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简介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地。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读读写写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屏息凝神húchìkuòkànmóáojǐnchóugàizhuófǔjūnnàibǐng词语解释炽热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概率商酌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屏气凝神温度极高、极热从高处往下看模仿漫游;游历严密谨慎多而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烧、烫,使受伤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一、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17)写火箭“我”的复杂感受第二部分(18-29)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以及对战友、亲人的惦念,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第三部分(29-39)写“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40-67)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本文可以分为四部分:1.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二、“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作者的心理变化有哪些?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心理感受有如下变化:紧张稍觉释然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从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写这些,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变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三、阅读全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摇晃很大,折磨人四、试着分析第十五段运用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这一段属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大声喊”“鼓掌欢呼”是动作描写,表现大家看到作者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以及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简短的语言描写,真是的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五、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见长城?写这表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看到长城的事实,证明“航天员唯一能在太空中看到的是长城”这一传说是不真实的。杨利伟特别强调这一点,表现了他重视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六、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尾运用了以声写景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作者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七、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一日”的经历,表现了作者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国的感情及胜利归来的自豪之情。八、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分段阅读,仔细体会。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第一部分)九、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十、第三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十一、第7段中“这让我感到很痛苦”中的“这”是指什么?十二、1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十三、分析15段所蕴含的情感。九、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大,细腻的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十、第三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准确细腻的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十一、第7段中“这让我感到很痛苦”中的“这”是指什么?“这”指代的是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十二、1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的过程及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十三、分析15段所蕴含的情感。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表明了地面工作人员在火箭共振时对“我”的担心以及“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心情。分段阅读,仔细体会。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第二部分)十四、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十五、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这说明了什么。十六、29段中的“也许”和“可能”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十四、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1)他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的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十五、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十六、29段中的“也许”和“可能”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的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或太空垃圾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段阅读,仔细体会。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第三部分)十七、31段中“百分之八九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十八、35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十九、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中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二十、38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十七、31段中“百分之八九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百分之八九十”表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十八、35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这是过渡段,引出对下文不明声音的叙述。十九、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中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认为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二十、38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听”“总是觉得不像”“反复听”“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体现了“我”作为航天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段阅读,仔细体会。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第四部分)二十一、赏析40段中“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二十二、第49段中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二十三、51段中一系列的心里描写有什么作用?二十四、60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二十一、赏析40段中“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把飞船制动和刹车做类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飞船在高空制动时“我”的感受。二十二、第49段中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的写出了飞船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情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二十三、51段中一系列的心里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心理描写,细腻的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二十四、60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俄罗斯航天员从来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抛伞”的过程,与“我”细致的给战友讲述该过程并安慰他们形成对比,说明我国航天员是敢于直面面对困难的,是团结有爱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对航天事业的认真与严谨的态度。二十五、本文的结构是什么?太空一日游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本文标题:22.太空一日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1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