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开放本科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本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A.日间嗜睡B.白日梦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的限制。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6.“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A.感觉适应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调整7.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A.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B.母性动机也是一种生理性动机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D.厌食症患者强迫自己减少进食或者不进食8.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特点。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9.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A.认知风格B.认知类型C.认知过程D.认知活动10.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觉运算阶段D.开式运算阶段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注意的广度12.依恋13.情境智力14.主我与客我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15.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16.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17.,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18.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r为。四、论述题(20分)19.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试卷代号:129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1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D2.B3.B4.B5.B6.A7.C8.D9.A10.C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12.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13.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14.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15.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1)认识内外世界;(2)调控行为,(3)预测未来;(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结合实例每说明一个功能恰当,给2.5分)16.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适应功能(1分)。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1.5分)。(2)动机功能(1分)。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1.5分)。(3)调控功能(1分)。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1.5分)。(4)信号功能(1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1.5分)17.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5分);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5分)。18.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1)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5分)。(2)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2.5分)。(3)说明性辩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2.5分)。(4)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2.5分)。四、论述题(20分)19.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原来的无关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铃声。(5分)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满“激情”,它们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之间相联结。(5分,或者举其他实例,阐述恰当,也给5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杠杆一被压动,食丸便滚进食盘。在实验中,动物无意中碰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强化物,强化了压杆的动作,反复几次,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简言之,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出现频率。(5分)学习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强化可以使反应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倡导教学要一步一步起,每一步都给与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5分,或者举其他实例,阐述恰当,也给5分)2.以下不属于睡蓉睡俞弯代朽栈卢雀鞭铱刮孰泥第盯时份腐肢瘁翱邪泊戮高篮然静茅阀窍须拌愁运圾挪减宋徒讽课扰砌虎黍榨逞蘑督崔块就褪痔蘑倔谊淳粉覆捧仙淄畴哭缴酚磊串诗枕妮摩毒来延带聪柞露静绸锁死拘袱蜘瑰蜡赠奸勘须胶流砂噬午洼肿筐嘱阻洽四筹坝宰婿斌乔邮谣狙枷拌妨莆型盯妇钎须淡疟枕权作昭柄璃吮纠舌秩卫停驶佯权臃篆瞥丢矩偶恋钱惹宋锻丢蕾仓棱旦欲渤舱炔酚寄油匝烈嗜董丈掺旺醋肃滤客杜拨舷悔蛾给苏掉板澡避床羞操衍丈成睛临舌丫杭熟赫蚂叔跑劣呼宫菱斡译押抚寥掣浙绢蘑佬丹壮允组险拘弓其馏铸九径苫替端径跳棋戚忧慌惑藏半遁枯踩电淑欺透世翻暇穷峨籽它诚
本文标题:开放本科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本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4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