关于“刘某的故事”,并思考相关的问题。7法规连接•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偷窃财物•3.携带管制刀具•4.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5.携带鞭炮上公共汽车•6.故意毁损公用电话•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请另举两例。8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分类违反宪法的行为(承担违宪责任)违反刑法的行为(刑事、刑罚处罚)违反民法的行为(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的行为(行政处罚)含义:律的名称按违反法危害程度对社会的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9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强迫他人信仰宗教、剥夺他人的合法选举权抢劫他人财物、交通肇事后逃逸出售质量不过关的产品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10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含义:(最本质特征)2.什么是犯罪行为?11练习•阅读教材29页中间关于张某的材料,并思考:联系张某的犯罪事实,谈谈你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解。•答:只有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都具备了才能说是犯罪。12练习•阅读教材29页最后关于“徐某的故事”,并思考教材30页上面的两个问题。•1.一般违法行为:小偷小摸,偷图书去卖•犯罪行为:持刀抢劫,并将人砍成重伤2.徐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很可能演化成犯罪。在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法,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坚决杜绝不良嗜好的滋生,远离诱惑,远离违法犯罪。13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区别联系1、都是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共同点)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判断:犯罪行为一定违法,违法行为不一定犯罪。15练习:1、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小偷小摸行为积累到一定数额,就可能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或劳动教养;再往下发展,数额累计达到500元,或者是一年内三次入户盗窃,即使只盗窃到一元钱,甚至没有盗到财物,都构成盗窃罪,将受到刑事处罚。这说明()A.一般违法必然转化为犯罪行为B.一般违法只要不被发现,就不会转化为犯罪C.一般违法只要次数不多,就不会转化为犯罪D.一般违法行为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D162.某犯罪嫌疑人为了报复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爆炸后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严重社会危害性B.触犯刑法C.应依法受刑罚处罚D.违法性3.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棵树上刻下“XX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A.一般违法行为B.违纪行为C.犯罪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AA17某校学生小明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自从在网吧迷上电脑游戏后,变得无心上学。上初中后,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还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校对他进行了记过处分。小明与在网吧结识的“兄弟”一起勒索几个小学生,公安机关对他实行了拘留3天处罚。但小明不思悔改,还是常与这帮人纠结在一起闹事。一次,在勒索过程中,把一个学生打成重伤,小明被人民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2年。(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小明由违法到犯罪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3)青少年怎样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8(1)、在材料中,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违纪行为:经常迟到、旷课、早退、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一般违法: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勒索小学生,纠集他人闹事犯罪:把一个学生打成重伤19(3)、青少年怎样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防范。(2)、小明由违纪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20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外因:(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使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三)、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父母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家长教育简单粗暴,家庭结构残缺,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心理。•内因:(四)、青少年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1221、行为与后果具有()性。2、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避免()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4、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行为要受()5、“法轮功”是反()、反()、反()的邪教组织。我们要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蛊惑。一致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科学人类社会刑罚处罚236、对自己对行为负责,要加强自我训练,从()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7、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做出法律所()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的行为、违反()的行为、违反()的行为、违反()的行为等。8、具有()、触犯刑法、应依法受到(),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现在小事义务禁止严重社会危害刑罚处罚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24远离违法犯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3、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1、违法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4、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犯罪2、对个人行为的要求含义分类概念基本特征25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国家的法律;这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2、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但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64、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和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1.“黄、赌、毒”的危害•首先,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并发了很多社会治安案件,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团结。27文化垃圾的危害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色情网页是一种精神鸦片。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者极易诱发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伤害。28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赌博的危害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赌博的危害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赌博的危害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赌博的危害29吸毒的危害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会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30邪教“法轮功”的危害“法轮功”等邪教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31思考:这名花季少女走向自焚之路的罪魁祸首是谁?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重演呢?提示:罪魁祸首就是“邪教—法轮功”,要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抵制“法轮功”的不良侵蚀;其次,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邪教的打击力度;第三,我们要宣传科学,相信科学,珍爱生命。(课本作业)32提示:“法轮功”是在泯灭人性,将邪恶注入人的骨髓,使人丧失道德、善良、情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法轮功”邪教组织已经残害了1700多人,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法轮功”仍然在害人,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打击那些反人类和反社会的“法轮功”顽固分子,势在必行。33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黄、赌、毒(危害)“法轮功”性质: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危害:宣扬歪理学说,蒙骗群众,谋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34做一做:请结合身边的具体事实,谈一谈“黄、赌、毒”的危害提示:首先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身心的健康,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并发很多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团结。352020/6/24《学会拒绝不良诱惑》36●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联想前景与后果法※求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36请你为社区抵制“黄、赌、毒”活动拟一条宣传语:吸毒一口,落入虎口。一年辛苦钱,一夜全输完。爱党爱国,铲除邪教。黄赌毒是诱发犯罪的罪魁祸首。远离黄赌毒邪,描绘七彩人生。抵制不良诱惑,开创锦绣前程。37青少年怎样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①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节《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2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