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07 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第7章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本章要点电子政务系统的含义与结构电子政务系统基本组成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原则和内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系统评价、审计与监理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与结构电子政务系统是在互联网和其他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政府政务流程和职能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包括软硬件系统。7.1.1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1.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输入数据而输出有用信息或形成有用知识。所以电子政务系统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确定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可访问性、安全性7.1.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续)2.是人机协作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因此,必须以政府信息化为出发点,与政府人员观念改变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推进信息化进程。防止技术简单化或技术夸大化倾向7.1.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续)3.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网络互联与实时通信实现时空统一;信息资源共享使系统在信息联系上统一;是历史的统一:今天系统产生的信息在未来也具有可读性可用性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各子系统的统一;是多部门多领域的统一。7.1.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续)4.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是具有事务自动处理性质的工作流系统Workflow:由计算机工作流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工作流的实现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组织的适当协同能力、信息的大容量快速存取能力、流程规划能力为基础,它可使用信息和行政规则作为工作流程的自动发起者和推动者。7.1.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续)5.是智能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办公设施如打印机、投影仪、摄像头、电子白板、会议室等智能地互联,实现自动识别自动连接动态组合无线连接等功能。白板是用户对话时使用的图形交流工具,对话双方可以交互使用。双方可以同时编辑同一幅图形,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交流。7.1.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续)6.是开放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面向社会服务,输出面向社会;电子政务系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产生动力来源;电子政务的工作过程向社会开放受社会监督7.1.2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1.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一个平台(IT基础设施平台)、四个层面(信息资源服务层、应用服务支持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两个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合肥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电子政务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网络基础设施层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政务信息的最终承载者。应用支撑层提供应用系统的信息管理支持,用以支持应用系统的快速构建,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跨部门的业务整合。还提供了数据资源和信息交换服务,为各级政府的各种应用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撑和业务支撑。应用层包括各种开发工具、中间件、应用平台基础件等。应用层提供了在统一的政务应用软件框架之上的各类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信息处理、视频应用系统、政府门户系统、政务应急指挥系统等。表现层:提供浏览器、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等多种方式的展现方式,保证用户对信息的及时获取。信息安全在各层面为各级政府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鉴别、防抵赖等安全服务。管理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政务应用各个层面的技术和运营管理。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蜂窝电话电视会议PSTNISDN移动往接入网接入网关服务器域名服务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公用交换机公用交换机公用交换机服务网关信息交换机电视会议服务提供者路由器DDN网管系统局域网核心路由器骨干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路由器授权认证接入层边缘层核心层边缘层应用系统层网络基础设施组成2.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3.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结构政务活动由政治决策、行政执行和社会需求的形成与实现三大部分构成政治决策行政执行社会需求决策民主化法规政策发布监督信息与服务提供指挥领导控制监督信息采集反馈第二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概述7.2.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维护阶段7.2.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原则1.开放性原则:采用国际标准,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和互操作能力2.实用性原则:运行环境、开发工具、产品布置的实用性3.先进性原则:技术和理念的先进性4.安全性原则:中间件平台为系统提供用户访问控制、传输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方面的服务。7.2.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原则(续)5.扩展性原则:系统规模和范围的扩展,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定制。中间件基础平台完全支持系统运行规模的拓展;数据交换的节点,可以灵活地以组件化的方式接入,拓展数据交换的范围;流程的灵活定制,完全可以随时修改业务的流程,实现系统业务的修改和升级。6.可靠性原则:通过中间件平台,可在多台主机之间均衡负载,也可自动提供主机故障下的服务迁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高可用性,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服务。7.2.3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个平台(IT基础设施平台)、四个层面(信息资源服务层、应用服务支持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两个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7.2.4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1.完善的组织机构2.确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3.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4.构建基本支撑体系5.构建应用体系6.进行系统评价7.组织系统验收7.3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规划7.3.1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含义与特点1.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含义相关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和优先级,并根据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与规范,以保证电子政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2.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特点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3.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必要性①是复杂的行政体系结构和政府职能实现形式的需要。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仅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难以达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要求。②是整合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的需要。③是实现电子政务的目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安全,在线服务”的需要。7.3.2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原则1.以社会服务为宗旨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要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点是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相关的建设,如网络化的行政服务和信息服务体系、电子民主与社会监督体系,整合资源。2.整体规划原则制定统一的发展政策,确立统一的规则,建立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总体结构和进程3.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电子政务系统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利用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包含信息的收集、挖掘、统计、分析、对比和评估等功能,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基础数据库建设、政府领域和专业专门数据库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信息标准化建设4.以规范标准为基本尺度如果缺乏标准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必然难以兼容,资源难以共享①政府信息资源分类标准;②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③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标准框架;④政府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编码标准框架⑤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布标准框架;⑥各种应用组件管理、访问、协作标准框架5.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经济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7.3.3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内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总体方案的设计,系统功能的分析,网络基础支撑平台,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风险与控制,人员培训规划,项目进度安排,经费的筹措、来源、预算,项目的队伍建设,效益分析。7.3.4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工作步骤1.建立完善的项目规划机构2.确定明确的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设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3.基础分析和信息收集4.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战略目标5.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6.从技术和功能层面构建基本支撑和应用体系7.建立系统评价标准,确保目标逐渐实现8.制定实施计划9.提交规划报告7.3.5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误区1.对电子政务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2.过于关注部门利益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4.缺乏整体规划5.投资渠道单一6.政务规划过弱,技术规划过强7.目标庞大、模糊,概念性和普遍原理性的味道较浓8.规划方法轻率7.4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7.4.1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原则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是为进行具体的电子政务系统而进行包括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描绘系统的结构、流程、模型,比较、分析和选择各种系统建构技术与实施技术、方法,制订设计方案的工作过程。(1)整体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简单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7.4.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内容1.体系结构设计2.功能模块设计对政府的各项职能流程进行分级、分解、描述和设计的过程3.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4.用户界面设计7.4.3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1.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含义2.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内容3.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策略1.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含义相关政府机构执行电子政务计划,实现电子政务规划的过程,包括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实现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实现可通过外包建设、合作共建、独立建设等方式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是业务系统的运行2.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内容建设统一完整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政府服务网站;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公务员的培训。3.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策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实用为主、适当超前国际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设想大、步伐小、扩展快7.5电子政务系统的监理7.5.1电子政务系统监理的含义电子政务系统监理是指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单位,按照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根据有关政府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工程建设合同、工程监理合同以及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所进行的督察、监控和评价等项目管理活动。7.5.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引入监理的必要性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广;政府部门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不多,缺乏对信息系统工程控制能力,很难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7.5.3.电子政务系统监理的作用(1)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理处理它们间的关系(2)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3)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7.5.4.电子政务系统监理主要内容(1)协助用户方(政府部门)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招标、评标活动;(2)协助用户方(政府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信息系统的开发合同;(3)根据用户方(政府部门)的授权,监督管理开发合同的履行;(4)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为用户(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5)监理合同终止后,向用户方(政府部门)提供监理工作报告。7.5.5.电子政务系统监理的主要方式目前比较典型的监理方式是全程监理。监理过程可总结为“三监理、三控制、两管
本文标题:07 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0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