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大陆民营家刘氏史兄弟的经营之道
大陆民营家刘氏史兄弟的经营之道1:顺应潮流千元创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2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领风骚三五年,淘汰率极高。“浪里淘沙”,刘永行、刘永好及其兄弟们却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回顾20年前的创业经历,四兄弟中的老三刘永好说:“我们提出了一句话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顺潮流事半功倍’。什么叫‘顺潮流’呢?就是我们始终把产业定位在社会需求、政府倡导的领域。这样去做就会事半功倍,少冒风险。我们是四川成都郊县的普通市民,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经济背景。靠什么?靠党的好政策,靠我们自己的努力,靠艰苦创业。”20世纪80年代初,刘氏四兄弟中的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工作,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最小的刘永好还是四川新津县一所中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他们四兄弟常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因为在农村插过队,他们对农村发展的格局比较敏感,当时《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他们意识到——机会来了:农村正在改革,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千年不遇的好时机,趁着年轻,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四兄弟想到一起了。1980年,刘氏兄弟就曾经计划下海创业,结果没有被批准,1982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专业户。于是他们毅然放弃了正式的工作,要求到农村去创业。在刘永好当过4年零9个月知青的古家村,村民们接纳了他们。当时的县委书记鼓励他们说:“好,欢迎你们,但是有一个条件———每年带动10个农户致富,科技兴农嘛!”卖掉手表、卖掉自行车,四兄弟所能凑到的所有的钱也只有1000元。他们就拿这1000元开始了创业。他们选择的是养鹌鹑。鹌鹑,他们过去只听说过,如今却要弄来养了。听说这小鸡儿似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售价也很高,大批量地养大了,能卖出很好的价钱。他们先是在自家的阳台上养鹌鹑,养大一批后,看到市场上的价格果然很好,更来了兴头,决定扩大生产,在村里建起一个小型养殖场,再饲养良种鸡。这个好消息也鼓舞和带动了古家村的其他村民。此时古家村里的其他人还都只是种着各自的责任田,肚里填饱了,身上还寒着呢。看着刘家兄弟养这养那,都很敬佩,想等他们做出了致富的榜样,以后也就可以学着这么干。川中人心地善良,好助人。刘家四兄弟扩大养殖场,村民们都来帮忙,搭茅屋、架动力线,还一起动手为养殖场修起了一条简易公路,因为日后大量的鸡,要一车一车地运到城里去。小小的养鸡场办起来了,投资不算太大,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小弟刘永好听说成都那儿有家畜市场,也许可以去那儿出售一些。于是,兄弟几个就连夜劈毛竹削蔑片编竹筐子,然后由刘永好第二天一早骑自行车,将小鸡驮到成都的家畜市场去卖。倒也不错,果然有买主来问价,到了下午,刘永好就把带去的小鸡卖完了。这样,有了个好开头,兄弟四个的眉头也就松开了些,于是再接着去卖。这样辛苦了一个月光景,他们愚公移山般地把8万只小鸡一一出手了。等到把最后一只小鸡卖出去后,四兄弟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还算好,算了算账,辛苦了一两个月,也有了万把元钱的赚头。就是这样,通过“鸡生蛋,蛋生鸡”,只用了6年时间,四兄弟就净赚了1000万元。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开始不断地发展壮大。终于,有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纵观刘氏兄弟的创业经过,最能给人启示的一点,那就是:“顺潮流而动事半功倍。”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许多看准机会,投身“下海”潮流中的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刘氏兄弟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2:竞争中的巨大商机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外国饲料商打入中国市场后,就开始在中国城乡大量倾销一种具有现代概念的全价饲料。全价饲料代表着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的出现对我国城乡养殖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农民看到这种饲料喂猪,用料少、催肥快,猪长得红肤嫩肉、油光发亮,而且喂养简单省力,既干净又轻松。