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第1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人类的起源:1、人类的起源的争论(1)、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2)、神创论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认识几种现代类人猿(2)、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3)、对比找出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三个根本区别)A、运动方式不同B、制造工具能力不同C、脑发育程度不同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剧烈运动4、古人类起源的进化证据(1)进化证据:“露西”、“东非人”骨骼分析(2)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A、形态结构: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B、工具使用:不会用→→会使用→→会制造(简单→复杂)C、衣食方面:赤身裸体→→御寒遮羞生食→→熟食(火的发明)D、语言方面:肢体表达→→语言文字二、人类的发展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要尊重生态规律。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八大系统之一)(一)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二)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部位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二、生殖过程:睾丸→精子→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卵巢→卵子注: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大约经过40周分娩第三节青春期一、青春期身体变化(三个特点)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第2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变化及其卫生:(了解)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一)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糖类: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要能量约70%由糖类提供)2、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血糖可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3、蛋白质:青少年每天需要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细胞修复的需要,也提供能量。(二)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是良好的溶剂。(三)无机盐:无机盐缺乏症和食物来源:佝偻病、骨质疏松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四)维生素维生素作用缺乏症和食物来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皮肤干燥、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的症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唾液淀粉酶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1、唾液与清水对比实验:证明唾液的作用(变量:唾液对照:清水)2、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对比实验:证明牙齿的咀嚼作用(变量:馒头碎屑对照:馒头块)第3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3、搅拌与不搅拌对比实验:证明舌头的搅拌作用(变量:搅拌对照:不搅拌)(二)消化概念: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分子小、结构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的消化酶作用而进行的。淀粉酶等蛋白酶等胆汁脂肪酶等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甘油(三)、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1、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唾液腺、胰腺和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在消化道壁内的)胃腺和肠腺。2、功能: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糖类。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肝脏分泌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乳化脂肪的作用)即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可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其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所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概念:经过消化、分解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2、场所:主要是小肠。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A、小肠很长,约5~6米长;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C、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吸收。所以说,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小肠。3、解读曲线图(1)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因为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2)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淀粉酶口腔中就有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胆汁、脂肪酶小肠中才有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蛋白酶胃中才有第4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3)D是小肠,含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合理营养:1、分析下列行为是否正确P36插图A、不吃早饭:B、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爱吃鸡鸭鱼肉、饮料当水C、暴饮暴食:2、合理营养含义:二、设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三、食品安全:1、食品污染?2、预防食物中毒?3、如何做到食品安全?四、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食品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1、呼吸道:鼻(鼻腔生有鼻毛,可阻挡尘埃;能清洁吸入的空气,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黏膜中还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空气。)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咽:既是消化通道,又是呼吸通道。会厌软骨(吃饭不能大声说笑?)喉:声带与发声(青春期变声期保护噪音)气管、支气管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2右3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钟。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胸骨、肋骨、胸椎构成胸廓)(1)吸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2)呼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资料分析:(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讨论:(1)浑浊程度说明二氧化碳的多少不同。(2)对比实验,起对照作用。(3)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3、特点:(1)支气管在肺叶内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肺泡数量(很多)。(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以上三点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第5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呼吸作用反应式:线粒体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血浆: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其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1、主要成分:水约90%、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2、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红细胞(RBC):(1)数量:最多(正常值是3.5----5.0×10个/升)(2)形态结构: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正常值是110---150克/升(3)功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贫血:一个人若红细胞数量太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则患贫血。2、白细胞(WBC):(1)数量:最少(正常值是4.0----10×10个/升)(2)形态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3)功能:有吞噬侵入人体病菌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3、血小板(PLT)(1)数量:较少(正常值是1.0~3.0×10个/升)(2)形态结构: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3)功能:凝血和止血。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种类(血流方向)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离心)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2、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1)毛细血管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2)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3、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第6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重、难点)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掌握四腔、五血管、二瓣膜1、心脏具四腔:上房下室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2、心脏壁特点: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3、具有瓣膜防止倒流。房室瓣动脉瓣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4、与心脏连通的血管记忆规律:房连静,室连动左心室→→主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二、血液循环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使鲜红色、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使血液由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一、血型的发现:A、B、O、AB型;二、同型输血: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时,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时,可以遵循一定的输血关系输少量的异型血。三、血量和输血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尿的形成1、肾的组成和功能: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又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过滤作用→→原尿(150升)肾小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终尿1.5升)第7页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共8页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注意比较成分差异:血液、原尿和尿液。肾小球肾小管血液原尿尿液(血浆、血细胞)(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尿素)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基本结构角膜:可以透过光线巩膜:可以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虹膜:中间有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瞳孔脉络膜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玻璃体2.视觉形成过程:(折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形成物像)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眼:晶状体变凸,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前方,看不清远处的2矫正戴凹透镜3预防P91“三要”“四不看”三要:①坐姿、写姿正确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②看书、看电脑,玩游戏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③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①光线太强不看书。②光线太暗不看书③躺卧不看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8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