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课题-笔墨游戏——大熊猫图文版
课题:《笔墨游戏——大熊猫》(第一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完整的课次:第八册第七课领域:造型表现学段:第二学段设计人:杨春生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康静里小学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人美版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笔墨游戏——大熊猫》,属于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内容。课程标准里面重点提到,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活动目标是要对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课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从而掌握中国画的造型规律,并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笔墨的虚实浓淡及黑白关系处理的训练上。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知识和技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喜爱,教材将学习形式设计为采用游戏的形式展开,逐步地提升层次。本册中,《笔墨游戏——猫头鹰》与本课共同组成了本册的国画单元,包含了中锋、侧锋、干湿变化、浓淡变化、浓破淡等新知,学生在学习《笔墨游戏——大熊猫》时,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知,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我校是朝阳区一所国画特色校。各年级都设置了“国画”校本课程。学生普遍对国画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国画小组,并多次在各种绘画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1、如何运用浓墨、淡墨,浓破淡的墨法,表现熊猫。2、如何运用笔墨技法,生动地表现熊猫。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浓墨、淡墨,浓破淡的墨法知识,并结合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画熊猫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练习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水墨表现熊猫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浓墨、淡墨,浓破淡的墨法,表现熊猫。教学难点——运用笔墨技法,生动地表现熊猫。四、问题框架(一)说一说熊猫给你什么感觉?——(目的:要想表现出熊猫活泼可爱的特性,就要画出熊猫丰富的动态。)(二)你认为哪一幅好,为什么?——(目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表现力。)(三)1.结合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说一说吴作人先生画的熊猫哪里值得学习?2.作品的名称是《节不可撼》,谁来说说什么是“节”?——(目的:学科育德,通过分析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四)在刚才的范画示范中我应用那种水墨技法?——(目的:教师利用旧的笔法知识,结合新的墨法,自然地渗透新的知识点,突破本课重点、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1、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采用让学生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要求:用笔墨在宣纸上随意点出三个墨块。(随意构图、墨块大小不限)生:按要求,结合以前的学习基础,进行水墨尝试。【设计意图】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方式组织教学。2、教师巡视,在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笔用墨习惯的同时,选择出几幅。演示:在学生随意点出的墨块上进行添画,使学生的无心之笔,变成有动态的熊猫。教师此时板书课题:笔墨游戏——大熊猫生:观察教师的添画过程,产生钦佩之情和学习愿望。【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减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共用时:11分钟)1、观察熊猫动态(用时:2分钟)课件出示熊猫动态照片与学生活动照片。熊猫抱球玩——学生抱球熊猫趴在石头上——学生趴在桌子上熊猫吃竹子——学生吹笛子(与校本课程特色相结合)生:发现熊猫与自己的某些共同点,对熊猫产生喜爱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趣。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熊猫给你什么感觉?生:会想到熊猫可爱、活泼等等特点,从而引发出学生对熊猫的喜爱,想自己画画它,来表达此时的心境。教师要在此时指导学生看书,充分利用教材P15生:欣赏教材中的《大熊猫不同的姿态》,明确动态的表现可使画面生动有趣。小结:要想表现出熊猫活泼可爱的特性,就要画出熊猫丰富的动态。【设计意图】明确动态表现的重要性。右图为教师范画熊猫的不同动态:2、熊猫的笔墨表现(用时:2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看书P14熊猫照片。同时课件出示两幅表现这只熊猫的绘画作品。图一:水墨适宜,具有国画韵味。图二:笔触干涩,缺乏美感。提问:你认为哪一幅好,为什么?生:对比熊猫的真实照片,欣赏图一水墨画作品和图二线描画作品,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然后让学生比较出图一好,因为水墨画表现出了熊猫胖胖的、毛茸茸的形象。小结:要想表现出熊猫可爱的形象,就要注意水墨的运用和行笔的方法。【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到水墨的表现力。3、教师演示:水墨表现一只熊猫(用时:5分钟)右图教师范画要点:1、中锋、侧锋,画不同的部位。2、浓墨、淡墨变化3、浓破淡4、可再画一只,丰富画面。生:看教师演示,学习水墨表现熊猫的具体方法。教师演示完成后,随即提问:在刚才的范画示范中我应用那种水墨技法?【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旧的笔法知识,结合新的墨法,自然地渗透新的知识点,突破本课重点、难点。4、赏析名家名作(用时:2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看书P14《节不可撼》,从水墨运用、动态表现、作品内涵三方面分析名作。生:欣赏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作,巩固学习要点。教师课堂提出问题:1.结合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说一说吴作人画的熊猫哪里值得学习?生:画家吴作人先生画的《节不可撼》,生动有趣,笔墨纯熟,表现出熊猫的笨拙动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2.作品的名称是《节不可撼》,谁来说说什么是“节”?生:了解要点画面中注意了水墨浓淡变化,运用了浓破淡的表现技法。两只熊猫动态不同,并且生动传神。作品抒发了“捍卫民族气节”的中心思想,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教师小结:《节不可撼》墨色变化丰富、熊猫姿态生动,作品还有深刻的寓意,是体现中国画神韵的佳作。【设计意图】学科育德,通过分析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三)作业内容和要求。(用时:2分钟)运用水墨表现几只熊猫。1、画面有笔法、墨色的变化。2、表现熊猫不同的动态。