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11
一、请分别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角度考察全球化。分析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你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利用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发展中国家获得现代技术,最新思想和新的资金来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属国际经济的空间扩散。“国际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技术等从先进的工业国家向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和扩散”。跨国公司生产、装配和销售的全球化战略,决定了其必然向拥有相对较丰富的原材料、燃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这将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新的资金来源、现代技术和最新思想成为可能。二是使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和获得所需的更大经济空间。较长时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发展中国家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益。三是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债务减免和发展援助。债务负担阻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大量债务的偿还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损耗,国家往来帐目的赤字和贸易条件的恶化。世界经济运行“链锁反应”的规律告诉我们:某一国经济的减缓,就会造成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减缓,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变得缓慢;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反过来又进一步减少了对某一个国家的进口需求。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使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效应下降,并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的有效增长进程。在过去的几年里,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主的非政府组织全球联盟,成功地促成了大幅度削减最贫穷国家的债务。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特别是协调一致削减利率和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形式多样的发展援助等等。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风险增大。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金融市场也逐渐地走向一体化,有大量的热钱在全球游荡,这就给国际炒家利用离岸金融中心,虚拟资本和金融衍生工具掀风作浪提供了舞台。在现阶段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实质经济并未获得相应友展,投机倒卖活动兴旺,就会出现象气泡那样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种“泡沫经济”形成时,人们只要能借到钱.并将其投向房地产和股票交易,就可以赚钱。这种严重违反价值规律和背离正常供求关系的经济,一旦破灭,房价、股市暴跌、国际游资抽走、银行呆帐剧增,企业大量破产。金融危机就在所难免。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即是最典型的例证。二是环境污染加剧。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还是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依托发展基础工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工业布局仍然是以集中为主,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环境保护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发达国家的一些重度污染企业、在其国内难于立足的情况下,便会趁发展中国家渴于引进外来投资之机,不断地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这便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决不能为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切实保护环境,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也要把环保工作抓紧抓好。三是民族工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经济全球化使国际产业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巨大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因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由于企业产品的竞争不处于相同水平,在工业发达国家的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不公平性便有增无减,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在重视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力投资教育,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自己的技术密集产业的相对优势,并努力寻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力争自己的民族工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二)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扩大了商品贸易的数量和范围。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限、福利保障实施的障碍、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及两极分化等负面影响。(三)中国企业的应对方式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因此,中国企业应根据经济全球化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所处环境、市场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一是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生产制造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出口,赚取更多的外汇。二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外国企业已对中国市场形成了依赖。这一现象导致国际资本和智力要素将逐步向中国转移。因此,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充分吸纳国际资本和技术,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三是自觉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际经营战略。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观念基础。二、请分析不同国际合作形式(包括合资与战略联盟)。对每种形式提供一个中国企业采用的实例,并解释这种国际合作对企业的利益以及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国际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间接出口和进口,即国内企业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如外贸公司)完成出口或进口业务,而不与国外的消费者和公司直接打交道。这种方式虽然是一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但由于不能增加管理层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制约了公司为国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二是直接出口和进口,即国内企业直接向国外消费者和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或直接从国外进口产品和服务。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国内公司能够直接与国外消费者和市场接触并建立贸易关系,从而为国外消费者及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不足之处在于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较高,风险也比较大,一般小型企业难以承受。直接出口的中国公司有海尔等中国比较大的家电、电子类企业。三是许可经营。即一家公司允许另一家公司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并收取许可收益作为补偿的国际合作形式。接受知识产权的公司称为被许可人,经许可使用的产权可以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技术、专有技术和特殊的商业技能。四是特许经营。即母公司(授权人)授权另一个独立的实体(经销商)以特定的方式从事商务活动。这种权利的具体形式包括销售授权人的产品;采用授权人的名称、生产过程和市场营销手段;或使用授权人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制造商—零售商体系(例如汽车代理权),制造商—批发商体系(例如软料公司)和服务公司—零售商体系(如客房服务和快餐服务)。五是与国外企业合资(参股、控股)。即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合资建厂,生产产品在国外直接销售,或返销国内。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并快速进入国际市场。不利之处在于企业的潜在利润会比较低,获得国际商务的知识和经验的速度会比较慢。六是直接投资和收购国外公司。即企业直接到国外投资建厂,参与国际商务活动。这种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但能使企业获取较高利润回报。如中国的海尔集团,就直接在美国投资建厂,生产家电产品。TCL集团则收购了德国的汤姆逊公司。三、请说明组织决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一下组织选择的原因如何影响其国际化的方式。企业组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利润优势。依托自身产品或技术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为了获得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优势。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可以在目标国家市场获得自身产品或技术的优势。三是为了了解国外消费者和市场中的某些特殊因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四是企业自身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期望、动力和热情。某些企业渴望成为国际化公司中的一员,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从而积极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五是从事国际商务可享受税收优惠。许多国家的政府采取优惠税收政策以鼓励出口。在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下,公司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既可以按更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可以在同样的价格水平获得更多的利润。六是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国际商务活动可以增加企业自己的产量,因此可沿着自己的学习曲线更快的进步。研究理论表明,产量增加1倍时,生产成本可以下降30%。因此,生产的扩大有助于降低国内销售产品的成本,增加公司的国内竞争力。七是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后,企业会通过国际商务增加产品出口,从而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八是生产过度造成产品积压,这时企业会通过国际商务活动为积压商品提供一个出口,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或公司的生命周期。九是产能过剩也是从事国际商务的重要原因。如果生产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公司就会把国际化扩张作为一种理想的方式,更好地分摊固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固定成本都分配给国内生产,公司就可以在只考虑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制定国际市场定价战略。十是企业所在地接近消费者和运输港口,从地理上、心理上接近国际市场,公司很容易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边界概念已相当模糊了。企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贸易式进入国际市场,如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或直接设立境外销售分支机构、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这种方式的选择是基于企业自身有产品,价格上有竞争力,国外有市场需求,如中国的纺织行业、玩具行业等。二是契约式进入国际市场,如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建筑或交钥匙工程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生产协议等方式,转移技术、商标、经营方法、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这种方式多为发达国家的企业采用,因其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强势,很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三是投资式进入国际市场,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采取投资新建、跨国并购(独资)和合资经营(股权投资)以及策略联盟等形式转移各种经营资源。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是采用这一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海尔集团到美国投资建厂,TCL集团公司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对于那些以服务业为最终产品的企业,如零售、餐饮业、银行保险业或工程承包等,无法在国内生产,必须采取第二、第三种直接进入模式。很明显的例子有肯德基、麦当劳等巨型公司,他们把店铺开到了世界各地。
本文标题: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