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纯阳中学校魏昌龙一、中小学公开课概述(一)公开课的性质与分类1、公开课的概念与性质(1)公开课的概念:A简单地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上课。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公开”二字本来就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B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2)公开课的性质:A.公开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B.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公开课也是一种经常性的教学实践活动。C.围绕公开课开展的区域教研活动,他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主角。(上课时是教师和同学;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它的活动主角是上课者和每一位观课的教师)2、公开课的类型及特点(1)以目的为分类标准A.达标型:这类公开课主要是起源于职称评聘的需要。一般中小学都依据教师技术职称评定要求,对公开课做等级划分,如初级、中级、高级。B.示范型:由学校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承担,目的是为了给其他教师做教学示范。C.展示型:也叫总结型。一般由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课题的成员承担,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既有总结汇报性质,又带有研讨成分。D.竞赛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公开课类型,目的是为了评优评先。E.学习型:这类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诊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由青年教师承担。(2)从学校常规管理角度分类A.常态型公开课:常态型公开课是指执教者要“公开”我们平时上课的基本状态。a.教学准备要常态化:执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是平时的状态进行。b.教学过程要常态化:是指要按照个人的理解对教学过程进行常态化的设计,注重实用性。c.教学用具要常态化:要求公开课执教者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选用教具。B.示范性公开课:要求教学的诸多环节要超常态进行,也就是要“作秀”,要给听课教师示范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状态,这对教师的常态教学会起着引导作用,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C.诊断性公开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缺陷和偏差。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听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要求其他教师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诊评者,在诊评过程中,听教者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都会得到提高。(二)公开课的基本结构1、课的一般结构(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2)检查复习:复习旧课是巩固和检查既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并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3)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A.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B.由教师回顾前课导入新课C.通过对所要学习事物的观察、实验,使学生产生疑难和求知欲,导入新课D.由与新课题有关的问题或事件导入新课(4)学习新教材:学习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必须做到。A.传授新教材,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考教育统一起来。B.传授新教材,内容必须正确,知识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重点突出。C.传授新教材,教学方法具有时代特色。(5)巩固新教材A.教师概括总结B.提问学生。即教师吧教材重点和难点拟成问题,指定学生作答,最后由教师或师生共同作出问题结论C.解答问题:即教师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由教师发动学生进行解答或讨论。D.进行练习。即教师根据教材提出练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6)布置作业:布置课外作业是一节课的结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三)公开课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1)有利于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开展经常性的公开教学,教师的板书能力、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演示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2.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3.有利于同伴群体获得提升(1)首先,对执教者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2)其次,对于学生来讲说,基于常态的课堂师生活动及非常态的学习环境,对其胆量和能力是一种锻炼。(3)再次,观课者也能从公开课的教学研讨中获得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四)当前公开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实用性:多媒体可以用,也应该用,贵在用得“精”、“当”、“妙”2.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3.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要以人为本4.为轰动而轰动——教学举例缺少生活性:一堂正真的好课,应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的课5.为问答而问答——学生关系缺乏平等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6.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7.为公开课而公开课——对观摩者缺少可学性8.为赏识而赏识——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正像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的表扬也是不可取的9.为权威而权威——评课主体缺乏多样性:首先缺少了主讲教师参与;其次缺少了受课学生的参与(五)公开课的管理原则及对策1.公开课的管理原则(1)制度化原则:把公开课纳入制度化管理,确保公开课能经常性地展开(2)发展性原则:公开教学也只是一种促进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3)及时性原则:对公开课的评价应该及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4)务实性原则:教学一定要讲实际效果,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求真务实是一切教学内在要求。2.公开课的管理对策(1)分类管理:评价方法可综合采用百分制、等级制、评语制、前后比较评价等不同方法。(2)学生参与评价(3)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注重课后追踪(4)奖惩适度,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二、上公开课的基本程序(一)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的概念(1)概念:从个人上讲,指上课前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备目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备教具、学具,备教学过程等;从狭义上而言,课前准备指教具、学具的准备。2.课前准备的内容(1)课前心理准备A.学生心理调节端正动机引导理解老师振作精神B.教师课前心理调节:带着平常心走进课堂C.课前候课:在上课预备铃响之前准时到达教室门口候课,可以达到三个目的:暗示学生已经上课了起到调节教师自己的情绪的作用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2)课前知识准备A.学生知识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B.教师知识准备:主要体现为写教案(3)课前物质准备A.学生课前物质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和学习用具等B.教师的课前物质准备:课件、粉笔、图片等(二)试教与完善教学设计1、充分地研读课标、教材:钻研教材的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2、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陶行知有过一段精辟的工具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3、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是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取舍,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等于不到。”(1)第一步是“提炼”:教师须从教材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核心信息。(2)第二步是“串联”:如何将若干个最本质的教学信息串联起来,应有一条线。(3)第三步是“重组”:越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信息,就越具有灵活可变性。5、预设生成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初步设想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时在动态中生成的(生成就是形成、达成)。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状态”,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1)创设生成资源的情景a.在读中想象情境b.抓住教材中的矛盾点激发生成c.用对比的方法,在比较中产生矛盾,迸发思维的火花。(2)让“生成”变得精彩a.诗意地面对b.幽默地面对c.智慧地面对(3)如何评价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新课堂最根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这其中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生命的过程性生长;全体生命的发展;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生命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生命的个性发展;生命的主体性发展:A.语言激励B.评说思维C.关注发展:教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方反应,要善于引导6、试教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1).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与构想教与学A.教学设计的目标和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B.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a.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b.“学什么”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c.“如何学”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确定采用什么策略。d.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C.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D.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E.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F.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2).在试教中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A.从试教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B.从试教中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否科学与艺术C.从试教中发现是否突出重难点和教材特点D.从试教中发现是否符合学生学情学情: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情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可知性、可变性和多样性,关注学情,以学定教,顺序而导。E.从试教中发现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对待生成资源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前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F.从试教中发现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给自己的试教建立一个“改错本”。这个改错本记录了你成长脚步的同时,更能辅就你一级级走向成功的阶梯,使你由一个“教书匠”变成一个“教育家”(三)上公开课做好了一切准备,要上课了,怎样才能上好课?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2.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3.善用生成的课程资源(1)教师要学会倾听(2)生成氛围的营造(3)捕捉并重视生成资源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四)评公开课1.新课程呼唤新的评课观“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著名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如是说。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的是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教师的领悟将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果。2.新课程下怎样评课(1)明确评课目的:教师进行评课,一定要围绕教研活动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2)评课原则三个尊重、三个反对、三个提倡尊重教材,反对迷信教材,提倡创新尊重教参,反对照搬教参,提倡灵活运用尊重教师,反对吹捧,提倡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观(3)把握评课内容A.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现代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B.评教材处理a.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b.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c.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突破d.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C.评教师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基本功,笼统地讲,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a.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行为策略:教学行为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提出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论证的策略。d.教学机智与表现力e.理论功底与知识面f.教师的气质表现。教师的精神状态、仪表体态、举手投足的风格等都对学生
本文标题:怎样上好公开课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0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