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致病生物乙型脑炎病毒脑膜炎奈瑟菌流行季节夏秋季节,集中于7、8、9三个月冬春季高峰,集中在2、3、4月主要传染源猪等家禽家畜带菌者和流脑病人传播媒介蚊媒传播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为隐性。病例集中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多见普遍易感,多数为隐形,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常见流行地区除东北、青海、新疆、西藏之外均有流行,高度散发,集中发病少全国均有,可有地方性流行病理特征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其中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危机病人生命的主要症状。高热增加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病变,使抽搐加重;抽搐又加重缺氧,导致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病变。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包括4期:初期(1-3天,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期(病程第4-10天,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部分有循环衰竭);恢复期(一般病程2周左右回复);后遗症期(部分有,包括失语、肢体瘫痪等)普通型分为前驱期(类上呼吸道感染,1-2天),败血症期(全身中毒症状,皮肤淤点,1-2天),脑膜脑炎期(中毒症状加剧烈头痛、喷射呕吐、脑膜刺激征2-5天),恢复期(多于发病后1-3周痊愈);另有暴发型休克型等,较严重,24h内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脑脊液外观无色或微浑浊;血清学检查可检查特异性抗体;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血液中、脑脊液中不易分离到病毒。血常规总数明显增加(10-20)*10^9/L;脑脊液典型病人压力增高,外观呈混浊样米汤样甚或脓样;细菌学检查取瘀斑组织液或脑组织液作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细菌。治疗除隔离、补液、防止肺部并发感染的一般治疗外,尚需采取对症治疗:对高热以降温为主;对抽搐可用甘露醇防止脑水肿,对脑实质引起的抽搐用安定等镇静剂;对呼吸衰竭用氧疗,定时吸痰翻身拍背、用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一旦怀疑应立即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采用细菌敏感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同时给予一般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就地治疗,保证体液热量电解质,高热时给予降温,脑水肿用甘露醇。对暴发型休克型流脑治疗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迅速纠正休克、DIC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本文标题:流脑乙脑的鉴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3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