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公路设计中,对路基路面有哪些要求?答:1.承载能力强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部位的各种应力,不发生压碎、拉断剪切等破坏。刚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量变形,面层不发生车辙、沉陷、波浪等。2.稳定性: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任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称为稳定性。包括自然平衡破坏的稳定性、水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等。3.耐久性:一般道路工程使用年限至少数十年,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保持耐久性。(疲劳、损伤、老化衰变)4.表面平整度:路面表面起伏变化状况(舒适性指标)5.表面抗滑性能:安全性指标(通常用摩擦系数表征抗滑性能,摩擦系数小,抗滑性能低,容易引起滑溜交通事故)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并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答:地理条件:影响路基与路面设计、地势不同路基的水温状况也不同。地质条件:岩石的种类、成因、节理风化程度和裂隙情况,不良地质现象等都影响其稳定性。气候条件:影响公路沿线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并影响其水温情况和稳定性水文和水文地件质条:地面水和地下水都会影响稳定性,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各种病害土的类别:不同的土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因而将直接影响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三:我国公路用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是怎样划分答: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四:为什么要进行公路自然区划?我国公路的自然区划原则是什么答:目的: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便于道路工作者在路基路面结构类型选择以及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合适的设计参数和技术措施,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道路工程特性相似性原则:同一区划内,在同样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别的结果。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自然气候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结果,但其中又有某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冻害:南北方,温度;西北、东北五:按力学性能,道路路面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1.柔性路面:总体结构刚度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弯沉,路面结构本生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它通过各结构层将车辆荷载传递给土基,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路基路面结构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作用。2.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抗弯拉强度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呈现出较大的刚度,在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处于板体工作状态,竖向弯沉较小,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3.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图土或碎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的增长。六:路基的干湿类型分哪几种?划分依据是什么?设计中如何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答:路基的干湿类型及划分: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干湿类型由分界稠度WC1、WC2、WC3来划分,(1)已建公路:不利季节测定土体的平均稠度,按自然区划、土类查表定分界稠度后,进行比较确定:(2)新建公路:用路基的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临界高度:不利季节期间,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的最小高度。七:为什么要设置路拱横坡?怎样选择路拱横坡?答:为了保证路面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八:公路路面结构为何要分层?通常分为哪些层位?各层位的功能和要求是什么?答: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路面结构常分层铺筑,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面层:直接承受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且耐磨和抗滑。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和水稳定性。且要求平整度好,以保证面层良好的工作性能。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将基层传下的应力扩散,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九:路面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试简述各等级路面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常用的面层材料答:按路面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及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路面分为四级。1、高级路面:用矿质材料修筑强度、刚度大,稳定、耐久,适应繁重的通量,行车条件好,维护费用少,但初期费用投资高。(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或条石)2、次高级路面:较高级路面,强度刚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行车速度较低。初期建设费用较高级路面低,但需定期修理,养护和运输成本较高。(沥青贯入式、路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3、中级路面:刚度、强度低,稳定性差,使用期短,平整度差,易扬尘,适用慢速、少量交通。初期投资少,但需经常养护且运输成本高。(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它粒料)4、低级路面:刚度、强度最低,稳定性差,路面不平整。易扬尘,不能全天候行车,且运输成本高,需经常养护修理。(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如炉渣土、砾石土和砂砾土等)十一:汽车对路面作用有哪几种力?分别对路面产生哪几种破坏?答:垂直静压力:引起路面结构发生剪切破坏。水平力:推挤、拥抱、波浪、车辙振动力:导致疲劳破坏十二:车轮荷载的单圆荷载、双圆荷载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答:单圆荷载: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时称为单圆荷载。其圆直径D为:双圆荷载: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时称为双圆荷载。其圆直径d为十三:路面设计为何要进行轴载换算?