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张建松
1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前言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2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1.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2.需求水平3.开采成本4.资源产品价格5.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6.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流动性性自然资源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环境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承载能力的分类:1.生存承载能力:既有足够食物保证生存,但既不能保证所有个体的茁壮成长,也不能保证种群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2.最适承载力:既有充分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3.容限承载力:很大程度上基于密度方面的考虑,在容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群中的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和繁殖机会)实行限制。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人口数量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一些资源不能再生,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危机2.整体性:资源间、地区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地域性:地域分布规律。4.多用性:多种功能和用途。5.动态性:本身变动,增值性与报酬递减性。6.社会性:附加人类劳动。资源是文化的函数二、自认资源的本质特征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资源价值的相对意义):3A.资源价值响应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发展而呈高度动态性。B.自然界中环境质量的价值的响应于人类价值、渴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C.文化组群空间分化在同一时期,关于自然资源也没有完全一致的定义,对特定的环境组分却不一定有一致的价值判断。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A.“使用后就消耗掉的”类型:极限存在关键的管理问题是:最佳的消耗速率。B.可循环使用的类型:总储备必然在原则上永远保持不变。完全循环的理想也只能保持在理论上,再使用是一种能源密集的活动,严重依赖(至少是在目前)“使用后就消耗掉的”资源。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A.临界性资源:相当一部分可更新资源都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的地步。生物资源、土壤、和蓄水量B.非临界性更新资源:1.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也仍然可更新,但是其中某些会由于利用过度利用而暂时耗竭。水体、太阳能、潮汐、波浪2.流动性资源耗损和退化的许多问题之所以恶化,是因为他们常常为公共财产或场所。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第一节增长的极限一、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1.“太空地球说”:衡量太空船经济成功与否的最好标准是资本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任何过程中所有贡献因子均被考虑时,滴总是增加的,而且是一种单项不可逆的过程。3.世界模型3:罗马俱乐部1972发表《增长的极限》二、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1.警示与方法意义(新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多数为科学家,结论虽然悲观但论证却相当具有说服力。2.动态观念的缺失:悲观派关于自然资源极限的判断往往基于静态观念。第二节没有极限的增长一、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1.历史外推论: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A.衡量自然资源是否稀缺的最可靠数据是长期的经济指数,最恰当的指标是获取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源相对于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4B.技术中心丰饶论者(多数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与新马尔萨斯派争锋相对。2.市场响应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经济系统运作的这种机制将使消费不至于增长到极限而导致崩溃,而是随着价格的上涨相对平缓地终止。3.替代作用:此观点基于如下假设:任何资源产品总有替代品或总能找到替代品。A、直接替代B、技术或资本替代C、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替代作用D、产业结构或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组合4.耗散结构论:开放系统就能够远离均衡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这就是耗撒结构。二、对乐观派的挑战1.市场的不完备性:垄断的存在,是资源更为稀缺。2.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市场目标:报酬的最大化社会目标:保障促进地区就业和发展、维护环境质量等。市场运作的结果可能和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目标不相符合理想市场能防止自然耗竭,但不能防止经济耗竭。3.市场机制加剧了某些资源的稀缺:资源开发意味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外部成本)A.资源开发和消费的市场机制,绝不会考虑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B.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不能减少对可更新资源的压力。C.可更新资源耗损和退化的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常常是公共财产或公共场所,可免费获取。4.增长的社会极限:福利的自我抵消限制了积累增长的愿望;曾促进了增长的原道德标准。第三节可持续性人类的需求与发展: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类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从两方面满足人民需要:1.提高生产潜力2.确保每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满足需要”是经济的概念,“减缓限制”是生态的概念,“平等”是社会的概念。限制因素及其可持续性:人口、环境、资源平等与共同利益:1.国际不平等2.国家内部不平等3.不平等是限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5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第一节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一、自然资源需求与指数增长1.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1.基本的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会的需要4.尊重感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要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来考察。3.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P98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生机农业向真正农业的发展标志着父系统治盛行起来(重)工业社会对环境的影响:1.地方尺度上:污染物甚至有毒物渗入地下水2.区域尺度上:环境退化(森林破坏、土地退化、空气污染)3.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全球变化(重)自然资源的演进:A.人口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B.人类认识能力尤其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也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种类、数量、规模、范围上都不断前进。(重)未来的挑战:A、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每一种技术都有副作用。B、有一些问题是技术所不能解决的。C、人的世界观、态度和行为都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人类在思想方式上应有的重大变革:A、把与自然对抗、从自然中夺取的态度,改变为与自然协调、利用自然的同时也保护自然的态度。B、把重视事后治理污染变为重视事前制止污染,防止潜在污染物进入环境,防范于未然。6第二节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上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地区资源稀缺的性质:迄今为止发生的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主要记住题干)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A、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B、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不同的。C、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资源消耗不大一样。2.地缘政治造成资源稀缺:——对资源实行封锁和禁运,造成地区性资源稀缺(是局部、暂时的)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缘政治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小。3.贫困造成资源稀缺(经济原因):A、当市场上资源产品与免费的天然可竞争之物竞争时,改善供应就更加困难。B、靠出口本国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因经济问题引起的资源稀缺,其后果更加严重。4.环境退化造成资源稀缺第二篇自然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第一节生态学基本概念(重)1.生态学与生态系统:A.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同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B.一般把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环境关系者称为生物生态学,简称生态学;把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者称为人类生态学。C.人类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任何生态系统对其所能支持的生命物质总量都有一个自然极限;在这个自然极限范围内,人类文化的调整起着极大的作用。D.生态系统的定义:自然界的任何范围,只要有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在其间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就是生态系统。(重)生态交错区:生态系统的各种组分常与其他生态系统交迭,彼此重叠的范围。7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很难在空间上对生态系统做出绝对的界定,人为界定生态系统的边界理论上不完善实际研究尚可接受。(重)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即生态因子组成,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重)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物质、能量联系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系统内流动和转换1.植食食物链: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2.分解者食物链(重)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供给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各种产品。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文化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效益。支持功能:指生态系统生产和支撑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人类福利:具有多重成分包括维持高质量的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自由权与选择权、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安全等。第二节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一、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记住题干)1.太阳能与光合作用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意义A.太阳能量对自然界的形成具有极大意义。B.光合作用在自然资
本文标题: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张建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1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