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记叙文理解感悟启示类题型答题思路探究
记叙文理解感悟启示类答题思路探究我们的目标•1、结合05—09北京市中考题型,了解记叙文中理解感悟启示类题型的形式、特点。•2、结合答题中的失误,总结归纳答此类题的注意事项,探究并初步掌握理解感悟启示类题的答题思路。05—09中考题(理解感悟启示类题)•19.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05年《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18、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100字以内)(6分)06年大纲卷《西皮流水》高洪波•16.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5分)07年课标卷《晶莹的泪珠》陈忠实•15.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不超过150个字)(5分)08年(课标卷)《乡间的庙会》林莽分值分配•05年《老北京的小胡同》(15分)(6分)•06年大纲卷《西皮流水》(14分)(6分)•07年课标卷《晶莹的泪珠》(12分)(5分)•08年(课标卷)《乡间的庙会》(11分)(5分)05年《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5.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的?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我们不应该为了追求现代化而拆掉老北京的胡同,老北京的院落。作者故居的胡同体现着老北京深厚的底蕴,使现代化与古典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不能让胡同在北京的地域上消失。答案示例一错因分析没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修改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第12段中,作者每到新加坡必去“牛车水”吃碗排骨茶,还想着北京的特色小吃。表现了作者对过去北京胡同风格的怀念与留恋。体现了作者热爱北京胡同,怀旧的思想感情。与下文13段照应,表达了自己希望留下胡同迫切的心情。•没谈你的理解答案示例一错因分析如何修改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文中结尾作者呼吁北京多留几条胡同,表现了作者对盲目拆迁胡同感到遗憾的思想感情。我儿时也在胡同生活过,也非常喜欢胡同,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我和作者有相同的感受。•理解模糊,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答案示例一错因分析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本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胡同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写出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向往,对儿时生活在胡同里的那段时光的深深留恋。并且作者也同时希望,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要保留传统的胡同建筑。•没有自己的理解•感触点并非一点•语言不够简洁答案示例二错因分析如何修改分值6分•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2分•结合文章1分•有分析理解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2分答题思路•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点)•结合文本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文章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我感触最深。(2分)•文中“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是作者的呼声。(1分)我认为国家应该保护现存完好的胡同,不要为了发展而抛弃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1分)对盲目拆迁胡同的遗憾审题训练5、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5分)《沉默的竹笛》P78感悟1分结合经历1分新的感悟2分语言表达1分•16.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5分)07年课标卷《晶莹的泪珠》P32“40年前”1分“今天”1分启示2分语言表达1分•5、文中说“现实是实在的,无需抒情”,而有人却认为“爱需要表达”,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与父亲抬担子》P80•观点明确1分,结合实例谈理由2分,语言通顺1分实战演练•《会唱歌的火炉》•7、作者追忆少年往事,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哪一点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本文标题:中考记叙文理解感悟启示类题型答题思路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2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