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DOC 10页)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当国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当社会尚处于商品短缺的时期,甚或在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对世界的稳定格局怀有担忧的时候,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要受到严格管制的。作为粮食产业链上游关键链条的种业,其市场更是一直被政府所重视。四、五年前的中国种业市场基本由各级当地政府所属的国有种业公司、农科所、良种场、农技站等控制,即由政府来承担种子的研发、试验示范、生产、销售及管理的功能,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不允许进入该行业。整个行业是全封闭的,即生产的品种、数量、价格及销售的区域全由政府来定,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使得国家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为了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大舞台而加入WTO,种业的对外开放也已在WTO保护期最后期限的脚步声下变得刻不容缓。为了抢在国外的种业大鳄入侵前提高国内种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加快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国家采取了先对内资企业全面开放的方略,并于2000年专门颁布实施了《种子法》,以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一、种业市场现状:1、中国种业市场规模目前为22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其中水稻约55亿元、玉米50亿元、棉花15亿元、瓜菜和花卉68亿元及其他品种30亿元。水稻和玉米种子的市场规模较大,品种数量相对有限,且已开始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瓜菜和花卉市场总规模虽然较大,但行业进入壁垒很低,品种种类繁多且未能有效实施植物品种保护。从以上状况可看出,目前水稻和玉米种子的市场更适合产业化经营,即通过市场化的竞争,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容易得到提高,企业可实行规模化经营。故本文仅针对水稻和玉米种子市场做相关分析。2、种子法颁布实施几年来种业所发生的变化可谓是“沧海桑田”。当时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丰厚的利润引得各路资本纷纷杀入,国有的、集体的、民营的、外资的。2002年时国内约有2700家形态各异的种业公司,共同分割着这块蛋糕,平均每家销量不过800万元,行业集中度极低!经过近1~2年残酷的竞争和市场化的洗礼,目前真正存活的种业公司不过1600家左右,原先大部分的国有种业公司由于体制、资金实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旦失去了篱笆强的保护后已纷纷垮台和倒闭。而国外种业巨头迫于WTO尚剩下的一年多保护期的限制不能直接进入,但即便如此也早已虎视眈眈,提前做起了市场进入的准备。3、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一批具有战略眼光、有资金优势、拥有丰富专有品种群且具有市场运作技巧的种业公司快速成长壮大,行业聚集度也在不断提高。以2002年市场情况来看,玉米种子市场的主要企业或品牌有:“登海”(全国市场占有率5%)、“德农”(市场占有率4.3%)、“奥瑞金”(市场占有率3.6%)、“东亚”(市场占有率3.2%)、“屯玉”(市场占有率2.8%)。而1999年农业部百强种业企业前10家企业总销售额为11.24亿元,仅占总体市场量的4.5%。从这几家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效益来看,以“登海”和“奥瑞金”最佳,年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水稻种子市场的主要企业或品牌有:“隆平”(全国市场占有率5%)、“神农大丰”(市场占有率2.4%)、“德农”(市场占有率2.3%)、“亚华”(市场占有率2.3%)、“国豪”(市场占有率1.6%)、“丰乐”(市场占有率1.6%),几家企业的年平均利润率都在10%左右,无优势明显的企业。二、种业行业特征1、种子属于农业生产资料,其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当年销售的种子需要提前一年安排生产,由于产销不同期,故整个经营活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种业一长串的产业链来看,新品种选育周期长(一般需要6——8年)、投入大、风险大;生产的前置期长且最终的收种产量往往由自然条件决定;高要求的仓储;市场需求及竞争状态的不确定性;售后的高风险性等决定了种业是经营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的行业。2、目前在国内,种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是农民。一般,种业企业都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机构培育繁殖和提纯复壮出足够数量的亲本再以签约收购的方式委托农户大批量的生产制种;在制种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指导农户做好“扬花传粉”、“田间除杂”等制种的关键环节;在种子收购入库时会进行精选并检验种子的水分、净度和发芽率等指标,而在种子从收购入库至分装销售的储存期间则要用药液加以熏蒸。3、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种子需求的价格弹性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即种子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播种量几乎没有影响,农民并不会因为价格低了就多买种。而供给的价格弹性却较高,种子是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无法即时生产(必须提前一年,所以一旦遇到种子生产量不足或自然灾害减产的年份,种子的价格会出奇的高)。一般种子的生产成本是同期粮价的2.5~3倍,只要粮价有波动(直接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并进而使种子的市场需求量发生变化),都将会刺激种子生产者的生产欲望或降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4、种子的质量指标较为复杂,有些指标如净度、发芽率、水分等可及时检测,而有些指标如纯度等却无法及时检测,只有播种后在实际生长过程当中才能发现和检验。另种子的实际田间表现除了与种子本身的质量相关外,还与自然气候、田间管理、生态适应性等许多方面有关。当销售季节结束,多余的种子需要转到第二年销售时,必须将种子晾晒至一定的水分含量以下进入低温库冷藏。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的发芽率会越来越低,当发芽率低于国家规定的80%时,该种子也就不能销售,只能转为商品粮了。5、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品种分为“大路品种”(指无知识产权保护,各种业公司都可生产和销售的品种)和“专有品种”(一家或几家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种)。