虽说饲料价贵得惊人,但一算,还是合算的,于是都要买来试试,一试也尝到甜头,再也放不下手了。全价饲料很快就在各地走俏起来,在中国第一养猪大省四川,过去曾经你争我夺的地方饲料马上就无人问津了,而在另一处,购买全价饲料的却彻夜排起了长队。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对这种全价饲料实行计划分配,得走后门托关系,有的农民为了得到全价饲料还得买名牌烟酒去送礼……在这一片热闹非凡的争购全价饲料的背后,是一家家国有或集体的饲料工厂减产、亏损、转产甚至倒闭。早在1982年与1984年间,刘永行兄弟刚开始办良种鸡场时,就曾经默默地进行了饲料的研制工作,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1985年,刘永行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又拿出300万元建饲料厂,400万元搞科研,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任专职或兼职科研人员,又派出科技人员赴国外考察。在这个研制过程中,他们发现国际畜禽饲料营养成分中普遍使用氨基酸,国内尚无工厂生产,而就在这个时候,刘永好得知前几年四川省某厂进口了一批氨基酸却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于是刘永好马上派人去把这批氨基酸买来,投入试验之中。研制新型乳猪营养饲料鱼粉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但国内厂家生产的鱼粉质量不过关,进口却需要大量的外汇。刘永好想到了当地的一种东西———蚕蛹。这种东西在四川多得很,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不能代替一部分鱼粉呢?他与研制人员一起试着把部分蚕蛹和鱼粉混用,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效果已经接近全鱼粉,而且降低了成本。为了提高乳猪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刘永行先后投资了近5千万元的费用,广采精选,反复论证,筛选出了33个配方进行试验。由蚕蛹,刘永行又想到了用奶品公司的奶液下脚料,用工业奶粉进行科学配方来提高乳猪饲料转化率,这一想法经过多次试验后,证明很有效。用这种原料配制生产出来的饲料,不但完全符合营养标准,大大提高了消化率,而且成本也降下来了,做到了价廉物美。刘家兄弟试制出来的希望牌新饲料,经过几个试验点的试验,证明有多种优点。第一,省时。猪仔从断奶到长成大膘猪仅需3-4个月,比传统的周期缩短了5-8个月。第二,省力。这种饲料喂猪很省力,一边放饲料,一边放清水,比传统的打猪草、切料、煮料这一系列手续节省了将近90%的劳力。第三,新饲料不用煮食。第四,按料内比折算,用1斤饲料喂猪,可比传统饲料节约1斤粮食。1989年初,刘家兄弟们投资了300多万元,购买了国产颗粒机等关键设备,自行设计、自行配套组装,不但节省了70%的资金,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一座年产10万吨,从技术到设备完全国产化的饲料厂。洋饲料中最有名的当属正大饲料,这是一个打遍世界都少有对手的跨国集团,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最走红。在经过了一轮轮的攻坚战与攻心战后,“希望”在市场上很快站住了脚,有了越来越大的阵地。在销售量与日俱增后,“希望”又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到1990年元月,饲料的月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多吨,大大地超过了成都正大有限公司。“希望牌”饲料终于创出了名牌,站稳了脚跟,确立了自己在西南三省的饲料主导地位。在竞争中大获全胜的成都希望饲料厂的销量自1990年的6万吨一直往上剧增,到了1993年达到了15万吨,一下子居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第一位。经过了多年的拼搏与竞争,“希望”终于在竞争中开辟了坚实的根据地,把民族饲料工业的牌子打出来了,“希望”饲料被称作“中华饲料王”。3吃大苦创大业“鸡生蛋,蛋生鸡”这个道理看起来十分简单,人人都能理解,但真正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创业过程中,刘氏兄弟也曾经历了种种波折,刘永好曾经透露:“有三次我们在考虑,究竟是跳岷江还是跑新疆。结果我们新疆没跑,岷江也没跳,我们坚持干下来了。一个企业要发展,第一重要的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要克服困难,要有思想准备———吃苦。中国的私营企业,特别是从事产业经营的私营企业,起初都得要有这样的准备。”刘永好曾对一位记者谈起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20岁前还没穿过鞋。1982年下海前,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当时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怎么做都会比我当时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开始想当万元户,那时万元户了不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达到了这个目标,以后百万、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都一步步实现了。