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森林培育学复习名词解释: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林种即是人工林类型,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7亚类)国防林、实验林、种子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文化纪念林、自然保存林薪炭林:以生产木质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例子:森林、草原],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立地条件: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立地指数:又称地位指数。是指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林分密度具有动态的特点。造林密度(初植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不同林种和不同立地的造林密度要求不同。混交林: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或各个树种比例大于10%。混交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树种:栽培目的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益好),一般为优势树种)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辅佐、护土、改良土壤;多为中小乔木,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二林冠层,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经济价值较低整地:指造林前,进行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除、土壤翻耕和耙压、水分灌排的沟道准备等内容的一项造林生产技术措施。整地方法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其中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造林方法:播种造林(人工造林:穴播、缝播、条播、撒播;飞播造林)植苗造林:裸根苗栽植、带土苗栽植分殖造林:插条、插干、分根、地下茎造林植苗造林(植树造林、栽植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直播造林(播种造林):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利用树木营养器官作为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1)、插条造林:是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做插穗,直接栽种于造林地的方法。2)、插干造林:将树木的枝干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主要用于沿河湿地、沙地。用犁开沟,将干埋于沟中。3)、分根造林:是利用刨取的粗根截成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4)、地下茎造林:竹子的地下茎又叫竹鞭,挖取鞭根进行造林的方法。造林成活率:新造幼林经过一个生长季,成活的穴数占造林总穴数的百分比。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保存的株树占栽植总株数的百分比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就是利用全息性。种植点配置: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基本形式——按形态:行状配置(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裙状配置(植生组)按均匀度:均匀式配置、非均匀式配置树种特性: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如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形态、解剖、遗传特性)生态学特性: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对环境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林学特性:树种生物学特性中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特性如生长发育繁殖和生态特性(单位面积产量—密度、结构)(树种选择的方法:单因子对比法:在其他各项立地因子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某单个因子影响林木生长状况的对比方法。目标因子法:采用环境中的主导因子作为目标因子,分析各树种对主导因子的敏感程度,并根据各树种生长发育指标的优劣、判断树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中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树种生长指标法: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分析树种的某一个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树种的优劣等级,达到确定选择树种的目的。分立地类型对比法:在划分的各种立地类型或立地等级的基础上,对比林木在各种立地类型(或等级)上的生长效果,据此选择相应立地条件下的适宜树种或得出某个树种的立地范围。亦可以分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效果,以满足造林树选择的需求。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树种选择的数学模型,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式及其所确定的模式参数,选择造林树种。)林分改造: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更好的生态效能的优良林分。简答题炼山作用:清除彻底、增加土壤养分、加速土壤分化释放养分、病虫害清除彻底;利于林木早期生长;提高地温,利于森林更新。六大造林技术基本环节:采种、育苗、整地、栽植、抚育、间伐;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适地适树;细致整地;抚育保护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参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万儒、蒋有绪等人建立的分类系统。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分类系统的单位由包括0级在内的5个级别和若干辅助级别组成。其中,1、2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域分类单元,3、4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基层分类单元。3个立地区域东部季风森林立地区域西北干旱森林立地区域青藏高寒森林立地区域0级:立地区域,根据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大气候巨大地貌)划分1级:立地带,由纬度决定的热量分异形成不同的温度带,温度带决定土壤地带性顶级群落呈地带性分布。