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简介一、地理课程的性质地理科学——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26社区服务社会实践15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11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6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4通用技术4信息技术技术6生物6化学6物理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选修II学分国家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选修I学分科学6地理6历史8政治人文与社会10数学数学10外语10语文语言与文学必修学分科目学习领域课程性质要求——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人文与社会科学地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学习领域学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渗透二、课程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三、课程设计思路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素质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可持续发展1.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历程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3.可持续发展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902000201020202030人口劳动人口老年人口劳动人口/老年人口人均GNP能源总需求量人均生物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人均林地人均草地人均肉禽量单位GNP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土壤侵蚀面积森林覆盖率沙漠化扩展面积中国21世纪议程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等七个模块(各2学分,36课时)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5.建议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四、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四、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技能:利用由文字、图片、定量和符号资料构成的教科书、图画、图表、文献、示意图和地图,以及通过野外观察和制图、会见采访、解释第二手资料、应用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地理主题和有关问题的研究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发展形成以下方面的能力:——明确问题和争端;——发现一般性结论;——收集和组织信息;——应用一般性结论;——处理资料;——作出判断;——解释资料;——作出决策;——评价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和价值观念采取行动。四、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下列教育目的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主要指导原则:a.各级各种形式的教育中体现出国际范畴与全球视野。b.理解并尊重全体人民,包括他们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国内民族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c.意识到人民之间与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d.具备与其他人民交往的能力。e.意识到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之间相互拥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f.理解国际团结与合作的必要性。五、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宙与地球必修课程——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必修课程——地理2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因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与交通运输)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必修课程——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课程——宇宙与地球1.宇宙2.太阳系和地月系3.地球的演化4.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课程——海洋地理1.海洋和海岸带2.海洋开发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4.海洋权益选修课程——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环境保护选修课程——城乡规划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2.城乡分布3.城乡规划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课程——自然灾害与防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我国主要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4.防灾与减灾选修课程——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4.环境污染与防治选修课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2.地图与遥感(RS)3.全球定位系统(GPS)4.地理信息系统(GIS)5.3S(RS、GPS、GIS)技术应用六、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六、实施建议——评价建议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建议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科学精神与态度、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5.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六、实施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4.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5.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6.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六、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第二部分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解读一、“地理1”课程标准的解读1.“地理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地理1”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对人的影响)“地理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地理3”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地理1”的结构分析3.“地理1”学习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1.新课标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出发,注重选择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内容,而大大删减那些对培养现代公民没有实际意义的传统知识。2.为解决课程理念、学习目标与学科系统知识间的矛盾,实现从知识教学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新课标在设计中采用范例学习的方法。3.“地理1”作为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起点,因而需要为其他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需逐步积累。4.“地理1”的实施“地理1”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地理1”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一个“理”字,关注“案例”的拓展,重视课程内容相互间的联系。突出“地理性”和注重“说理”——在使学生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材所提供的案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的案例重视“地理1”中间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地理1”与“地理2”、“地理3”,乃至地理选修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5.“地理1”课程标准简析1)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观念A.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宏观的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的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目标指向:学会运用有关资料(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地球本身条件等),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B.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注意点:关注的重点是“影响”,而不是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形成(产生)机制“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加以说明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C.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是一个多种运动(除了最基本的自转、公转运动外,还有摄动、岁差和章动等)的合运动——不要孤立地讲述地球的自转或公转目标指向:“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初中课标是“用事实说明”)——因此,不仅要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难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8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