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驻XX局纪检组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和监察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4、转移瘤:常见。以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绒癌及胃肠道癌肿等。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灰白质交界处,也可见于小脑和鞍区。常为多发病灶,但有1/3为单发病灶。水肿多较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可有坏死出血、囊变等。MRI特点:T1WI等或略低信号,小病灶信号多均匀,大病灶信号多不均匀,黑色素瘤,胃肠道分泌粘蛋白的肿瘤多为短T1高信号。T2WI多为长T2高信号,来自结肠的转移性腺癌、肺和乳腺癌多为短T2低信号。水肿明显,与病灶不成比例。强化明显,强化形式多样。脑外伤1、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脑挫伤是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血、脑水肿和脑肿胀;脑裂伤则是脑与软脑膜血管的断裂。两者多同时发生,故称脑挫裂伤。CT表现:损伤区局部呈低密度改变;散在点片状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占位及萎缩表现;合并其他征象。2、脑内血肿:指脑实质内出血形成血肿。CT表现:平扫血肿为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肿块。2~4周血肿可为等密度,超过4周可为低密度。3、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硬膜外间隙,由于硬膜与颅骨内板附着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CT表现:平扫,表现为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4、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CT表现:平扫: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合密度。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增强扫描:扫描可看到远离颅骨内板的皮层和静脉强化,也可看到连续或断续的线状强化的血肿包膜。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外伤病史。2、CT显示颅骨下双凸形高密度,边界非常清楚。3、MRI显示血肿形态与CT相仿。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5、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多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吸收快。脑血管疾病1、脑出血:自发性脑内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⑴CT表现:①急性期:血肿成边界不清的肾形、类圆形等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②吸收期:始于出血后3-7天,血肿缩小,密度减低,水肿带增宽③囊变期:出血两个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裂隙性囊腔,伴不同程度脑萎缩。⑵MRI表现①急性期:等T1稍低T2,显示不如CT清楚②亚急性和慢性期:T1W1和T2W2均为高信号③囊变期:囊肿完全形成时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致低信号环,此期比CT敏感。2、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⑴缺血性梗死CT:①平扫: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脑梗死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不被发现,24小时后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点是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其大小和形态与闭塞的血管有关。②增强:见脑回状强化。1-2个月后,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且不再强化。MRI:①发病后1小时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随之出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②DWI表现为高信号。③MRA显示脑动脉大分支的闭塞。⑵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表现为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加重。MRI梗死区内出现短T1高信号灶。⑶腔隙性脑梗死:是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区、丘脑、小脑和脑干。CT:平扫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MRI:比CT更敏感,能发现CT上难以发现的小病灶。3、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表现为某一区域的血管异常增多;AVM,最多见;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征。CT表现:①局灶性混杂密度多呈团块状或片状,亦可呈点状、线状影;散在点状钙化;无水肿及占位效应;脑萎缩;可合并出血;②增强扫描:血管团强化,可见异常迂曲扩张的血管。AVM的MRI表现:引AVM由于血管流空效应,在T1WI、T2WI呈无信号迂曲成团的畸形血管影,呈葡萄状或蜂窝状。有出血或血栓钙化,则呈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脑萎缩和软化灶形成。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呈高信号。MRA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迂曲血管团、流静脉。第三章、头颈部1、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儿童多见,在成人具有恶性倾向。