2级:立地区(立地亚区)在同一立地带内,因构造地貌所形成的大地貌单元划分(同时考虑干湿状况土壤类型)如山脉、高原、盆地等3级:立地类型区(或亚区)(或组)在立地区内根据中地貌母质等划分4级:立地类型(变形)主要反映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同一类型具有相同的生产力。造林存活率保存率的检查:成活率检查:新造幼林经过一个生长季后,抽样进行检查。抽样面积不小于造林面积的2-5%,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每穴中有一株或多株幼苗成活均作为成活一株(穴)计数。成活的穴数占检查穴数的百分比即为成活率。造林成活率不足40%的地块重新造林。41-84%要补植。保存率检查:造林3年后,保存的株树占栽植总株数的百分比。人工林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内在因素:树种或个体遗传特性外界环境:光强、温度、湿度、CO2浓度、水养供应2.光合作用面积:最适LAI的确定与调节LAI影响因素:耐阴性(光补偿点)3.生长期影响因素:树种特性、环境条件、林分结构。4.老化过程影响因素:同化能力(叶绿素含量、酶活性);生长特性(顶端优势、形成层活动);生长环境立地因子包括哪些: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因子:树种组成、林下植被、森林类型、建群种(或优势种)、非建群种、多度、大小、指示植物种(或种组)、优势木高度、生物量、收获量等。人为活动因子:整地、施肥、灌溉等各种经营活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相互依赖促进: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叶片提供糖、维生素等相互抑制和制约:生长初期,由于根系生长要求的最低温度较低,在春季先于高出现生长高峰,随后,高生长超过根系生长,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地上枝叶繁茂,营养器官发达,需水需肥最多,但根系生长缓慢,限制了子叶生长,但枝叶制造的大量碳水化合物促进根系生长,两者生长高峰呈现交替混交树种选择条件及种间关系调节方法:选择条件: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态互补性;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充分利用天然成分(更新幼树、灌木等);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耐火、抗转主寄主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美学价值;混交树种最好有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以便在种间关系调节措施采取后能迅速更新与主要树种大体在预定期内同时成熟,以便合理地组织主伐更新,降低木材生产成本种间关系调节:基本措施:为主要树种慎重地选择混交树种,确定合适的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及配置,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以确保较长时间地保持有利作用造林措施:错开造林时间,使用不同的苗龄、不同的株行距、不同的造林方法等措施,调节种间关系抚育措施:树木管理措施:平茬、修枝、抚育伐、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抑杀等措施调节土壤管理措施:施肥、灌水、松土、间作等措施调节合理密度的含义及怎样调控: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林分密度的确定:根据经营目的确定: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生产的材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喜光速生树种应稀植,耐阴慢生树种密植,干形通直稀植,干形不好密植,树冠宽阔稀植。根据立地条件确定:生物学角度立地好密植,经营角度立地好有利于培养大径材稀植。根据栽培技术确定:造林技术过关,成活率高,稀植,培育技术集约程度高稀植。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影响投资费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经营费用(间伐抚育)应计算投入产出比。穴植法技术要点:在已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穴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栽植深度: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cm;干旱地区深栽,粘紧湿润土壤浅栽,沙土轻壤宜深;秋季宜深冬季浅。栽植位置:手工栽植于穴中央有利于根系发育。黄土高原地区可栽植于外侧有利于蓄水保墒。每穴株树:阔叶树一穴一树,针叶树每穴1-3株,每丛2-4株。施工要求:栽培时暂时不用的苗木应假植于背阴地方,当天苗木当天栽完。做到“苗端、根展、深栽、砸实”。栽后整穴,留坑蓄水,覆盖草灌保持土壤水分。论述题:如何培育混交林:考虑立地条件、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等)、树种组成(主要树种与混交树种在生态位上互补,种间关系互利或偏利主要树种,人工与天然结合)、混交比例(调节竞争关系保证主要树种占优势,一般比例应大些)、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等等)、株行距、种间关系等。适地适树的途径: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所确定的造林树种的特性选择适宜该树种生长的造林地选树适地:在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改地适树:通过土壤管理即采取整地,施肥、灌水、混交、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某些立地条件,最大限度地适应造林树种的要求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以上途径互为补充的,在应用时要兼顾考虑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改地或改树的程度是有限的,并且改造的措施也只有在地、树尽量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收效。所以,选择仍然是达到适地适树的最基本的途径。方法步骤: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森林产量基础及实现途径:同上,群体结构光能利用效率、光合速率、光合产物分配积累、叶面积、生长期老化过程。实现途径:遗传改良:提高树木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措施是良种育苗,并经过精心栽植。林分结果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生长和木材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良好的结构是林分高产优质的基础。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立地的选择和调控:对造林地进行选择,同时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措施是适地适树、整地及抚育保护。综上,措施是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常用整地方式及适合条件(坡地、平原、湿润、干旱地区所使用方式):整地方式:1.全面整地:适用于地形平坦、无风
本文标题:森林培育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4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