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7四川省“十二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发展成就(1)第二节面临形势(3)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基本原则(5)第三节发展目标(5)第三章主要任务(8)第一节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8)第二节推进企业、园区和社会的循环发展(11)第三节形成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12)第四章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12)第一节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13)第二节油气化工循环发展(14)第三节“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15)第四节再制造产业化(16)第五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7)第六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8)第七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19)第五章区域发展重点(20)第六章保障措施(23)第一节加强制度建设(23)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撑(23)第三节严格组织实施(25)第四节深化宣传教育(26)前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我省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主要依据。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着力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31%,全省以年均8.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3.7%的生产总值增速;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5.43%和12.93%。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1—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7.5%,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3%和8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建筑废弃物和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共培育并认定了780余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试点示范有序开展。国家先后批准我省2个国家级试点园区、6个国家级试点企业。我省在6个市、58个县(市、区),22个园区和90个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开展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矿产”等试点示范,为全面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实施了川威钢铁集团含钒钛钢渣综合利用、五粮液集团酿酒废水综合治理等一大批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促进了循环经济的整体推进。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共有272个项目获国家批准,总数居全国第二,年碳减排量居全国第一。清洁生产稳步推进。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148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实施清洁生产方案739个,确定了19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完成了182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初步建立了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制定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2—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5〕38号)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又出台了促进灾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政策性文件,灾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处置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灾后恢复重建。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循环经济宣传活动,营造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循环经济由理念变为行动,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初步形成。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投资、税收、金融扶持政策,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宏观环境。国家合理控制资源消费总量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也迫切要求我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3—大开发,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加大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力度,为我省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我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面临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不足、激励政策和监管措施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传统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妥善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社会,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参•4—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积极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制度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坚持示范带动和重点突破。发挥试点企业、试点园区和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循环经济由试点向示范推广转变。以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型产业体系、资源节约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融合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5—环经济和社会循环经济,从企业、园区、区域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更加丰富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局面基本形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再生利用比重有较大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明显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消耗大幅降低。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3.1、13.31、84.4和57.7万吨以内,分别比2010年减少7.0%、8.6%、9.0%和6.9%。主要指标。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实际,•6—细化了“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4大类、17项具体指标。专栏1四川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单位规划指标值2010年2015年指标性质资源产出指标1资源产出率元/吨比2010年提高15%预期性2能源产出率亿元GDP/万吨标煤0.780.93预期性资源消耗指标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1.2751.071约束性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1.9961.527约束性5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136120约束性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达到国家要求约束性7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10.45预期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7.572预期性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530预期性10集约化畜禽粪便处理率预期性11秸秆综合利用率%5980预期性废物排放指标1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达到国家要求预期性13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10.52达到国家要求预期性1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32.4123.1约束性15氨氮排放量万吨14.5613.31约束性16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92.784.4约束性17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62.057.7约束性注:①“资源产出率”指标2015年规划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个规划纲要》所要求的15%确定。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数据按2005年价格计算。如按2010年价格,则2010年指标值为1.071,2015年目标值为0.874。③注的规划指标,暂无统计数据。•7—第三章主要任务着力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框架,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多领域互动发展、多层次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节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和完善循环型产业体系、资源节约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进共生和补链项目,依托工业园区关联布局,形成循环型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大力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和废物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以优质粮油、茶叶、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优势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形成以“无害化、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续”为标志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绿色旅游;依托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加快构筑和完善三网融合、企业网络、智慧城市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绿色标识等认•8—证认可服务,积极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资源节约利用体系。建立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资源节约利用体系。大力实施节能工程,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工业和城市节约用水,推进分质供水、中水回用及雨水回收利用,发展节水农业。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在生产和建筑领域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冶炼回收率
本文标题:7四川省“十二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7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