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企业战略-本土流通业竞争力评估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所谓本土流通业竞争力是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角度,对本土流通业在国际竞争、产业竞争中优胜地位及其提升潜力所进行的评估和反思。可以认为,构成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本土流通业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适应性、能量扩张性、市场集中性、业绩增长性、管理科学性以及技术创新性等六大方面。可以根据个体层次的资料和总体层次的资料进行评估。重点是要发现本土流通业在经济功能和生命能量方面,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别。关键词:流通业竞争力评估在建设经济强国的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快速提升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借以促进本国产业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本文对有关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其评价要领问题作个简单的讨论。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含义目前,我国流通业已陷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竞争“战火”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境外商业资本流通企业。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业资本和外国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给本土流通业带来市场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竞争,境内企业强烈地感受到竞争“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进入中国的外资流通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专业知识实力,快速增加店铺数量,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第二重竞争“战火”来自非流通业,如制造业、旅游业。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非流通业与流通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在不断地发展。非流通业与流通业之间的合作是生产分工的必然选择,而两者之间的竞争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天然产物。进入到市场经济以后,非流通型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按照市场运作要求,缩短商品流通渠道,有的甚至采用了直接采购和直接销售的方式。即使在那些相对较多地依赖流通业的制造型企业,在知识产权、商品定价、市场促销以及顾客服务等方面,也没有放弃对其商品流通环节的控制权或话语权。非流通业对部分商品流通环节的控制和渗透,必将影响到流通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利益。本土流通业面临的第三重竞争“战火”来自本土流通业内部。在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我国流通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比如在零售市场上,民营和合资经营的零售企业纷纷涌进市场,各种零售业态陆续展露英姿,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商业步行街、社区便利店、购物中心也先后“抢占风头”,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各个流通企业都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竭力通过一切市场营销努力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必然加剧流通业内部的“无情”竞争。所有的竞争都是以利益分享为核心的,但竞争的方式都关系到市场以及有关产业的功能。在现实中,如果要让流通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生产发展的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职能,就要保持流通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领先地位。而要持续占据这个地位,关键是要使流通业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讨论和使用“本土流通业竞争力”这个概念,首先需要对这个概念作出定义。应当注意,“本土流通业竞争力”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限定的对象。这个概念是就特定的经济结构背景而言的,着重用于描述中国的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与功能强度。第二,比较的角度。“竞争”意味着比较,“本土流通业”是参与比较的主体,“竞争力”是比较的内容。第三,综合的测评。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指标,需要根据流通业本身的规模、结构、功能、成长性和发展力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来进行综合评判。上述三个要素决定着“本土流通业竞争力”这一概念的陈述对象、陈述内涵以及陈述特征。本文认为,本土流通业竞争力是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角度,对本土流通业在国际竞争、产业竞争中优胜地位及其提升潜力所进行的评估和反思。评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基本框架评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主要目的是要全面了解本土流通业在社会经济中应当具有的功能及其实际水平,准确掌握本土流通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竞争地位,分析影响本土流通业经济功能发育和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力度,为本土流通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经营管理提供建议和判据。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并结合流通业的特点,可以认为,构成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本土流通业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适应性、能量扩张性、市场集中性、业绩增长性、管理科学性以及技术创新性等六大方面。功能适应性功能显示价值。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来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首先应当具有不可或缺性,即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并在市场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生态系统协调与和谐规则。外资流通业与本土流通业之间的竞争、流通业与非流通业之间的竞争,核心问题都集中于本土流通业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显然,本土流通业在本国社会经济中是否承担了重要功能,尤其是在满足经济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是评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关键参数之一。能量扩张性能量决定生存。流通业的生命能量就是该产业拓展流通业务、扩大流通网点、发挥流通功能、强化流通作用的能力,而这需要以资金资本和人才资本的增加为前提,因此,流通业的能量扩张性可以通过考察和评估该产业是否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扩大流通业务领域、增加流通网络网点等方面资料来评估。