生:明确作业内容和要求【设计意图】结合教师演示范画的过程,提出明确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四)艺术实践(用时:15分钟)教师巡视辅导,个别辅导要点:1、水墨控制、笔法的指导。2、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画面注意大小变化,国画体现水墨韵味,增加画面情趣。集体辅导要点:1、指导同伴间的互助。2、个别辅导中发现较普遍的问题及时进行集体辅导。【设计意图】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在辅导中给予学生鼓励。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结合,体现辅导环节的实效。(五)学生作品展示(用时:2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业,本课采用国画传统册页作业呈现方式:中国画在呈现方式上是多种多样,本课学生们在册页上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们直接体会到国画的优点之一,侧面也让学生看到古人的聪明之处。用贴“小竹子”的形式奖励学生,利用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设计意图】不同作业呈现方式提升作业效果,激发学生展示兴趣。给学生展示作业、互相交流的空间。挖掘优点,促进提高,激发和延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六)学生作品评价(用时:2分钟)教师说明评价要点:1、画面有笔法、墨色的变化。2、表现熊猫不同的动态。师:提出评价方式:自评——结合评价要点,给自己的作品奖励小竹叶。互评——结合评价要点,给自己的同伴作品奖励小竹叶。生:学生注意评价要点围绕以下两点进行:1、是否运用中锋、侧锋、浓破淡等方法表现熊猫。2、是否表现出熊猫生动的姿态。师:点评并进行小结。1、教师找两三张有代表意义的学生作品,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2、表扬学生们的国画素养,积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传承国画知识。【设计意图】结合作业要求提出评价要点,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激发和延续学习兴趣。(七)课堂拓展。(用时:2分钟)师: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多多观察,看看还有那里运用了熊猫为题的各种艺术作品,能够使你们的艺术思维受到启发,随时可以把它加工再造表现出来,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增加点滴乐趣!生:看教师找到以熊猫为元素的各种设计作品,是怎样表现对熊猫的由衷喜爱的。希望自己也能这样棒!【设计意图】延续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课程安排的连续性。(八)课堂小结(用时:1分钟)师:最后总结国画水墨技法表现题材广泛如:翎毛、鳞界、走兽。形式丰富,变化万端。生:明白在课余可以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浓破淡的国画技法,逐步尝试应用国画手法表现自己喜爱的各种动物。【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浓破淡的方法,尝试对诸如翎毛、鳞界、走兽等等国画的各种不同绘画题材进行大胆创新!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通过学生作业效果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生动的熊猫及一定的水墨趣味。(二)、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实践中表现出良好学习习惯。(三)、通过学生学习后的感受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对自己的作业是否满意。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是否喜爱本节课介绍的表现方法,是否不同程度地克服了对国宝大熊猫表现的畏难情绪,是否有在课余继续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加以练习的意愿,对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和延续。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一)结合本课的课题,教师有意通过游戏的形式设计教学,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出示的图片也与学校特色、学生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二)充分运用教材、图例、范画、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教学设计关注了知识的连续性学习,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得到丰富和提高。评析:《笔墨游戏-熊猫》一课,需要学生运用国画的造型方法,表现出熊猫的生动动态。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近距离接触到国宝大熊猫,如果再让学生们用比较难的写意水墨画直接表现熊猫,四年级的学生在这样具有难度的绘画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一定会产生很大的畏难情绪。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了现场讲解示范的方法,课件中配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照和熊猫的不同动态照片进行对比,学生们有了可以参照的对象,这种拟人化的处理方式难度不高,易于学生表现。我还为学生准备好了可以活动的熊猫图片,作为学生们课堂实践的小教具,增加了学生们实际绘画时的可操作性,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在导入环节,教师先应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在学生随意点画了墨点的宣纸上进行加工,很快的呈现出熊猫的有趣形象,应用最直观的现场演示方法,让学生第一时间看到了变化过程,扣住了本课的游戏课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本着从生活实际入手,学生们虽然对大熊猫不陌生,但是也没有近距离的接触过这一国宝级动物,而且本课还要求用国画的方法加以表现。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讲授时增加了对比观察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出熊猫的各种动态与我们自身很接近,这样可以采用拟人的方法来表现,更有游戏趣味,学生画姿态时还可以模拟大熊猫的样子自己先摆一摆造型,加深理解。随后,师生抛出问题,为什么国画与马克笔线描相比更容易表现出大熊猫的笨拙而可爱的憨态!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以便顺利的引出:浓破淡这一国画水墨技法,引起学生的注意,随后教师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很短的有意识注意时间在这一节课中,边说边演示国画水墨技法表现大熊猫的生动形象。本课的作业要求学生应用老师讲授的传统国画水墨技法表现大熊猫,画面要有明显的浓破淡的水墨效果,以便画出大熊猫毛茸茸的可爱形象。教学设计中提到:本课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完成。学生要在以前的国画基础技能上,继续学习新的水墨技法,并且以大熊猫为绘画题材,能够独立画出一幅国画写意小品。如果能在表现出大熊猫的生动神态,就更符合写意国画重在神似的绘画要求啦。本节课中呈现的动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国宝大熊猫毋庸置疑是孩子们很喜爱的动物,再加上用中国特
本文标题:课题-笔墨游戏——大熊猫图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1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