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佛教演讲集上目录佛教演讲集上目录宗教的时代使命‧‧‧‧‧‧‧‧‧‧‧‧‧‧‧‧‧‧1由认识到信仰‧‧‧‧‧‧‧‧‧‧‧‧‧‧‧‧‧‧‧4神佛不同的理念‧‧‧‧‧‧‧‧‧‧‧‧‧‧‧‧‧‧8佛陀出世与入世的意义‧‧‧‧‧‧‧‧‧‧‧‧‧‧15一、允文允武的宿慧‧‧‧‧‧‧‧‧‧‧‧‧‧‧16二、觑破五欲的英雄‧‧‧‧‧‧‧‧‧‧‧‧‧‧17三、四个待决的希望‧‧‧‧‧‧‧‧‧‧‧‧‧‧17四、不爱江山爱真理‧‧‧‧‧‧‧‧‧‧‧‧‧‧18五、社会制度的改善‧‧‧‧‧‧‧‧‧‧‧‧‧‧19佛教的四个优点‧‧‧‧‧‧‧‧‧‧‧‧‧‧‧‧‧22一、佛教是信智并重的‧‧‧‧‧‧‧‧‧‧‧‧‧22二、佛教是标本兼治的‧‧‧‧‧‧‧‧‧‧‧‧‧24三、佛教是冤亲平等的‧‧‧‧‧‧‧‧‧‧‧‧‧26四、佛教是自他两利的‧‧‧‧‧‧‧‧‧‧‧‧‧28再谈佛教优点‧‧‧‧‧‧‧‧‧‧‧‧‧‧‧‧‧‧31一、重学理、尊正见‧‧‧‧‧‧‧‧‧‧‧‧‧‧31二、穷因果、明善恶‧‧‧‧‧‧‧‧‧‧‧‧‧‧35佛教演讲集上三、做善事、不计功‧‧‧‧‧‧‧‧‧‧‧‧‧‧39四、自力主、他力助‧‧‧‧‧‧‧‧‧‧‧‧‧‧41佛教的特殊性‧‧‧‧‧‧‧‧‧‧‧‧‧‧‧‧‧‧44一、从特殊的环境中打出来‧‧‧‧‧‧‧‧‧‧‧44二、以一切众生为所度对象‧‧‧‧‧‧‧‧‧‧‧46三、所抱宗旨的崇高与超越‧‧‧‧‧‧‧‧‧‧‧48四、是信仰学理融合的宗教‧‧‧‧‧‧‧‧‧‧‧50五、表现行为上的彻底精神‧‧‧‧‧‧‧‧‧‧‧52佛教与人生社会‧‧‧‧‧‧‧‧‧‧‧‧‧‧‧‧‧56佛在人间法在人心‧‧‧‧‧‧‧‧‧‧‧‧‧‧‧‧62从人事说佛在人间‧‧‧‧‧‧‧‧‧‧‧‧‧‧‧62从佛法说佛在人间‧‧‧‧‧‧‧‧‧‧‧‧‧‧‧64从时贤说佛在人间‧‧‧‧‧‧‧‧‧‧‧‧‧‧‧66从理性说佛在人间‧‧‧‧‧‧‧‧‧‧‧‧‧‧‧67改善人心安定社会‧‧‧‧‧‧‧‧‧‧‧‧‧‧‧‧69德性退化与德教培养‧‧‧‧‧‧‧‧‧‧‧‧‧‧‧75从道德建立和平‧‧‧‧‧‧‧‧‧‧‧‧‧‧‧‧‧81佛会佛像与佛教‧‧‧‧‧‧‧‧‧‧‧‧‧‧‧‧‧89菩萨与公民‧‧‧‧‧‧‧‧‧‧‧‧‧‧‧‧‧‧‧96多结佛缘与深信因果‧‧‧‧‧‧‧‧‧‧‧‧‧‧‧101佛之三觉与儒之三纲‧‧‧‧‧‧‧‧‧‧‧‧‧‧‧110佛教演讲集上目录树立正见与净化意欲‧‧‧‧‧‧‧‧‧‧‧‧‧‧‧120信佛与念经‧‧‧‧‧‧‧‧‧‧‧‧‧‧‧‧‧‧‧128学习毗卢佛的愿力‧‧‧‧‧‧‧‧‧‧‧‧‧‧‧‧135地藏菩萨圣德的蠡测‧‧‧‧‧‧‧‧‧‧‧‧‧‧‧138讲述的意趣‧‧‧‧‧‧‧‧‧‧‧‧‧‧‧‧‧‧138甲、从誓愿以见精神‧‧‧‧‧‧‧‧‧‧‧‧‧‧139乙、示苦切以摄刚强‧‧‧‧‧‧‧‧‧‧‧‧‧‧141丙、显因果以励末俗‧‧‧‧‧‧‧‧‧‧‧‧‧‧143丁、敦孝行以睦人群‧‧‧‧‧‧‧‧‧‧‧‧‧‧145戊、重修福以慎空论‧‧‧‧‧‧‧‧‧‧‧‧‧‧146己、勤受持以资印证‧‧‧‧‧‧‧‧‧‧‧‧‧‧149由观音亭谈观音法门‧‧‧‧‧‧‧‧‧‧‧‧‧‧‧152建寺的原意与妙音的立名‧‧‧‧‧‧‧‧‧‧‧‧‧156向奘公「脱帽致敬」‧‧‧‧‧‧‧‧‧‧‧‧‧‧‧162世界遗忘不了的佛教巨人‧‧‧‧‧‧‧‧‧‧‧‧‧167演本尊宿的现身说法‧‧‧‧‧‧‧‧‧‧‧‧‧‧‧172佛教演讲集上1宗教的時代使命--在吉灵丹佛教会各界宴会中议--主席王振教居士,苏曼迦罗法师,华山法师等诸山长老,地方长官,中外来宾!宗教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如「人穷则呼天,疾痛惨怛则呼父母」,在没有皈依宗教之前,已有宗教的意识存在。因此,在世界升平的时代,人类固需要宗教作精神生活的调剂,而在乱世的苦难时代,更需要宗教的慈爱来抚慰创伤的心灵。现在这世界上可走的路,可说只有两条。一条是毁灭的险道,一条是和乐的坦途。教人仇恨,教人斗争,是毁灭的路;教人谦爱,教人互助,是和乐的路。前者可说是唯物主义,主张互竞的斗争路线;后者可说是提倡宗教救世的和平路线。人性多数是爱和平而恶战争的,因此宗教为乱世人民所需要,更觉无可怀疑之处。世界各大宗教,各有他的圣哲,他们讲的话尽管不尽相同,所觉悟的程度容有浅深,而立教淑世的苦心,还是如出一辙的。他们不论在道德上的共同色彩,或在目标前的共同趋势,至少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宗教都是教人修养自己的身心,健全自己的人格;二、宗教都不教人去杀人,去损宗教的时代使命2害人,去剥削人,去欺诈人;三、宗教都是教人爱护有德,敬事神明;四、宗教都是教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爱亲族邻居,乃至全体人群;五、宗教都应该没有种族的歧见,和国界的分别。