市场集中性集中显示实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通常都拥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并能够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市场份额的集中,借以对市场供求关系作出有效的调节和对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控制。本土流通业本身的组织化程度及其是否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能说明本土流通业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和经营组织创新的状况,也能说明本土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小。业绩增长性业绩预示未来。成长性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关系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其竞争对手而言,本土流通业是否不断刷新销售收入纪录,能否保持营业利润和税收的不断增长,是否在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否拥有较高的股本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有关的答案必将影响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评估。管理科学性管理制造兴衰。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水平。这里需要考察和评估的是本土流通业中主要企业是否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是否制定和执行了科学的经营战略,是否建立和完善了供应链体系,是否建立和完善了强大的经营管理体系。技术创新性技术成就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和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子。对于流通业来说,技术(包括商业知识)和管理也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每一种新型的流通业务,每个新生的零售业态,都是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结晶。因此,评估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必须考察其技术构成及其发展状况,分析其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从总体上说,要抓住经济功能和生命能量两个核心指标。经济功能的评估将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角度来说明本土流通业的生存与发展价值,进而揭示在与非流通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中,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大小;生命能量的评估将从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角度来说明本土流通业的生存和发展潜力,进而揭示在与外商流通业竞争中,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评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依据评估依据来自个体和总体两个层次。所谓个体层次的评估依据,是指各个流通企业的组织模式、经营实力、市场行为及其业绩。比如对零售企业来说,采用何种零售业态将表明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是否实行连锁经营将说明该企业采用何种组织模式,是否重视商誉、刻意打造服务特色和品牌将部分地说明该企业的市场行为。利用个别流通企业的资料可以评估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将全部企业的竞争力加以综合,就得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评估结论。个体层次评估是评估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能够揭示本土流通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市场是为供给与需求相分离的经济设立的一个“廉价组织”,旨在促进专业化和交换。现代经营理念认为,“实现组织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市场竞争的基本特点在于“战火”表现为对顾客的吸引,“胜败”取决于顾客的选择购买。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某个市场经营者的竞争力,可以简单地表达为:该经营者相对一定的竞争对手而言,对顾客需求的满足能力。只有满足顾客需求的经营者才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经营者总是那些相对其竞争对手而言,能更多地满足顾客需求的经营者,在竞争性市场上,这样的经营者必定是那些为顾客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因而顾客满意度较高的企业。由于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分离,因此,流通企业必须比其他企业更多、更准确地认识、了解顾客和顾客的需求,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和更有利地根据需求来筹集、组织(定购或代理)和分配供给品,并且让顾客认识和了解供给品对需求的满足性,说服顾客购买并完成权益让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能否比其他企业更能胜任这些工作,取决于流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模式、经营实力和市场行为等因素无疑影响到流通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以及企业的业绩,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流通企业的五项关键能力,即:对顾客时空的接近能力;对顾客需求与购买心理的理解和迎合能力;对满足顾客需求的供给创造能力;向顾客告知和证明供给品对需求满足性的沟通能力;分配、调节供给品满足顾客需求的控制能力。依据本土流通业的总体表现资料来评估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是对个体层次评估的必要补充和整合。总体层次的依据主要是指本土流通业的资本规模、业务类别、财务业绩、市场分配、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人员构成与素质、服务水平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进行总体层次评估,即就这些方面的资料,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本土流通业的功能适应性、能量扩张性、市场集中性、业绩增长性、管理科学性以及技术创新性的高低,从而判断本土流通业的经济功能和生命能量在市场上是否处于优胜地位。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个合适的量化指标体系,如本土流通业资本存量与全社会资本存量的比值、本土流通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本土流通业营业额占全国商品成交总额的比例、本土流通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全行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比值等,通过计算和分析有关指标,来支持部分判断。不论是从个体层次还是从总体层次来进行评估,总会发现本土流通业与其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的竞争优势上的差别。按照有关差别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相对竞争优势分别政策性优势(如政府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待遇)、市场缺陷性优势(如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和发展历史性优势(如从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市场营销经验)以及战略与策略性优势四类。显然,政策性优势和战略与策略性优势属于可再造性优势。分析和评估本土流通业的竞争力,就是为了科学地制定本土流通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发挥和强化本土流通业的经济功能和生命能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本土流通业竞争力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