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1(16张PPT)(川九年级下)
世界历史是一部相互联系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为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21年时的列宁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直接目的)。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余粮征集制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⑴时间:⑵背景:⑶目的:⑷内容:⑸特点:⑹作用(评价):1921、3内战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经济,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失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的“新”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余粮征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⑴取消一切自由贸易⑵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⑴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⑵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按劳分配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新经济政策”作用(历史意义)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⑶是有益的探索3、成立苏联⑴时间:1922、12⑵加盟共和国:最初四个沙俄苏联俄罗斯苏维埃俄国国名的演变(1547—1917)(1917—1922)(1922—1991)(1991—现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旗苏联国徽列宁的伟大贡献1、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家)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4、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5、成立了苏联2、农业集体化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1、社会主义工业化:⑴时间:1928年—1937年⑵重点:发展重工业⑶成就:“一五”计划完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五”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特征:2、模式形成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斯大林模式)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在苏联每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都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海报反映的是一次红场阅兵活动,天上满是飞机,广场上正在通过由红军士兵组成的方阵。斯大林身后的红旗上写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伟大旗帜万岁!”海报上四四方方的建筑是列宁墓。3、表现: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⑴积极: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阶段发挥过作用。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⑵消极(弊端):严重阻碍苏联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态。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四、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四、教训(启示)1、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2、根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3、顺民心,合民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c“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A.实施的原因B.实施的措施C.实施的过程D.实施的意义D“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1(16张PPT)(川九年级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8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