所以在这些意义上,各宗教徒在乱世的时代,更应该义不容辞负起这神圣的使命,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用「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来建筑一条心的长城,抵御那物欲斗争的魔鬼的侵入;同时更用「辣手写文章」的御史直笔,对付那些黩武主义者的谎言,去做毫不留情的揭穿和打击,要使他体无完肤,痛悟到反邪归正,止于至善为止。佛教的精义,约略可说两点:一是由人生缘起到社会互助;二是由佛性同体到冤亲平等。佛教阐明人生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而起。因是主因,缘是助伴。不论何物生起都有他自己的主因,同时也要靠其它的缘力的伴助而成,决没有东西可以孤立生存。本此缘起原理,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只是重重交织的因缘关系,则人生社会所需要的是互助,而不是歧视。今日的文明世界,还有人提倡种族隔离,南非是其著者。而本邦自从独立以来,即主各民族共和,扬弃歧视政策。世界上的民族,如果都能采用佛陀的缘起原理为人伦准则,相信其达到大同目标的效率,必更迅速。佛教阐明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则不但人类同体,扩至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佛教演讲集上3,皆同一体,所以是冤亲等视,物我同观,贯彻其慈悲普爱的宽恕精神。这种精神在佛教以外的宗教,亦同样可以见到。如回教主张和平、公正、慈善、宽恕。据传说:穆罕默德一次被人打落门牙,他的门徒请他求真宰降罪给敌人。穆圣回答说:「我不是为咒骂人而来的,我是为劝导人而来的。我应当祈祷,求真宰引导敌人入正道,因为凡是敌对我的全是一些无知的,非用劝导方法不足成功」。如中国的孔子则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则说:「推恩足以及禽兽,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而耶稣则不但爱他自己的亲属和门徒,而且也爱他的敌人。这可见佛教的慈悲,儒家的仁义,回教的慈恕,耶稣的博爱,同是用宽大的精神,对待人类。人类如果都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那么社会之间的冲突,国际之间的纠纷,相信是没有不可以解决的。许多人说过,科学已救不了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能救世界的还是宗教。那么今日的宗教徒,应要肩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同心协力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可诋毁别人之宗教而存争夺之心;也不得用威迫利诱去使别人加入自己的宗教;必先扩大自己和风霁月的胸襟,才能符合宗教悲天悯人的意志,然后可以建树救世利人的伟业,而收到实际造福社会的功效!由识认到信仰4由識認到信仰--在印度尼西亚棉兰浮屠寺讲--世界上任何宗教,都可做我们信仰的对象,但必先认清对象,然后信仰,方才不迷信而有价值;我们信佛亦然,先信仰而后慢慢认识,固无不可,若先认识而后信仰,必更有意义。今先言认识佛陀:(一)佛陀有大智解:佛义大觉,其体为智。在透视事物的时间上说,佛有三达智,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人事。在修养觉悟的过程上说,佛有三类智慧:即A、一切智,小乘罗汉,由断见思烦恼证真空理而得,亦名真谛智,近似哲学者所追求的智慧;B、道种智,大乘菩萨由断尘沙烦恼,获得了彻道俗世间一切事物差别的智慧,亦名俗谛智,近似科学家所追求的种种科学技艺的智慧;C、一切种智,是佛陀透视真俗事理,圆明无碍的智慧,亦名中谛智,近似宗教行者所追求的智慧。这三种智慧,虽与世俗的哲学、科学、宗教所追求的目标近似,可是他们皆未追求得到,原因是他们只有普通学问闻思的智慧,并无佛法上修证的智慧。