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第一章评估背景一、评估依据l、《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4、《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建规[2009]59号);6、安徽省建设厅文件《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建计函[2008]69号)。7、《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8、《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桐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10年)》;10、《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年);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年)。1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1年)13、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二、评估目的与任务(一)评估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由于规划期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定期对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十分必要。通过评估,不但可以监督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规划实施应对措施,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改提供依据。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和深化《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了实现把桐城市建设成皖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和合肥经济圈南翼门户城市以及安庆市北部的核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是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桐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评估主要任务对现行总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具体包括:1、规划执行情况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城市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的落实情况,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情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情况,规划决策机制的运行情况等。2、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规划实施总结和综合评价。4、现行总规下一步实施建议或总规修改的建议。三、评估范围、对象与期限(一)评估范围评估的范围为桐城市域全部范围1571平方公里,重点为现行总规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约270平方公里。(二)评估对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心城区城市规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构成、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实施评估、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新确定的重点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三)评估期限评估的期限为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至今的时段,即:2004~2010年。四、评估思路阐述现行总规的主要内容;总结现状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梳理实施总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的偏差的原因;说明出现的偏差对原规划实施的影响。同时,分析国家、安徽省、安庆市以及桐城市重大发展战略和国家、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等要素对桐城市现行总规实施中城市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明确现行总规下一步实施目标和重点以及总规修改的必要性。第二章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与评价一、城市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施评价1、2010年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2009年桐城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8.6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91.4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增长10.4%。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增势强劲。规模工业总产值135.4亿元,增长37.3%。农业农村稳步发展,活力彰显。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5.6%。三产服务业积极向好,更加繁荣。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0.2%。金融创新成果丰硕。3、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对比表年份指标2005年(现状)2009年(现势)2010年(规划)实施情况地区生产总值55.5115亿元111亿元提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9.6亿元(2001-2005)236.7亿元(2006-2009)150亿元(2006-2010)提前完成工业增加值36.9亿元54.9亿元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2.6:46.6:30.825.3:47.7:27.015:49:36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8元11500元11000元提前完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28元6288元4990元提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2亿元8.6亿元8亿元提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30.8亿元4、2009年桐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施效果情况从实施完成情况来看,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均已提前完成。2009年全市115亿元超过总规近期111亿元的目标;人均GDP15252元,超过3000美元目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完成236.7亿元,超过150亿元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超过11000元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超过4990元的目标。(二)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1、2010年规划目标现行总规近期至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1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米;城镇化水平40%以上。2、2009年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情况2009年末桐城市区户籍人口15.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3万人;农业人口8.36万人。根据人地对应的原则,桐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包括四部分人口,即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居住于建成区范围内的户籍农业人口和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暂住人口以及未落户常住人口。2009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18.9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79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3.2万人(绝大部分为高校在校学生和工业园企业工作人员,以及未登记的暂住人口)3、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效果评价(1)存在偏差2009年桐城市镇化率已达41.45%,达到近期城镇化40%以上基本目标。2009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200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14平方公里,至2009年底,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每年增长约1.75平方公里,高于近期规划建设用地每年增加1.5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2)偏差产生的原因市区现状人口规模已达到2010年近期规划19万人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良好,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第二,第三产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业人口和学生数量增加。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全面实施,迁入和驻入桐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以及暂住人口的规模可能会有新的大幅增长。2009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超过现行总规近期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的目标,建设用地总量已提前实现目标。主要原因:第一、现状老城区存量土地消化迅速,大量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第二,城北、城南分别伴随龙眠、文昌街道办的迁入,加快了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第三,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众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实施对比表指标年份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2005年14141002009年19211102010年(规划)1920105(3)对现行总规实施的影响自现行总规编制以来,桐城市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超出或接近2010年规划目标的预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总量保持较缓慢平稳上升态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迅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实际增长超出了现行总规近期规划预期。现行总规对城市用地的客观发展已超过规划预期目标,随着桐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建设,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进行新一轮的合理预测,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城市今后10至20年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一)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现行总规内容(1)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40%以上。(2)城镇职能结构桐城市城镇职能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城镇。桐城市城镇职能结构及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一览表等级称谓城镇名称职能类型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一级中心城市区市域中心,综合型市域民营经济中心、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旅游,文化教育,会展信息等等二级中心镇新渡综合型发展市域重点民营企业,西南片区的中心城镇,逐步完善作为副中心的其他服务性职能孔城综合型农特产品加工业,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逐步完善作为东北片区福中心城镇的其他服务性职能三级重点镇双港工业型发展以塑料制造为核心的市域民营经济工业中心青草工贸型金神工业型以食品等资源型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适当发展商贸业。卅铺工贸型以农林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适当发展商贸业。一般镇大关工贸型兴店工业型吕亭工业型唐湾集贸型范岗工业型陶冲工业型老梅工业型罗岭旅游型鲟鱼集贸型(3)城乡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城镇为中心城市。在主城区以下,设置4个中心镇作为二级城镇,也是未来市域范围内重点发展对象,分别是东北部的孔城和卅铺以及西南部的新渡-双港和青草。三级城镇为一般镇,为其余10个乡镇。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一览表城镇等级称谓个数人口规模(万人)建成区人口规模(万人)城镇名称一级城镇中心城128桐城市区二级城镇中心镇46~102.5~5孔城、新渡-双港、青草、卅铺三级城镇一般镇103~41~1.5大关、兴店、吕亭、唐湾、范岗、陶冲、老梅、罗岭、鲟鱼、金神(4)城镇空间结构高速公路、合九铁路和206国道共同形成的横穿市域的交通走廊对城镇体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桐城城镇体系的发展重点将向这条交通走廊转移,在未来将形成以走廊沿线为主要发展轴线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形式。同时,高速公路横穿市域,将市域土地自然划分成为东西两个相对割裂的部分。考虑到市域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的城镇在向交通走廊集中的同时,沿该走廊左右均衡布局。2、规划强制性内容(1)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境主庙水库、牯牛背水库为城区饮用水水源。饮用水水源按照《安徽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对水质的要求,对其取水口周围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划定分级的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按照水质要求由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2)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菜子湖水域和小龙山在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小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是物种栖息地及基因库。(3)风景区风景区:城区西北部包括龙眠山在内的区域,植被状况较好,也汇集了较多的人文资源。(4)河流水系及滨河地带水系林网:对于南北贯穿市域的大沙河、龙眠河、挂车河和孔城河,强调河道林带的生态功能,它们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肺”和“肾”。特别是龙眠河城区段形成的水系林网将是未来城区新鲜空气流动的通道。(5)农田保
本文标题: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4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