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经济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普及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生产力发展(牛耕、铁农具)私田增多(公田荒芜)国君收入不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制变化)产品分配变化封建生产方式确立(一)历史背景:1、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变法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1.春秋2.战国商鞅变法1、军事改革:根本目的:内容:作用:1)军事改革:根本目的:实现强兵,在激烈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内容:(1)建立军功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3)实行什伍制度作用:(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贵族衰落,军功地主的兴起(3)保证兵源(控制百姓)2)经济改革:根本目的:实现富国,为战争奠定国力基础。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正式废除)(2)奖励耕织,免除徭役(提高人民从事农业积极性)(3)重农抑商,保护农业(通过处罚保证农业地位)(4)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3)政治改革: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行使政府权力。内容:(1)建立县制(分封制被正式废除,强化中央集权)(2)实行连坐制度(家庭、军队实行,互相监督)(3)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作用:强化中央集权4、文化改革:根本目的:内容:作用:4)文化改革:根本目的:从思想文化上加强控制内容: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作用:强化了中央集权。5)社会习俗方面——增加国家收入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消极影响积极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①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课堂巩固1、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3、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是因循守旧思想6、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A.没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是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8、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4分)(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论: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农业(1)土地所有制(2)生产工具(3)经营方式2.手工业3.商业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私营商业等特点重农抑商(战国开始)私营手工业兴起块炼钢拓展:制约“三农”发展的问题1、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始终存在且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封建经济越是发展,土地兼并就越严重。因此,一个王朝后期往往表现比较突出,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封建社会,农民与土地的结合极其不稳定,关系脆弱,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动荡,人地矛盾紧张---农民流亡,农业凋敝3、农民负担沉重。“黄宗羲定律”: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由于封建生产关系以及剥削制度的存在,在历代王朝里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没有真正得到减轻,反而较前代更加沉重。---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4、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哪幅图片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的情况“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3、对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发现了如右图的一件文物,从这件文物可以判断出A.河姆渡人已经进入氏族社会B.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C.河姆渡人已经有艺术审美观念D.河姆渡人经常发生战斗B古代中国(2010北京考纲草本)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2)秦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秦始皇▲(3)从汉至元的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康熙帝▲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1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