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伦理)原则一.客观性原则1.必须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已经证明,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影响小白鼠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实验人员把同一只母鼠生下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保证其基因相同和概率均等,消除实验前就可能存在的差异)。一组放在“贫乏环境”中,即放入空无一物的单调环境中;另一组则放在“丰富环境”中,其中摆满了各种各样小白鼠喜欢的玩物,如梯子、转轮、滑板、秋千之类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之后,处于“丰富环境”的小白鼠在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厚度等方面,比处于“贫乏环境”的小白鼠有明显的增加,其学习能力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研究发现,超级智商儿童的大脑皮层在6岁时没有普通智商儿童厚,甚至比后者薄。但此后会迅速增厚,在十二三岁时达到顶峰。普通智商儿童在8岁左右,大脑皮层发育到顶点,此后开始“走下坡路”。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大脑的物理特征与智商之间联系的最权威研究。研究领导者菲利普·肖认为,大脑皮层增厚时间越长,高级认知功能就有越充分的时间来发育。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家帕辛汉姆则认为,天才儿童大脑皮层迅速增厚,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丰富的社交和语言环境,都会让大脑皮层发育加快。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二.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处于迅速的成长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既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要注意一些品质的萌芽和总体发展趋势,特别是潜能的开发。我们如何评判他?一次手工课上,他想做一只小板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他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第二天,他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老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他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们如何评判他?“有的!有比这更坏的!”他脸上红红的,一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边转身返回课桌,动作麻利地拿出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这两个就更差些。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交给您的这个已经是第三只了。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两个要好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老师向他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科学大众(小学版)》2005年Z1期二.发展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三.教育性(伦理性)原则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不能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或侵犯儿童的个人权利或人格。恐惧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认为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为证明他的理论,他找来一个刚刚出生八个月名叫阿尔伯特(Albert)的婴儿作被试。他的第一个实验是想使阿尔伯特对大白鼠产生恐惧反应。实验一开始他发现孩子听到大的声音和失去支持时,便产生恐惧反应,还发现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距离他十二英寸之内,他就想法得到它,得到之后摆弄它。这个孩子对巨大声响的反应同其它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华生找来一根直径一英寸,长三英尺的钢棍,当用锤子敲击这根钢棍时,孩子便产生明显的恐惧反应。在做完上述预备实验之后,华生便开始正式做实验,他先让阿尔伯特玩弄一只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兴,几周之内毫无惧怕的迹象。有一天正当阿尔伯特伸手去触摸那只大白鼠时,华生用锤子猛敲那只钢棍,发出很强的噪声,使阿尔伯特产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觉。华生是这样描述当时孩子的表现的:他被吓得猛然跳了起来,然后跌倒,一头扎进床上的褥子里,可是孩子并没有哭叫。以后华生便重复地这样做,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后跌倒,继而哭泣。这种作法显然给阿尔伯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周之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玩弄大白鼠,这时孩子对动物不怎么感兴趣,看来有点胆怯。华生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当把动物突然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阿尔伯特并没有走上前去接近它。当实验者逐渐把大白鼠移近阿尔伯特时,孩子便试探性地伸出左手。当动物用鼻子嗅他的左手时,他立刻把左手缩了回去。后来他伸手去摸大白鼠的头,当还没有碰到动物时,便又把手缩了回来。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阿尔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这种实验重复多次之后,他不但惧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研究。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进行研究。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1.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2.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1.儿童心理学的课题,比较多地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这种类型的研究称差异研究。2.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查法)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3.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法)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1.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五.作品分析法一.观察法1.定义: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一.观察法2.分类:⑴按参与性: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⑵按场地: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⑶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⑷按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⑸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3.注意事项:⑴有明确的计划;⑵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⑶善于分析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合理推断。案例:“师生接触”观察记录表教师主动发起儿童主动发起肯定中性否定肯定中性否定一.观察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1.定义: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自变量),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因变量),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者有计划地操纵自变量(原因变量),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结果变量)。二.实验法2.类型⑴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自然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⑵实验室实验:就是在具有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实验。三.测验法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测验法的使用必须具备的两个要求: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某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三.测验法如:婴儿的智力测验: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年)测量2个月至2岁半的婴儿。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婴儿行为记录比纳—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B量表)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年)瑞文图形推理测验四.调查法1.问卷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2.谈话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或访谈家长。五.作品分析法这是了解儿童心理的辅助方法。儿童的作品有作业、绘画、手工、日记等,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
本文标题: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9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