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心电图;(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3.针灸治疗。4.拔罐、耳针等疗法。5.内科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对症及支持治疗。6.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咳嗽频次减少、痰量少或无,症状明显好转。(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第一诊断: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TCD编码:BNF011、ICD-10编码:J06.903或J20.904或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首次病历记录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进行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防止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预防并发症及诊治□完善入院检查□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急性咳嗽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卧床□清淡饮食□辨证服用中药汤剂、中成药□辨证静滴中药注射剂□其他治疗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长期医嘱:□内科急性咳嗽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卧床□清淡饮食□辨证服用中药汤剂、中成药□辨证静滴中药注射剂□其他治疗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护理常规□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护理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4~13天)年月日(第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日期□完成病程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初步评估疗效、预后□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门诊随诊□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工作长期医嘱:□内科急性咳嗽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卧床□清淡饮食□辨证服用中药汤剂、中成药□辨证静滴中药注射剂□其他治疗临时医嘱:□检查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复查血常规长期医嘱:□停止所以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出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出院准备及出院指导□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Ⅲ级或Ⅳ级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脉搏、心率;(6)心电图;(7)胸部X线片;(8)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9)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动态血压、甲状腺功能、B型尿钠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冠脉CTA、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核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痛发作期:①寒凝血瘀证:活血散寒止痛。②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止痛。(2)心痛缓解期:①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②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③痰阻血瘀证:祛痰活血化瘀。④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⑤热毒血瘀证:解毒活血化瘀。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穴位贴敷。5.其他适宜疗法。6.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心痛、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绞痛分级属于Ⅰ级或Ⅱ级者。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冠心病治疗及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患者及其家属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议,导致该路径无法正常实施,退出本路径。二、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I20.805),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诊断□危险性评估□拟定初步中医诊疗方案□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开展辅助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监护□进行健康宣教□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完善中医四诊信息□完善中医证候诊断□完善中医诊疗方案□完成病程记录□完善入院检查□进行健康宣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胸痹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按照西医指南进行)临时医嘱□必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检查□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长期医嘱□完善中医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静脉注射液□完善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B型尿钠肽□超敏CRP□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冠脉CTA□冠脉造影□腹部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分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规范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和危险性,实行分级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I50.905)。(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3.疾病分期(1)慢
本文标题: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6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