超声:视乳头水肿,视神经梭形肿大CT: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轻度强化MRI:长T1、明显长T2信号影,明显强化,是首选的检查方法2、外伤和异物:分为金属性、高密度非金属性异物和低密度非金属性异物超声检查:强回声,三角形回声X-线片:用于异物定位CT:不同类型异物成不同CT密度MRI:金属异物禁作;非金属异物:低信号3、眼眶骨折和视神经管骨折眼眶骨折分: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复合型骨折CT:骨皮质中断,粉碎,移位,血肿形成,眼肌增粗;CT:MRP及三维重建X-线、MRI、超声:运用较少,作用不大★4、鼻咽癌①大多于40~60岁发病,鳞癌多见,男多于女,血涕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②CT扫描早期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两侧咽腔不对称,严重时咽腔狭窄,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间隙变窄或消失③病变部位见到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楚,呈浸润性生长,局部骨质可有破坏④MRI长T1,长T2信号,增强中度强化。对放疗敏感⑤淋巴结转移常见第四章、呼吸系统1、肋骨的先天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2、肺叶间裂的变异:奇叶副裂(选择)★3、肺门(hilumoflung):正位胸片上两肺中野内带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投影,通常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4、肺纹理(lungmarking):在正常充气的肺野,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及其分支,支气管及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5、肺叶和肺段(选择)★6、纵隔六分区法(简答):1)前纵隔: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及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区。2)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区域。3)后纵隔:食管以后及胸椎旁的区域。4)中、后纵隔的分界:食管前壁。5)上、下纵隔的分界: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水平线。7、淋巴结:正常短径≤10mm,≥15mm的淋巴结为病理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与相应肺动脉分支血管的相对位置、伴行关系及管径的大小教为恒定,肺动脉分支的管径与伴行的支气管管径相近。(判断支气管扩张)8、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简答):①胸廓呈桶状,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变宽;膈低平;②两肺野透光度明显增强,肺纹理明显稀疏变细。可见单发或多发的肺大泡;③心影狭长而呈垂位心型。8、阻塞性肺不张X线表现(简答):①一侧性肺不张:一侧肺密度均匀增高,胸廓塌陷,纵隔移向患侧,肋间隙变窄,膈肌抬高,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表现。②肺叶不张:纵隔及肺门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肺叶体积缩小移位并密度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收缩移位。③肺段不张:单纯肺段不张不常见;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缩小。④小叶不张:为多数终末细支气管被粘液阻塞所致,表现为多数小斑片状致密影,与邻近的炎症不易区分,多见于支气管肺炎。9、★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病因:结核、炎症、肺癌、真菌分类:薄壁空洞、厚壁空洞、虫蚀样(无壁)空洞病理:洞壁由纤维组织、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肿瘤组织组成★10、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11、支气管扩张症CT是支扩的最佳检查方法(选择):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在距胸膜下边缘3cm的肺周边也见到支气管;扩张的支气管表现为“轨道征”,“印戒征”或呈静脉曲张型—支气管呈串珠状改变的扩张;囊状扩张,见多发含气囊肿,液平面最有特征;支气管黏液栓,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呈“指状征”12、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简答)1)早期(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肺透光度略低,肺纹理增多模糊2)实变期(红色灰色肝变期):以肺叶或段分布的均匀致密影,实变影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3)消散期:实变区的密度降低,从病变边缘开始,病灶分散呈不规则的斑片状影,最后恢复正常第五章、循环系统1、心脏三位相检查:常规投照为立式后前位,可加照左前斜位或左侧位(需口服钡剂),简称心脏三相位检查。正常心脏形态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正常人的心胸比率≦0.50在MRI上心包超过4mm认为增厚。2、心脏外形异常:二尖瓣型、主动脉型、移行型、普大型其他:靴形心、8字心、怪异形3、心包积液: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有少量液体;如液体量超过50ml,即为心包积液。★判断肺门动脉扩张的标准为右下肺动脉主干主干直径在成人需超过1.5cm,在儿童需超过胸锁关节水平气管横径。4、Kerley线:间质性肺水肿出现间隔线即Kerley线,以B线最常见,表现为肋膈角区长2-3cm,宽1-3mm的水平线样致密影。5、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6、法洛四联症的基本畸形: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8、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以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9、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血流经破口灌入,使主动脉壁中层分离形成血肿或“双腔”主动脉,即扩张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第六章、消化系统与腹膜腔1、食管和胃肠道在X线造影下轮廓的改变:①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胸廓横径T0.5正常上限0.51~0.55轻度增大0.56~0.60中度增大0.60重度增
本文标题: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驻XX局纪检组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和监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8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