在智体的性质上说,佛陀还有两种智慧,一是从知事物纵的方面,深入法性,穷其底蕴的智,叫做「如所有智」,佛教演讲集上5二是从知事物横的方面,普遍了知一切法相的智慧,叫做「尽所有智」,从这两种智慧上说,认为佛陀是一位无物不知,无事不晓的大觉智者,未尝不可。(二)佛陀有大悲愿:悲是悲心,愿是愿力。同情他人的苦难而出之以救援,叫做悲心;必须以热力坚持,达到救济的目标,叫做愿力。这悲心愿力在使用的程度上,可有三种不同:一是偏狭的悲心,如普通人只同情救济自己的亲人,与己无关则漠不关心;二是有限的悲心,把普通偏狭的悲心,扩展到救助同一信仰者的苦难,或救助同住的国家,这是通俗一般宗教的悲心;三是同体悲,佛陀悟证佛性,了知自他同体,遇到众生苦难,等同自己苦难,故能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加以救援。这因为普通众生,能所未亡,境智有碍,未能到达理智与感情打成一片,所以虽有悲心,人我不忘,感情用事,亲疏自分,而佛陀深得般若,我法两空,能所双亡,故能智境相融,不分彼此,任运济度,达成平等悲愿。(三)佛陀有大能力:佛陀具有很大的德能,这种德能是由修养而成功的,在佛自己由于这德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在众生利益方面,这种德能便是神通,或威神之力,能化长河为酥酪,变大地成黄金。但这种能力是大能,不是万能,万能是迷信神权最高的人,谓有唯一主宰,操有特权由识认到信仰6,可以生杀万物。神高兴可以带你上天堂,神不高兴可以把你打下地狱。佛陀的大能,虽然无限量,但不似神可以随意任其生杀的,而是慈悲助人,不违缘起业力的原则,仍由各人自己的业力支配自己,不是佛的能力代你支配一切,包办一切。因此知道佛教是重理智的宗教,不同普通感情用事的宗教。佛的大能,比喻太阳的热能,广大无限,但每个人能利用多少的热能,则要看每个人自己努力的条件而决定。如用一个普通放大镜吸收太阳热能,可燃一根火柴,同一架强力较大的放大镜,可以吸收太阳能,燃一根木头;若以现代科学工程的技能,可用吸收镜吸得的太阳热能,来充一间大工厂工作的能量,推动机器。佛的能力无限,而在众生方面受用的大小,全靠自己感应的能力而异,其道理亦是如此,所以佛的大能与神的万能,意趣不同。(四)佛陀有大慈爱:大慈大悲,即是大慈爱的内容。这种慈爱,普遍广大,是无限量、无条件、绝对平等的。因佛陀要普爱众生,冤亲平等,要度尽一切众生,有一众生未成佛,我不成佛,要度尽了一切众生,而不觉到有一众生为我所度,我为能度者,能施者,他为所度者,所施者;如有这种存心,即落有相,不能忘我,如何能成他普爱众生的大机大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是空诸所有,佛教演讲集上7不落执障。华严经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若落执障,即成普通凡夫的染爱,而非净爱,如普通人只爱自己的亲族,非亲不爱,那是一种偏私的爱,不是兼利的爱。再扩大一点,就算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宗教的爱吧,仍是爱而未博,一定要像佛陀一样,普爱众生,冤亲平等,同时又是爱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个众生为自己所爱,度一切众生而不见有一个众生为自己所度,心如太空,了无执碍,才是人类真正无可匹敌的大爱。信佛学佛的人,能先认识佛有大智、大悲、大能、大爱,则其信仰必为智信,而非迷信,且此信仰必生强大的力量,决不是泛泛的宗教信仰所能企及的,故此由认识佛陀而信仰佛法,是更有意义,更可发生广大的意乐的!神佛不同的理念8神佛不同的理念--在吉州答东色拉佛学会讲--这次初来贵地,先和大家谈谈佛与神的同异。这个问题,非宗教徒亦宜理解,是宗教徒,尤其是佛教徒,更宜理解。宗教在共同的色彩上说,各宗教都是教人做好人、行善事,决对没有一种宗教是教导人做恶人、行坏事的,不然就不能称为宗教,因宗教是以劝善淑世为宗旨的。本邦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民主国家,虽以回教为国教,但其它各种宗教,在宪法明文规定宣传自由、结社自由,各宗教都可以自由宣扬发展其自利利人,福国佑民的教义。可是亦有些人藉宣扬宗教为名,利用宗教别有私欲的企图,因而歪曲宗教的正义,散布一些不正确的言论,欺骗他人,也欺骗
本文标题:佛教演讲集上目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