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祁峰qifeng@sdjzu.edu.cn环境质量评价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三节评价基本内容第二节评价等级与范围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第一节基本概念本节解决下面三个问题: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区别与联系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风险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环境风险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7.1.1环境风险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风险与危险风险与危险是有区别的。风险是指人或事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危险是指人或事物容易遭受伤害、损失的程度,或者是指处于紧迫或可怕险境中的状态或形势。风险与危险又是紧密相联的。正是由于风险反映了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揭示了事件发生的规律,因而风险可以看成危险的根源。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客观存在着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才使得一定范围中的事物处于危险的境况之中。7.1.1环境风险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风险值风险值是风险的度量值,用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7.1.1环境风险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的特点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事先难以准确预料。危害性指事件的后果而言,具有风险的事件对其承受者会造成威胁,并且一旦事件发生,就会对风险的承受者造成损失或危害,包括对人身健康、经济财产、社会福利乃至生态系统等带来程度不同的危害。7.1.1环境风险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分类化学风险是指对人类、动物和植物能发生毒害或其他不利作用的化学物品的排放、泄露,或者是易燃易爆材料的泄露而引发的风险。物理风险是指机械设备或机械结构的故障所引发的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是指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化学性和物理性的风险,显然,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具有综合的特点。7.1.1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中考虑的主要是前两类。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7.1.2环境风险评价ERA: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7.1.2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重点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7.1.2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1.2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可以将环境风险评价分为两类,即各种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1.2环境风险评价该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1.2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共5个步骤。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ERAEIA分析重点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正常运行工况持续时间很短很长释放类型瞬时或短时间连续释放长时间连续释放应考虑的影响类型突发性效应及事故后长期效应连续累积效应危害性质急性、灾害性慢性源项确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较小评价方法概率方法定性或定量方法评价时间无现状评价有现状评价7.1.3区别和联系ERA和EIA的区别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1.3区别和联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考查的范围项目周围环境项目周围环境项目范围内项目范围内考查的时段正常工况事故工况事故工况正常工况保护的目标周围环境和人群周围环境和人群项目系统和劳动者安全厂界内职工健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ERA和EIA与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关系基本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1.3区别和联系ERA和EIA与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可以相互作为评价数据的来源和依据,评价方法也可相互借用。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第二节评价等级与范围本节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定步骤根据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1一3个主要化学品,按附录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然后进行重大危险源判定。最后结合地区敏感性,按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评价工作等级环境敏感性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危险物质概念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重大风险源概念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功能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列出了68种有毒物质、16种易燃物质、14种易爆物质的临界量。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剧毒一般毒性可燃、易燃爆炸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工作内容一级评价对评价程序中规定的一个步骤均应进行,并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可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简单地讲,一级评价需要进行定量计算,二级评价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等级与范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2.2评价范围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范围;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环境敏感性排查按现在的要求为半径5km。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第三节评价基本内容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步骤: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范围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1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1风险识别资料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1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按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A.1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2源项分析源项分析内容是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2源项分析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2源项分析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包括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各危险单元的最大可信事故要一一判定。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2源项分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通过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速率确定泄漏量。泄漏速率的估算可以分情况按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W[泄漏量]=Q[泄漏速率]×T[泄漏时间]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3后果计算后果计算是通过对最大可信事故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扩散的计算来确定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后果计算是通过大气扩散计算、水体扩散计算和综合损害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3后果计算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计算可利用三种模式:多烟团模式:用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几小时以内);分段烟羽模式:事故排放源项持续时间较长时(几小时至几天);重气体扩散模式:比重比空气大的多的稠密气体。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3后果计算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计算考虑三种情景:在河流、湖泊中扩散: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推荐的地表水扩散数学模式。在海洋中扩散:采用则《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推荐的模式;油在海湾、河口的扩散模式:乳化油按对流扩散方程计算;突发事故溢油的油膜计算采用Blokker公式。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4风险计算与评价风险计算目的是为了求出风险值,所需因子为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和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5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措施①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②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③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④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⑤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⑥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防爆、防腐方案;⑦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⑧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评价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评价7.3.5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计划和措施,内容主要包括:应急计划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预案分级响应条件;应
本文标题: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7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