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1
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商朝:出现商人,货币为贝类特点: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利于发展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中外贸易逐渐发展,长安等商业中心,设“市”与专职官员原因:“开关梁”;海陆两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小幅发展隋唐:扬州益州既长安洛阳后成为商业都市坊市农村集市也进一步发展,有些成为重要市镇对外贸易发展,广州成为重要港口设市舶使邸店、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的出现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大运河的开通宋元商业的繁荣古代商业的发展宋元商业的繁荣两宋时期空前繁荣表现城市商业的繁荣(开封、临安)商品种类增多出现各种类型集市边境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原因北宋消除割据局面,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政府放松限制,市、坊分开益州纸币“交子”出现,设交子务水陆交通便利(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时期继续繁荣表现城市商业的繁荣(大都、杭州)对外贸易发达:泉州、市舶司原因国家空前统一重新疏浚大运河开辟了海运(刘家港到天津)遍设驿站陆上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古代商业的发展宋元商业的繁荣明清商业的发展商帮的出现,徽商与晋商的突出地位表现徽商:经营范围广,尤重食盐,范围至全国晋商:先营盐业后扩大范围;兴办票号原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徽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典当、走出国门晋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票号、走出国门①都从经营盐业起家②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领域③后涉足金融领域,甚至走出国门,积累起巨额财富相同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城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明清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形成新兴的市镇;(2)交易内容的变化:土特产品和统治者所需的奢侈品——为一般人民所需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大小商品;(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变为货币——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品涉及领域:流通领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5)商人组织的变化: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①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②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③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商人地位低下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两宋商业在隋唐商业的基础上的发展:①坊、市分开,出现早市与夜市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③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发展④商家更加注重商品的包装、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海上丝绸之路汉代产生唐、宋以后由于造船技术高度发展,加之有罗盘针,各国商船频繁地经常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进行航海贸易。元朝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的。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达到高潮阶段。明、清两代政府为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力入侵,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大炮打开大门,“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走到尽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严密控制对外贸易。联合国考查证明这里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梦梁录》卷13《夜市》:“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引自《中国商业简史》文中所提到的杭城即南宋的首都临安,可见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马可波罗行记》第二卷第94章: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中国古代中世纪史教学参考资料》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商的崛起是因为“徽骆驼”吃苦耐劳精神,讲道义、重诚信,是最核心的因素。徽商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明清时期徽商之富,称得上“富可敌国”。清代乾隆年间,仅徽州盐商的总资本就可抵得上全国一年财政的总收入。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清代以经营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由晋商独占经营,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晚清时在外国银行的冲击下没落。汇票的形制原本也简单,不过是白纸一张,后为防止伪冒,遂日趋精密。其防伪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讲究印制。如平遥蔚泰厚票号其所用票号均由平遥一处印刷,以绿线红格,并暗印“蔚泰厚”三个字。2.票纸有数。凡汇票印制成品均有数额,无论何处只要出现报废,必须寄回总号备案。3.书写固定。各处书写汇票者,均指定一人负责,其笔迹由总号传送各个分号,使各分号都能识别。4.附加暗号。一般加于汇票之后,主要是银两和月日,但是以类似密码的方式书写,并数年一变以防泄露。卫聚贤的《山西票号史》中,记载了一份票号暗号,抄录如下:“一,月对暗号: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二,日对暗号: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三,银对暗号:生客多察达,斟酌而后行。四,自对暗号:盘查奸诈智,庶几保安守。”以上“月对暗号”12字,分别指12个月份;“日对暗号”30个字代表30天;“银总暗号”10个字代表一至十10个数字;“自对暗号”则是在此基础上再加一道暗号以更为保险。如是正月一日汇银一千两,便在票后附记“谨堪生盘”四个字,不知者以为无关紧要,同号之人则一看便明了,可以判为真票。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城内,距乔家大院5公里,为清代金融资本家渠本翘的宅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共有3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典雅精巧。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北氵光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著名晋商曹三喜所建。曹家大院俗称“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这组建筑群座北朝南,占地达6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呈“寿”字形结构。院落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了3个穿堂大院,其建筑风格是高耸、厚重、古朴。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黄土丘上,该大院号称华夏第一宅,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为34450平方米,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为清代商人少有的院落。王家大院布局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影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并且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身,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商大院文化中的又一奇葩。
本文标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0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