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面授班张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happyzhang666@163.com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八节压力与健康学习内容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第二单元学科简史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调查显示:21世纪初,美国的一项大规模心理健康需求评估显示,约三成美国人存在各类需治疗的心理疾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大概每13人中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干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对心理异常的早期关注关键词: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中世纪;1861年,布罗卡,大脑额下回受损,表达性失语。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异常心理心理生物社会文化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弗洛伊德理论观点: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异常行为是源于早期的创伤经验和亲子关系,是对潜意识和无法控制的冲动的反应。两个基本命题(考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潜意识决定论)-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性决定论)其他主要观点:-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本能产生的动力被称作力比多-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考题)-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良心、理想/至善至美原则)-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观点心理性欲阶段成人时表现升华反向口腔期—1岁吸烟、贪吃、接吻、贪婪、挖苦渴求知识、讽刺、品尝家说话小心、禁烟酒被动等肛门期1—3岁肮脏、杂乱慷慨大方、喜欢绘画洁癖、悭吝、过分规矩、暴躁、敌意性器期3—5岁爱调情喜欢诗歌、表演、追求成功对性持清教徒态度、过分羞怯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或自卑感的人由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假设: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性心理发展受挫,造成性心理“退化”或性心理发展“固着”。(2)自我不能妥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3)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精神分析的发展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马勒雅各布森客体关系心理学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克特科恩伯格自体心理学科胡特埃里克森主体间心理学(客体关系之母)安娜·弗洛伊德马勒克莱因克莱因温尼克特科恩伯格科胡特埃里克森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行为是从过去的经验中习得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或模仿的原理实现。心理障碍的症状是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或者是由于缺少可以习得的适应行为。行为主义者对心理障碍的部分解释:问题行为是由不同寻常的条件反射经验造成的。行为矫正: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同样的条件反射经验来改变。经典条件反射: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操作性条件反射:代币法生物反馈法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都有达成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当这种驱力受到干扰、阻碍(由于个人的行为和其自身之间的不一致/失真实,或由于不能满足基本需要)时,可能产生异常的行为。存在主义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一个人逃避人生的责任所致。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都有达成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当这种驱力受到干扰、阻碍(由于个人的行为和其自身之间的不一致/失真实,或由于不能满足基本需要)时,可能产生异常的行为。存在主义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一个人逃避人生的责任所致。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异常心理与行为是由负面想法、偏见的解释及逻辑上的错误引起的。心理学模式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异常心理与行为是由负面想法、偏见的解释及逻辑上的错误引起的。不同心理学流派治疗“狗”的故事一天,一咨询师俱乐部集体出游,只见前方黄沙漫漫,一群饿狗飞奔而来。华生:“给我拿根大点的电棒来!”众狗愕然,止步。催眠师:“你们很紧张吧,不要紧。现在跟我念:‘汪—汪—汪—’,很好……注意你们嘴部放松的感觉,汪—放松—……”。众狗昏然欲睡。弗洛伊德:“其实,你们并不想吃人,只是想发泄俄狄浦斯期的攻击冲动,造成你们阉割焦虑的不是我们,是你们的狗爸爸,你们对我们出现了负性移情,你们的防御机制是付诸行动,转移,投射……总之,你们童年有创伤。”众狗闻之,凄然泪下。系统脱敏师:“现在你们仔细的想一下,你们最愿意吃的十个人是谁,从最愿意到最不愿意,划分等级,依次排列出来。”众狗望天苦思。罗杰斯:“我也有你们这样的感受,实际上,我和你们一样也有狗性。我不想告诉你们怎样做,我相信,人有选择自己行动的自由,啊,错了,是狗。狗有让自己人格—狗格—走向健康的能力。相信我,没错的。”(深情注视)众狗号啕大哭。家庭治疗师:“你们中有一两个人有吃人的欲望,这实际上是你们这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狗老大,你对狗老二在家中的行为怎么看?狗老三,你认为狗老大和狗老二的关系怎么样?”众狗互相咬成一团……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异常心理心理生物社会文化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神经递质)基因疾病生物学模式人类脑皮质的一些主要部分及其主要功能边缘系统神经元的结构与信息传递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Y-氨基丁酸基因和行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人格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大约一半归结于基因的作用-IQ---62%-特定认知能力,如记忆、空间关系知觉能力---32%-62%-人格特质,如害羞30%-50%对所有心理障碍都起作用,但50%多基因隐形遗传,受遗传度影响素质——应激模式遗传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素质—应激模式基础易感性越强,诱发精神障碍所需的应激水平越低疾病因素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毒性精神病社会、文化因素文化背景如神经性厌食社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影响异常心理形成的因素心理障碍并不只有一种病因,而是有多种病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应从多维的、整合的角度分析异常心理的形成原因。第二节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常用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编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TR)2.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3.我国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参考以上两种分类和诊断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一、常识性的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的区分医学标准:病理变化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根据。统计学标准: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内省经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社会适应性行为。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判断是否有精神病)(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同一性)原则-如:幻觉、妄想、无自知力、丧失现实检验能力(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无明显外因,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要怀疑此人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真题演练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三级多选)A.内省经验标准B.社会适应标准C.人格的稳定性D.主客观相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一致的含义是()。(三级单选)A.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B.主观反映与客观世界相一致C.在不同条件下精神面貌一致D.人格的结构和特点相对稳定日常生活中,用悲伤的语调诉说令人愉快的事情表明()。(二级单选)(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统一(B)人格相对稳定性受到了破坏(C)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一致性(D)社会适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心理异常()。(二级单选)A.行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B.行为对各种文化习俗的偏离C.缺乏社会文化习俗基本概念D.缺乏对社会文化习俗的理解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二级单选)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D.与自我要求一致对症状自知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二级多选)A.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B.求助者能认识自己异常但不能作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C.求助者能找出问题原因及与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D.求助者能认识问题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异常心理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智能障碍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志增强程度变化性质改变脑器质性损害自知力障碍精神症状:精神病性症状非精神病性症状精神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非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精神病性的兴奋、抑制(紧张症性、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判断精神病与非精神病的临床常用标准: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非精神病性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对精神病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的条件(一)感觉障碍(二)知觉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张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6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