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詹鑫芸(四川师范大学,)摘要生物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保护THEreasonsfortheLossofBiodiversityZHANXINyun(SICUANNORMALUNIVERSITY)AbstractOrganism,whichprovidesabundantrawmaterialsforhumansurvivalandindustrydevelopment,isthemostpreciousnaturalresources.Withthepopulationgrowthandtheaggravationofhumaneconomicactivities,thebiodiversitysuffersfromseverethreats.Theconcept,valuesandstatusofbiodiversitywerediscussed.Themaincausesofbiodiversitylosswereanalyzed.Aimingatthepresentsituations,somerelevantconservationmeasureswereputforward.KeywordsBiodiversity;Loss;Cause;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1/10,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由于受自然、人为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1生物多样性概述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等级层次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它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3方面的含义[2-4]]。目前,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层次有4个: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由此可,物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多样性层次[3]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5]1.2.1直接利用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可供人类消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提供食物和能源。(2)提供丰富的药材资源。(3)工业上常用的原料多来源于生物,1.2.2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生态系的平衡和稳定、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护进化过程以及休闲娱乐、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1.2.3潜在利用价值又称选择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是如此繁多,人类对其作过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2.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3.1物种的形成和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限定了物种的寿命。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为100万~1000万年。但是,有些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火山爆发等自然灾1发生时难以适应[6]进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我国国宝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箭竹,由于本身食性狭窄,且生殖能力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濒临灭绝。近来,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生境高度破碎化,阻碍了物种活动。许多物种如常绿植被、极地物种、候鸟、冷水鱼类等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而走向灭绝。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5%~37%的物种成为濒危物种[7-10]3.2人为原因。3.2.1口的迅猛增加,物多样性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口的增加。3.2.2坏、破碎化、片断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境的破坏、破碎化以及片断化。3.2.3掠夺式的过度开发利用。。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行为,都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3.2.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生物栖息地的威胁极大,使得许多陆地和水体不再适合野生生物的生存。3.2.5外来物种入侵。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是仅次于生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的第2大影响因素[3]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1]4.1保护区建设4.2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4.3利用新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4.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5心得体会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了解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重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感触最深的是生物的进化这些很自然,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是这是自然地进化,我们也不用为此叹息什么?虽然,我国拥有地大物博,拥有的生物的多样性。如,我国拥有很多活化石。如银杏,鹅掌楸,多种松类,苔藓类等植物。动物有特有的熊猫,中华鲟,扬子鳄等。但由于,环境的破坏等使得它们的栖息地,它们的食物等的缺少。使它们的生存受的威胁,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应该要做到除了就地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多样的现在的高新技术从生物的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作为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具体的落实到随手关灯,在食堂吃饭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知识,学会更加科学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是,由于人类对科学还有很多的未知探索,。。。。。人类最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是保护环境,其他的就不要在过多的关注,生物的进化是自然现象。我们虽然回为此感到伤感但是也要接受。。。。。希望自然界越来越美好!致谢:马丹炜老师,曾凤,余力敏,叶坤,张画,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拆料科学学院2010级科学教育1班参考文献[1]洪国伟。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策略[A]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0,16(02)[2]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3]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6-266.[4]MANUELC,MOLLESJR.Ecology2conceptsandapplications[M].USA:theMcGraw2HillCmpanies,1999:305-306.[5]黄丽娜1,李文宾1廉振民1,2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A]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37(5):2217-2219[6]李长松,刘经伟.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55.[7ILKKAH.Landscapefragmentation,biodiversitylossandthesocietalresponse[J].EMBORep,2005,6(5):388-392.[8]WARRANMS,HILLJK,ASHERTJ,etal.RapidresponsesofBritishbut2terfliesoppo-ingforcesofclimateandhabitatchange[J].Nature,2001,414:65-69.[9]CHRISDT,ALISOC,RHYSEG,etal.Extinctionriskfromclimatechange[J].Nature,2004,427:145-148.[10]ILFRIEDT,ANDRAL,MIGUELBA,etal.Colinprentice.ClimatechangethreatstoplantdiversityinEurope[J].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23):8245-8250.[11]李菁,骆有庆,石娟: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与保护[A]世界林业研究2011(6)第24卷第3期
本文标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9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