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初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形(二)》说课稿
《初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形(二)》说课稿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根据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精选例题(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寻找出解题方法,然后动手书写解题过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点,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有关问题。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培养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4、教学重、难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总复习三角形(二)》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中考的热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们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还有“三线合一”定理及轴对称图形等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Rt△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及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通过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例题(习题)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两类特殊三角形的特性及应用。难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两类特殊三角形的应用。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观察、计算及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加强。三、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四、学法建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归纳——合作交流——题后反思”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六、教学程序和设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一)创设情境1、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归纳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揭示课题,题后反思例1、已知:如图△ABC中,AB=AC,∠A=12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求证:DC=2BDABDC可让学生进行分析,小组交流发现问题的关键。(将此问题转化成含30°角的Rt△性质。),小组代表用语言和书写表达得出的结论。然后进行题后反思:(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的2倍,可用含有30°角的Rt△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方法,见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想到利用它转移等量线段)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例2、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且AB2+AD2=BC2+CD2.(1)求证:∠B与∠D互补(2)四边形ABCD中,∠A=90°,AB=53,BC=CD=52,AD=5,求∠B与∠D的度数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可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证明之,故连结BD,构造Rt△。)请学生动手试一试。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然后进行题后反思:若题目中涉及到线段平方和及直角问题,可考虑勾股(逆)定理,注意二者的区别,能灵活应用。若知道三角形三边长时,别忘了用勾股逆定理验证一下是否为Rt△。若为Rt△,则有关计算就简单多了。关于不规则的多边形计算问题往往转化为三角形的相关计算,转化时注意利用其特殊的边或角。例3、若一等腰三角形腰长为4cm,且腰上的高为2cm,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30°BD150°30°BCCAD(1)(2)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高有可能做在三角形内,也有可能做在三角形外。)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然后进行题后反思:遇三角形高线问题,若未给图形或明确要求,要考虑两种情况,而中线、内角平分线只能在三角形内。例4、在∆ABC中,已知M为BC中点,AN平分∠BAC,BN⊥AN于N,AB=10,AC=16,求MN的长。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添辅助线方法:若延长BN交AC于D,则可证∆AND≌∆ANB,得BN=DN,AD=AB,进而可求出DC,而这时MN为∆BCD中位线,MN=21CD。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题后反思:①关于角平分线问题,常用两种辅助线;②见中点联想中位线。例5:如图∠B=∠BCD=90º,AD交BC于E,且ED=2AC求证:∠CAD=2∠DAB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联想构造出以∠D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且这个等腰三角形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CAD,则问题就解决了。)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锻炼意志。以上的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三)课堂练习1.如图,等腰△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2.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3.已知在△ABC中,∠C=90°,CD⊥AB于D,设BC=a,AC=b,AB=c,CD=h。求证:(1)c+ha+b(2)以a+b、h、c+h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归纳与小结。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2、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本文标题:《初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形(二)》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