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食用菌农综项目(正文)
第一章总论-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概况项目单位名称:杨凌新绿食品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杨凌新绿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企业占地50亩,已成为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2004年建成罐头食品加工生产线两条和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检测体系,2005年获得国内食品安全认证(QS)和HACCP和ISO9000认证,取得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产品畅销西北地区。其中肉制品出口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2005-2007年公司成为陕西省熟肉制品出口量最大企业。现有产品类型:腊汁牛肉、驴肉、牛排、牛尾等中高档肉制品,无公害果蔬制品。主营业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及进出口。秦川牛肉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绿色有机果蔬、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管理制度:公司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针,先后建立了26项各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管理模式。人员结构:公司现有职工148名,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26人,专业技术人员17名,管理人员6名,生产工人130第一章总论-2-余名。1.1.1.2财务状况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企业拥有总资产1002.8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91万元,固定资产399.54万元,无形及递延资产312.32万元。总负债524.2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86.72万元,长期负债337.5万元,资产负债率52.27%,所有者权益478.64万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72.95万元,实现利润72.08万元,上缴国家各项税金262万元。营业利润率9.1%,净资产收益率20.62%,投资报酬率44.35%,流动比率1.56:1,速动比率1.04:1。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董事长马文生,中共党员,现年42岁,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文化程度,经济师职称。1986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1995年-2000年在陕西扶风县段家镇任镇长,2000年-2003年,在国家杨凌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厂长,2003年-2005年任杨凌新绿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2003年任杨凌新绿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熟肉制品加工出口企业。本人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无不良社会信用记录,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民营科技企业家。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经理”等荣誉。1.1.2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地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汤家村,地理位置优第一章总论-3-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政策优惠,原材料和劳动力充足,是进行食用菌生产的理想之地。项目单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项目关键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技术成熟可靠,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单位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与省内外大型超市和部分出口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拥有一支团结、拼搏和勇于创新的团队,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无负债记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1.1.3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名称:年产300吨杏鲍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汤家村新绿公司场内建设规模:建设年产300吨无公害杏鲍菇生产基地。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项目关键技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提供,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并在河北、辽宁、福建等地成功应用,已成为成熟可靠技术。进度安排:2008年1月前完成项目可研;2008年3月前完成基地规划,4~8月完成基础设施和菇棚等建设,9~12月完成基地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同期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和菌种培养;2008年12月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第一章总论-4-组织管理方案: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管理制,经营管理食用菌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劳动管理按国家《劳动法》和《企业法》规定,除承担单位现有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外,在全区范围内招聘技术人才,其余技术操作员工采取就地招聘。建立严格的聘用手续,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必须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经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企业员工享受国家及企业规定的待遇,包括社会劳动保险、人身保险、医疗卫生保险等。员工必须按合同履行职责,服从企业管理,执行企业各规章制度。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50.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8.05万元,占总投资的73.54%,其他投资72万元,占总投资的11.08%。运营流动资金(含铺地流动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38%。建设期利息12.24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170.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1%;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70万元(中央46.7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8.64万元、省级以下配套资金4.66万元),有偿资金210万元(中央14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6万元、省级以下财政配套资金14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1.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第一章总论-5-设的若干意见》;1.2.3陕西省及杨凌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1.2.4《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1.2.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7月);1.2.6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1.2.7《陕西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决定》;1.2.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1.3综合评价本项目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为技术依托,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年产300吨优质杏鲍菇种植基地,符合国家及陕西省农业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市场前景良好,建设规模和内容切合实际,运行模式科学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对于提高项目单位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给予立项支持。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列为菜中佳品,已成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之一。食用菌细胞中最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稀有或特有氨基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Quei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以其“香味浓郁似杏仁、味道鲜美如鲍鱼”而得名,原产地中海沿岸,子实体硕大粗壮、营养丰富、菌柄洁白、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既可保鲜加工,又可与鱼、肉等合一烹饪,是近年来中国重点开发的珍稀菇种之一。2.1.1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迅猛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8000~30000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7-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2.1.2食用菌在我国设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工生产食用菌所用原料广泛,可以将牛、马、猪及鸡、鸭等畜禽粪便及麦秆、玉米秆、稻草、稻壳、果树修剪废枝等农作物农作物下脚料生产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菌体。同时经过菌丝分解,使原来结构复杂、不能溶于水、无法被利用的物质变成结构较简单、可溶于水且含丰富菌体蛋白的菌渣,经处理后用于养鱼、喂猪可节约纯糠饲料,增强动物抗并能力,获得增产。菌渣也可用作农用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腐殖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是秸秆还田的最好办法。此外。菌渣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产气量比一般沼气原料增长77%。综上所述,食用菌生产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沼气生产等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8-2.1.3陕西是我国食用菌主产区之一陕西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近年来,产量稳居第九位。2002年陕西全省食用菌产量24.45万吨,产值9.7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2006年食用菌产量47万吨,占全国总产3%,产值近23.5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3%,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其中传统生产大县商南、勉县、洋县、留坝和宁陕等县产量过万吨,商南、勉县和留坝三个县产值过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关中地区的户县、周至、太白等县食用菌产业也发展迅猛,正在成为我省新兴的食用菌生产大县。据省食用菌协会初步统计2007年全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将分别达到48万吨(鲜菇)和24亿元,较2002年增长96.3%和147.4%。2.1.4杨凌示范区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杨凌示范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示范区管委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设施农产品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的研究,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制,农产品产后保鲜减损和绿色储运技术的应用。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示范区农村以调整和优化瓜菜菇业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瓜菜菇业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引进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优质绿色瓜菜菇品牌,带动周边地区无公害绿色瓜菜菇的优质安全生产。发展无公害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9-绿色瓜菜菇基地1万亩,瓜菜菇总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95%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部分产品达到绿色产品质量要求。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食用菌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主要存在规模小、品质不一,产销失衡和市场混乱等问题。首先,由于我国食用菌主要是由菇农来种植,这样生产规模不仅小而且较为分散,生产技术很难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次,菌种混杂、退化、质量差,缺乏新菌种,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出现良莠不齐,档次低的现象,很难形成规模生产效应。而且我国食用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2002年日本大肆宣扬中国农产品“农残超标”,2002年仅7月份美国就扣留了来自中国有害物超标的蘑菇产品85批,2003年春节香港卫生部门指责国内出口的香菇全部含有致癌甲醛,新加坡、北美等国家纷纷取消订单,一系列事件加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渲染,使得这些地区消费量下降,价格难以复原,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因此,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无公害、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该项目的提出,符合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2.2.2是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需要杨凌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适合种植食用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0-菌的栽培材料十分丰富。目前大量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以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作物副产品为主,如棉籽壳、木屑、玉米秆、玉米芯、麦秆等;二是气候条件好,地处
本文标题:食用菌农综项目(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6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