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1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一)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称职(chèng)头衔(xián)不屑(xiè)B.不愠(yùn)汤熨(tāng)还走(xuán)C.迄乎成(qì)分歧(qí)可汗(hán)D.交卸(xiè)涨起来(zhàng)着落(zhuó)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忿然戎机面面相觑B.矜持御聘苫蔽成丘C.憔悴嘹亮茫然若失D.退色诧异人迹罕至3.下列各组加点字,哪一组同音()A.恶劣恶心B.和气应和C.牲畜畜养D.强迫强求4.下列汉字声母相同的一组是()A.哲者则增B.是爽树顺C.班怕驳潘D.侧色此参25.下列给形声字归类有错的一组是()A.左形右声硝距酬撑B.左声右形朗颈郊判C.上形下声霜晕崖界D.上声下形恐墓壁宵E.外形内声病闸阀裹6.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踽踽:孤独的样子。B.腠理:皮肤的纹理。C.响晴:(天空)晴朗无云。D.自矜:自己怜惜自己。7.下列词语中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热忱尊重精致张牙舞爪B.称职明朗夸大精益求精C.新颖妒忌成果勇往直前D.宽广温柔鼓励齐心协力8.下列各项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背影》纪实散文朱自清散文家B.《春》散文老舍现代作家C.《狼》记叙文彭端淑清朝D.《最后一课》小说都德美国9.选出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比喻)3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排比拟人)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排比拟人)10.《背影》中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是()。(填序号)A.表现父亲的乐观精神。B.表现父亲体贴儿子,劝慰儿子。C.表现父亲很坚强。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11.按要求默写《论语》十则中的有关语句。A.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B.作者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12.写出下列诗词的上句或下句。A.待到重阳日,。B.,但使愿无违。C.茅檐长扫静无苔,。D.,洪波涌起。13.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4修辞方法。()B.现代汉语“疾”和“病”是同义句,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词所表示的病情有轻重之分,“病”比“疾”重。()二.阅读分析。(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14.本段文字选自《》一课,作者是(国家)的著名童话作家。他还写5过、等著名的童话作品。15.对“骇人听闻”的意义或运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用“骇人听闻”写皇帝怕全国上下知道这件事而害怕。B.“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害怕”。C.“骇人听闻”的“人”,这里包括的就是宫廷内外所有的人,凡是人听了都害怕。D.“骇人听闻”是皇帝对骗子行为的担心。16.从“这是怎么一回事?”到“我十分满意!”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描写方法是()A.心理和语言B.心理和神态C.动作和语言D.语言和神态17.皇帝受骗的原因是;大臣们受骗的原因是;骗子行骗的目的是。(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8.给下面的字注音。鄙()语()恃()1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6鄙:(2)贫者语于富者曰。语:(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越:(4)吾欲之南海。之:20.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21.这段文字给我们什么启示?(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但愿有个梦⑴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⑵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春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屋子里便传出了快乐的笑声。⑶“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山上,捉一朵白云,给您当衣裳!”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的银白头发的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拿来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⑷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才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的印象。⑸当炎热伴着烦人的蝉鸣声降临世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世间的美好。姥姥灵巧的手指,把一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7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⑹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⑺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葚儿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葚儿像一串串红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旁,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打呀打,桑葚儿就一个个跳下来,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⑻当许多邻居的小孩子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分一份。⑼可谁能料到,这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⑽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衣服,应该絮上我捉的白云……⑾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也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一直铺到我心里去……⑿我愣愣地,不说话,也没有眼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姥姥的手。那双灵巧、编过草席和打过桑葚儿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一双手重新温暖起来。⒀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划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⒁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平地,桑树也连根拔掉了。秋天,我仍爱靠在土墙边,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8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中走出来……⒂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22.第(6)段中六个方框应填的标点是()A.、、,,,,B.、、,、、,C.,,,、、、D.、、、、、、23.对第(8)段中“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分一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我”具有事事关心别人的好品质。B.表现了“我”不自私自利,事事为他人着想。C.表现了姥姥很会教育小孩儿,是姥姥教育的结果。D.这是姥姥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表面写“我”,其实是赞扬姥姥24.第(11)段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A.拟人B.比喻C.排比D.对偶25.对第(12)段中“我愣愣地,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姥姥的手”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说也没用,哭也没用,只好无言对待。B.十分怀念,不忍姥姥就这样离去。C.“我”很坚强,不能在众人面前落泪。D.极为悲伤,哭不出,说不出,表现“我”对姥姥难分难舍的深情。2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9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勤劳、朴素、大方的品质。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真实想法。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我”的天真以及“我”和姥姥之间的深厚感情。D.回忆“我”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的日子,表达了“我”对姥姥深切的怀念之情。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一)一.1.C2.D3.D4.B5.D6.D7.D8.A9.D10.C11.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A.还来就菊花B.衣沾不足惜C.花木成畦手自栽D.秋风萧瑟13.A.√B.√二.(一)14.《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15.A16.A17.爱新装成癖、虚伪;怕丢官职;教训皇帝、捞钱10(二)18.bǐ;yù;shì19.(1)边境(2)告诉,对……说(3)及,到(4)去、往20.“你凭什么去?”(贫僧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足够了。”21.有志者事竟成(三)22.C23.D24.C25.D26.D
本文标题:1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6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