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2.6《新诗二首》第1课时 课件(1)(鲁人版必修4)
第6课新诗二首第1课时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诗歌的写作知识和体裁特点,熟悉作者。2.过程与方法:学习《雨巷》《错误》中的象征手法及朦胧诗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基础精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彷徨..()②寂寥.()③彳亍..()④凄婉.()⑤颓圮.()⑥惆怅.()⑦跫.()音⑧窗扉.()pánɡhuánɡliáochìchùwǎnpǐchànɡqiónɡfēi2.辨形并组词①撑()掌()②漠()寞()③婉()惋()④寥()戳()戮()支撑手掌冷漠寂寞婉转惋惜寂寥戳穿戮力3.解释词语①彷徨:②寂寥:③太息:④凄婉:⑤迷茫:⑥颓圮:⑦跫音:⑧向晚:⑨春帷:⑩窗扉: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寂静、空旷。叹气。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神情迷离恍惚。指建筑物残破、倒塌。脚步声。面对傍晚。春天。窗户的小门。4.辨析词义①寂寥寂寞②沉淀沉积③犹豫彷徨寂寥:多用于书面语,寂静、空旷。寂寞:孤单、冷清。沉淀:比喻凝聚、积累。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感沉淀”;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水垢沉淀”。沉积:比喻沉淀、积累,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不知怎么办。如“一到紧要关头,他就犹豫不决”。彷徨: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有动作的强调。如“鲁迅也曾因找不到斗争的方向,而彷徨在十字路口”。④凄清凄婉⑤沉默静默⑥彳亍徜徉凄清:形容清冷;凄凉。凄婉: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沉默:不爱说笑,如“沉默寡言”;不说话,如“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道”。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彳亍:由于心情惆怅、哀伤,走走停停的样子。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文本互动一、初步感知1.《雨巷》全诗共7节,试概括各节诗的内容。答案第1节写“我”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姣好的又偏偏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该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6节),写结着丁香的姑娘在“我”的盼望中到来、走近,又走远、消失,写出了两人的同命相怜和“我”的失望。第2节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是少不了的。第3节写那位姑娘在“我”的期待中出现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如“我”一般的彷徨,如“我”希望的一般冷漠、凄清、惆怅,大有同命相怜之意。第4至第6节,写那位姑娘的走近又飘过又消失。“静默地走近”,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第三部分(第7节),照应第一节,再次强化“我”的盼望与惆怅之情。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错误》中的人物形象?答案①“我”是一个思家心切但旅涯漫漫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浪子形象。②诗中的“女子”是一个凄婉而哀伤,在孤寂中期盼、等待、惊喜、失望,最终至于绝望的独守空闺的形象。二、深层探究3.《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徐。全诗7节,每节都是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列数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分明,顿数也大致相近。请同学朗读诗歌并为下列的诗句标注停顿。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答案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4.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全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全诗营造了一种低沉而优美的艺术氛围,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5.作者为了能营造出这种艺术氛围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请找出并体会意象的特点。答案主要采用了“油纸伞”“雨巷”“丁香”三个意象。“油纸伞”复古、怀旧;“雨巷”悠长寂寥、阴沉潮湿;“丁香”高洁美丽、单薄细弱、孤高忧愁。6.《错误》中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个过客,不是归人呢?答案诗人从大陆来到台湾,五年过后思乡之情更加浓烈,漂泊之感顿生。台湾又不是自己的故土,不是自己永久的家园。但因政治原因,不情愿地来,不情愿地久居,因而诗人说自己是过客而不是归人。7.有人说《错误》是一首羁旅诗,有人说这是一首闺怨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闺怨诗与羁旅诗的完美融合。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这是一个探究题,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行,只要自圆其说即可。①可从女子的角度答是一首闺怨诗。②可从“我”的角度答是一首羁旅诗。③可从“女子”和“我”交融的角度答,既是一首闺怨诗,也是一首羁旅诗。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雨巷》一诗是诗人心灵的寂寞、痛苦的歌唱,是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在青年诗人心境中的反映。他和当时许多知识青年同样地感受到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痛苦,由于没有找到出路,不免有失落感和孤寂情绪的产生。《错误》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二、写作特色《雨巷》1.诗人采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雨巷》中阴湿狭窄的小巷、连绵不断的雨丝,的确是江南城镇梅雨季节极其平常的景色,但经过加工渲染,已经不被诗人看成客体,而是表现诗人主观的一种情绪,使读者具体感受到诗人孤独迷失的感觉和空虚惆怅的心情。诗中飘忽而来而又飘忽而去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更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表现了诗人追求丁香般美的理想。姑娘出现了,但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和惆怅,莫不带有可望不可及——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孤苦心情。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我”(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的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很难找到,因此在理想面前,他总感到困惑,表达了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情绪和追求中的孤苦心情。2.《雨巷》又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诗情。它受晚唐五代词的陶冶极为明显。诗中“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明显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影响,已把愁情和雨中丁香连结了起来,但《雨巷》中的种种孤苦惆怅的情绪,已经完全不同于李璟词中闺中思妇的愁情别绪。《雨巷》中最为称道的是它的“音乐美”。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各行长短不一,大体在一定间隔后重复一个韵,音节和谐,节奏明快,语句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诗人有意识地使一个音响在听觉中重复出现,构成了一种回荡往返、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使人回味无穷。整首诗的音乐旋律又进一步渲染烘托出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凄婉迷茫、缠绵哀怨的思想情绪。《错误》1.结构上线索分明,又错落有致。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江南推进到第二节的小镇,由城——街——窗扉,由大到小,不仅富有空间节奏而且也暗中烘托了闺中女子“涤锁春光一院愁”的处境和内心世界。第二节用了两个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显得诗意盎然,闪现诗的光芒。2.语言优美、纯净。本诗语言优美,如“三月的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三月的春帷”“小小的窗扉紧掩”等,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是矛盾的,本不合常理。“达达的马蹄声”在女子听来却以为是归人,敲响了她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可能关乎一段美丽的感情的故事、一些可想像的美丽细节,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经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驻足,“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这就是错误所在了,这个错误引来了她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因为它触动了她的心而显得尤为美丽。这首诗情感不伪装,用词不雕饰,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魅力。三、结构图解雨巷环境: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人物:我: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走近、走远,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错误错误地走过错误的等待错误的过客形象朦胧内心惆怅
本文标题:语文:2.6《新诗二首》第1课时 课件(1)(鲁人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1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