由于专有品种的利润、价格的稳定性和对网络客户的吸引力是大路品种所无法比拟的,近几年各种业公司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农民可选择的表现良好的品种越来越多。面对生长性能和表现及其复杂而又品种繁多的种子,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茫然了。“专业化产品,非专业购买”是种子行业的典型特征,农民在购买种子时,种子零售店的店主(这些人往往是原来乡农技站的农技员,是农民心目中的技术权威,企业改制后大部分成了种子零售店的小老板)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人,即终端的推荐是决定农户选择什么品种的主要因素。三、国际种业市场变化状况及标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数1、国际前五大种业公司2、世界种业变化状况: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农业化工跨国集团纷纷采取收购、兼并专业种子公司的方式快速进入种子行业,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种业兼并、重组浪潮。世界种业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集中化的趋势,小公司消失,种业公司数量锐减,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1年全球十大种业公司合计销售额为73亿美元,占全球种业市场的24%,而1985年这一数字仅为10%左右,且进入全球前几位的种子公司大部分被农化、生物技术公司所占据。(可参见上表)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种子是生物技术的载体”这一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转基因种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世界种业巨头在生物技术、新品种研发等领域的巨大投入得到了良好的回报,在生物工程特别是转基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连串的突破,开发出了携带抗病、抗虫、耐除草剂等目标基因的玉米、棉花、大豆等新品种。尽管转基因种子受到一些社会组织的抵制和反对,但转基因种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用便利及减轻环境污染等好处,却在生产上受到广泛的欢迎。2001年全球转基因种子价值达20亿美元,占种子市场的6.7%,据估计,到2010年全球转基因种子可达到200亿美元的市场。3、成功企业的关键要素:四、中国种业市场未来竞争趋势鉴于如上所述,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的种业市场未来会发生一些列的深刻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农户可选择的高产、优质、高稳定性的新品种越来越多。农民的增收又反过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产业化结构升级的加快。1.种业的高投入、高复杂和高风险性决定了一旦行业的市场化规则得以确立,行业内企业的集中度会很快形成,其聚焦化速度会大大快于我们常见的消费品行业。近两三年将是种子行业的最残酷的洗牌年、淘汰年,一些种业巨头正逐渐浮出水面。2.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种业研发、品种申报、试验示范、生产、质检、收购、精选、分装、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售后等环节的复杂性和联动性来看,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新品研发能力、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营销网络建设及综合以上三大体系的管理整合能力。大的种业公司都已涵盖三大体系,但各家各自体系的竞争力及管理整合能力却千差万别。目前各大种业企业还都基本属于市场竞争初期粗放式的经营阶段,未来谁能掌握先机谁就更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3、新品种的研发能力是种业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无论是农户、网络客户还是各级政府都希望有更多的高产、优质、高抗或稳产性能好等特性的品种以增加农民收入。种子的生态机理极为复杂,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育种专家穷尽一生都未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的原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数百种)仍是大路品种,恶性竞争使得大路品种的价格一降再降已无任何利润;而一些企业只因为拥有少数几个专有品种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并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网络客户。可以说未来的种业市场是专有品种的天下,一家在新品研发方面没有优势的种子企业很难想象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存活。4、由于生态区域的差异性及分散的农户家庭式生产风险的不可控性,缺乏制种标准化生产工艺的种业公司都是将生产基地尽量广为分散,以防止系统性风险。基地往往以县为区域单元,每个县的制种又分散在多个乡镇,大部分以几十亩至一、二百亩为一片。这种“分田到户”式的制种方式无法保证种子的质量且成本也据高不下。所以制种生产的标准化、基地规模化是将来大型种业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土地公有制的约束下,大规模的“租地”制种是基地规模化的必然选择。且制种基地规模化后能与新品研发和试验产生协同效应。目前隆平高科对外号称的“万亩生产基地”就是这种趋势的雏形代表。5、种业市场虽然仍存在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甚或在某些地方行政力量还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电视广告、终端促销(如刮刮卡等)、精品包装、POP海报等营销手法已不再是新鲜事;代理制、深度分销、终端加盟店等形式已逐渐被种业企业采纳;甚至在消费品行业出现的终端争夺战在种业也已初现端倪;有人提出“把种业作为消费品来做”的口号是种业市场营销正在发生变化的最好写照。6、种业的高复杂、高风险性决定了光有品种资源、良好的质量和高超的营销技巧并不够,还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种子每年的销售季节也就持续3~5个月,一旦生产的种子销不完(在当年销售季节就必须安排下一年的生产计划),亏损和库存积压会使你明年的竞争背上包袱。建立高效的市场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及反馈系统、快速而有效的决策系统、弹性化的生产应变体系是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降低经营风险、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本文标题: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DOC 1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