现在对我而言,再多一个亿和多几百块钱没什么区别,因为当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后,钱已经不是你追求的最终目标。比如现在,我单是一年在民生银行的分红就好几千万,也就是说我完全不做别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当一个人只把挣钱当作他追求的惟一目标时,那正是他最悲哀的时候。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是不断地追求、奋斗。我觉得一个人童年时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比如我就喜欢吃老三样:麻婆豆腐、辣椒和回锅肉。你现在几万元请我吃一顿,我也不觉得很多好。我在文革期间受了许多苦,但回想起来这些苦对人生来说是个积淀。我当过教师、当过农民,有了这些经历后,我想即便有一天我忽然什么钱都没有了,我也不怕。我还可以当农民,还可以一步步从头做起,我可能年纪大了点,但我干活会很勤奋,看门就把门看好,扫地就把地扫干净,老板还会认同我,也许会给我开高点工资。我平时的工作比较紧张,这几年“新希望”要向国际化发展,我还要经常到国外考察。我很羡慕有些企业家朋友,可以多打打高尔夫,我的朋友王石先生经常让我爬爬山。我想也要争取以后能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旅游、打球。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企业做大后,对企业家而言,这也是一个放权与管理的问题。我想,如果以后当我也能这样做而我的企业还能发展得很好时,我们的企业就又向前进了一步。至于作息时间,我早上一般起得比较早,会先在床上静静考虑这一天要做的事,想到关键时拿笔记一下。我们公司人说我:能吃,不管好坏;能走,走路快;能睡觉,一上车没事儿就睡着了。我想这也是个企业家的心态问题,企业能否做大,靠的就是企业家的心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做事。我一般晚上睡得比较晚,经常读些国内外报刊。我有个秘书班子,他们专门帮我搜集各方信息。对一个有规模的企业而言,紧跟社会发展很重要。要站得高,及时发现社会上出现的问题。你们不要问我名牌、明星的话题,我没有这方面兴趣爱好。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过,“创业阶段,财富完全来自一个人努力拼博的结果”。这其实不光是李嘉诚一个人的体会,也是刘氏四兄弟的体会。在谈起创业感受时,刘永好饶有兴趣地谈到他的“爆米花”理论。他说,爆米花爆炸时体积会骤然增大,一般3到5倍,大的有10多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垄断行业逐渐放开时,会产生类似爆米花爆炸时的效应。放开会带来巨大的膨胀,而这里面就有超额的利润,这样的利润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台湾出现过。现在大陆正在演绎同样的故事。这样的机会不多,一定要好好把握。在金融业方面,我们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在房地产业、高科技领域,我们都在进行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收益。有人说,这样多元化发展会分散精力,但我们主要做战略投资,今后在这些领域主要采取资本运作的模式,我们不一定直接做。4企业创新壮大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刘永好说:“如果我的成功能给人以启示的话,那么,我认为,最大的两个字就是吃苦,我在20岁以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正是那些苦难,给了我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雄视任何艰难困苦的毅力和勇气。”此外,他还说:“我觉得这一段经历是我人生重要的阶段。如果说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和我吃苦、拼博的精神有关系。”创业吃苦在先,但刘永好在拼博吃苦的精神里,更多了一份智慧,一份创新的意识。刘永好曾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很早下海,较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农业。并且运用了市场的观点,连锁经营,连锁办厂,使我们市场化的手段比较强;另外我们也较早地注意把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产品经营与品牌经营相结合。同时做大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被市场接受后,再通过一些兼并、收购、重组,进行低成本的扩张,取得了比别人更快的发展,在中国农业中,站在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起跑线上。”当农产业做得比较好以后,刘氏兄弟时时做调整,在金融业、房地
本文标题:大陆民营家刘氏史兄弟的经营之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