换算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水泥砼路面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BZZ-100),其它各种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换算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原则:即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疲劳损伤程度十四:什么是设计年限累计当量轴次?如何计算确定?答:在设计年限内,按换算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轴载作用次数的总量记为其中Ni为第i年内当量轴次,n为设计年限十五:什么是轮迹横向分布?如何确定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答:车轮的轨迹总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由于车轮宽度远小于车道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这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通常取两个条带的宽度50cm(因为双轮组每个轮宽为20cm,轮隙宽10cm)的条带频率之和作为轮迹横pPd4向分布系数。十六:什么是路基工作区?答: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约1/n=1/10~1/5)时,该深度范围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十七: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哪些?各种指标如何确定?答: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等土基回弹模量:1.柔性压板法2.刚性压板法土基反应模量:用承载板试验确定,板直径为76cm,采用一次加载到位的方法。K=P/l加州承载比(CBR):用一个端部面积为19.35cm²的标准压头,以0.127cm∕min的速度压入土中,记录每贯入0.254cm时的单位压力,直至压入深度达到1.27cm时为止。此外,标准压力ps值是用高质量标准碎石由试验求得。十八: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各代表什么?答:地基反应模量:用温克勒(E.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用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土基的承载力。(温克勒地基也称K地基、弹簧地基、稠密液体地基)加州承载比:加州承载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十九:常见的路基破坏形式有哪些?路基破坏的综合原因有哪些?答:路基的沉陷与沉缩、边坡滑塌、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破坏的综合原因: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路基不可恢复变形将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各种破坏二十:路面材料力学强度有哪几种?各种强度如何确定?答:抗剪强度:直接剪切试验或三轴压缩试验。抗拉强度:直接拉伸实验和劈裂试验。抗弯拉强度:小梁实验。二十一:何谓疲劳、疲劳破坏、疲劳强度、疲劳极限?产生疲劳的原因是什么?答:疲劳:材料承受重复应力或重复应变作用时产生的材料强度降低现象。疲劳破坏:材料在低于极限应力下经受重复应力或应变作用而出现的破坏。疲劳强度:出现疲劳破坏的重复应力值疲劳极限:疲劳强度随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有些材料在应力重复作用一定次数(如106~107次)后,疲劳强度不再下降,趋于稳定值,此稳定值称为疲劳极限原因:疲劳的出现,是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二十二:试分析比较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疲劳特性有何异同。答:沥青混凝土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由胶凝材料、颗粒状的粗细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的拌合物,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重大,抗拉强度低,受力变形小,容易开裂等二十三: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对路基土的变形有何影响?答:两种情况,1,土体逐渐压密,土体颗粒之间进一步靠拢,每一次加载产生的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小,直至稳定,这种情况不致形成土基的整体性剪切破坏;2,荷载的重复作用造成了土体的破坏,每一次加载作用在土体中产生了逐步发展的剪切变形,形成能形成土体整体破坏的剪裂面,最后达到破坏阶段二十四: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00sppCBR答:1.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即路基整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其强度的性质。2.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使路基在汽车荷载或地震以及自重作用下,不产生超过规范允许的变形。3.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即在水和温度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性质。内容:1)结合路线几何设计要求和当地地形选择路基断面形式2)选择路堤填料和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和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物设计5)坡面防护和加固设计等6)附属设施设计二十五:路基的典型横断面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路堤、路堑、填挖结合特点:路堤的特点:设计线高于原地面;排水、通风条件好;施工质量易控制,可控制填料选择、干湿类型、密实度等;受水文地质影响小。路堑特点:设计线低于原地面;排水通风条件差;行车视距也差;破坏了原地层天然平衡,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较大,要注意边坡稳定性,注意排水、压实,必要时可换土。半填半挖路基特点:兼有路堤和路堑两者的特点,土石方数量少。工程上经济,要注意填方部分与山坡结合(挖出),填挖分界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二十六:路基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确定?答: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度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与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由公路等级和实际需要确定。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由纵断面设计拉坡确定,填方路段考虑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边坡坡度:是指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常取H=1,以1:n(路堑)或1:m(路堤)表示坡率。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坡高·坡体土性质,在确定坡率时既要考虑坡体的稳定性,又要考虑断面的经济性。二十七:路基边坡的形式有哪几种?确定边坡坡率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答:路堤边坡、路堑边坡(土质边坡、岩石边坡)边坡坡率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边坡的高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路堑边坡坡度的因素:路堑深度、坡体土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的风化和破碎程度、土层的成因类型、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坡面的朝向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二十八
本文标题:路基路面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6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