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为满足对无碴轨道线下构筑物变形评估的需要,并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以及为运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应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对变形测量进行规划、设计,并及时进行变形观测。一般规定变形监测网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变形监测网建立原则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但应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按二等精度控制,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在施工阶段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变形测量点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变形测量点布设要求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公里。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变形测量点布设要求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一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观测要求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每次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变形监测网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要求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一次布设控制点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或红外测距反射片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宜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宜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宜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宜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宜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0.30.070.150.2DS05型仪器,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二等0.50.130.30.5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本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四等2.00.71.42.0DS1或DS3型仪器,宜按本暂行规定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测量成果整理每一项目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应提交下列综合成果资料施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设计预测值与变形测量值比较变形分析成果资料变形测量技术报告构筑物变形测量的相关资料应在竣工交验时一并移交接收单位。路基变形监测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变形限制严格《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规定:一般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mm;长度大于20m的沉降均匀的路基地段,允许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但调整轨面高程后竖曲线半径应满足Rsh≥0.4v2sj;路桥、路隧连接处沉降差异造成的错台≤5mm;路桥、路隧过渡段或任意两段路基沉降造成的折角应≤1/1000。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路基沉降观测地基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路堤边坡及坡脚位移观测路堤填土分层沉降观测等非岩石地基,均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方法:沉降板、剖面沉降管、位移计等路基面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数据是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技术要求的依据。路基地段均应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采用观测桩法。过渡段不均匀变形观测方法:连续的路基面沉降观测、沿线路纵向布置剖面沉降仪观测断面布置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能够反映构筑物的变形特征便于观测作业地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不同路基、不同路堤填高、不同地基加固工程的每一段路基应布置不少于两个观测断面。地基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则应适当加密。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布置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2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填料相同且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则应适当加密。为便于路基工后沉降的预测与评估,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应尽是与地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在同一位置。路基过渡段不均匀变形采用连续的路基面沉降观测时,观测断面间距宜加密至5m。路基过度段不均匀变形采用剖面沉降仪观测时,剖面沉降管应在路基过渡段范围内连续布置,一般采用对角线法。观测技术要求观测精度与观测仪器水准测量精度采用1mm,读数取0.1mm;剖面沉降仪的测量精度采用8mm/30m。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整理记录观测数据一般采用电子表格,其中应包括施工现状资料整理观测作业结束后要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检查。如有错误或误差超限,应找出原因并及时补测。观测断面的观测数据应整理为时间--沉降曲线荷载----时间----沉降曲线过渡段的观测数据还要整理为沿线路纵向分布的不同时间的沉降曲线。
本文标题:构筑物的变形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1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