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割圆术教案(人教A版必修)
1/12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虽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但人教A版必修3中的第一章《算法结构》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以刘徽的“割圆术”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了解“割圆术”的基本特点及其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与迭代算法,体会“割圆术”是几何算法阶段计算圆周率的既有效又科学的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工具的不断发展,为圆周率的计算乃至整个数学学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数学史上,简洁而精确的圆周率求法,曾经是数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各个国家的数学家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圆周率近似值求法,如经验实测方法,蒙特卡洛方法,刘徽割圆术,阿基米德割圆术,级数逼近等等。每一次方法的改进,都在严密性与精确性的角度上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在高中阶段,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不同的圆周率近似值的求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生学情分析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学过如何求圆周率,只有人教A版必修3中的第一章《算法结构》的“阅读与思考”内容是以刘徽的“割圆术”为载体,通过算法知识来介绍求圆周率,但是,必修3中算法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学过,在算法的建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对圆周率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能背出小数点后多少位,却不知圆周率是如何得到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和阅读思考,对历史上几种不同的圆周率求法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以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内容,同时也是历史上完备性最好,2/12且具有算法思想的刘徽的“割圆术”作为重点介绍内容,让学生领悟刘徽的割圆术中所蕴含的递推思想及迭代算法。对于刘徽割圆术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递推关系的推导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根据教学内容解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重点:在学生通过课前阅读与课外查阅与研究所了解的有关求圆周率的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对比,同时深入探究刘徽割圆术的思想方法,获得面积递推公式,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与迭代算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难点:割圆术中“内外夹逼”的极限思想与算法实现过程中递推关系的建立.二、教学目标设置依据课程标准,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让学生经历从直观感受到随机模拟,最后到严格推理,然后以计算机实现近似值求解的过程,既对相关数学史有所了解,同时又让学生体会了求解圆周率的历史实质是运算工具的发展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理解割圆术对于圆周率估计的完备性与精确性,以及求解过程中所蕴含的递推思想,体会计算机程序迭代算法和割圆术的应用价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了解求解圆周率的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选择了让学生课前探究求解圆周率的方法,自主学习刘徽的割圆术,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汇报阅读成果.应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对课本介绍的刘徽的割圆术进行再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方便地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借助Excel软件的迭代功能实现算法,完成对圆周率的近似值的初步估计.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课前阅读与课内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以阅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在经过再思考后,获得对问题的深刻理解的过程;同时采用公式的理论推导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体会3/12到中国古代数学中所蕴含的算法思想,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动手实践、还原历史的经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我把这节课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分别从数学史的发展角度,与方法的完备性角度来逐步递进探索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下面我将对每一阶段教学中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教学步骤作出说明.(一)呈现背景【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查阅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刘徽的割圆术,并相互交流对圆周率的认识。(请看视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总结】那圆周率的值到底是多少呢?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又是怎样“计算”圆周率的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计意图】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引起学生对于圆周率求解方法的兴趣,为后面各种方法的介绍做好铺垫。(二)探索方法【第一组:实测法】第一小组学生代表介绍:“用实测的方法求圆周率”(请看视频)呈现背景探索方法完善方法实现算法归纳小结4/12【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实测法的不准确之处:1.圆周是曲线,用细绳去拟合时,存在误差。2.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教师总结】尺子的精度越高,得到的测量值可能会越准确。精度再高的刻度尺也无法量得线段长的真实值。其实,早在明代就有一位名叫邢云路的数学家,他就用实测的方法求圆周率,后来茅以升这样评价他:“云路欲以度量所得,抹煞古人诸率,所见甚浅。”可见,实测的办法是比较粗糙的。【设计意图】通过实测与经验来估计圆周率的近似值,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既不严密,同时所求得的近似值的精确度也无法保证,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实验,切身体会到用实测的方法求圆周率是比较粗糙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组:布丰投针】第二小组学生代表介绍:“用布丰投针实验求圆周率”【学生活动】求解任意给出3个正数,以这3个正数为边长可以围成一个钝角三角形的概率。解:设这三个正数为cba,,,不妨设abc,,由以cba,,为边长可以围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得:222cbacba,,变形,得:1122cbcacbca,,令cbycax,,则11101022yxyxyx,由线性规划可知:满足题意的可行域为直线1xy与圆122yx围成的弓形,总的区域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可以围成一个钝角三角形的概率42-121-4正方形弓形SSP。【教师总结】早在1904年,R查特发现,两个随意写出的整数中,互素的概率5/12为26。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像投针一样的操作实验”或者“让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从而得到实验频率,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设计意图】布丰投针实验至少给了我们两大启示:1.可以利用概率原理来解释圆周率的计算,虽然实验结果具有随机性;2.投针实验拓宽了人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渠道,它已发展为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统计实验法,也就是著名的蒙特卡罗法。利用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可以保证用该方法求得的近似值在概率意义上是收敛于真实值的,但所得结果的精确度无法准确估计,因此相对于实测的方法,有所进步,但仍不够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组:割圆术】第三小组学生代表介绍:“刘徽的割圆术”通过课前学习,让学生对刘徽的割圆术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得到了课本上的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递推公式21(1)2nnnnSSnxh.【学生活动】小组交流1:刘徽为什么不从圆内接正三角形的面积开始,而是从六边形开始?——好算,且精确度相对较高。小组交流2:如果以正四边形面积为起始可以吗?——以任意正n边形面积为起始都可以,因为2nx与nx及2nS与nx之间的递推关系并不会因为初始值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随着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最终的效果是一致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总结】回味刘徽的割圆术,他是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起始,借助6x来求6S,然后在6x,6S的基础上,求12x,12S,依次类推,……,要求2nS,只需借助于nx,nS,得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的递推公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前学习,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汇报阅读成果.为本节课内针对刘徽的割圆术的再思考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12【师生互动】在算完正六边形的面积后,为什么不算正七边形的面积,而是选择计算正十二边形的面积?(请看视频)【学生活动】分析与讨论在算完正六边形的面积后,不算正七边形面积的理由.【教师总结】正十二边形的面积容易计算,关键在于在正六边形的基础上,增加的顶点B是CD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正十二边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就是半径1,高其实是正六边形的边长的一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计意图】正六边形的面积算完后,为什么直接跳到算正十二边形的面积?正是因为我们可以借助正六边形的边长,来求正十二边形的面积(及边长).而知道正六边形的边长和面积,却没有为算正七边形的面积带来任何帮助.这样设问,是为了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从正六边形过渡到正十二边形的合理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递归思想,发现问题本质,为下面的递归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完善方法问题1: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求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能否把刚才的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形?(请看视频)【学生活动】学生介绍不同于课本教材的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的求法:把正十二边形分割成十二个特征三角形,容易算得它的面积为:)()(22112CAOB2112126COB12xSS【学生活动】那么正2n边形的面积2nS就等于:2COB122222nnnxnSnSnx()【教师总结】从此式看出:只需借助正n边形的边长nx来求正2n边形的面积2nS.相比于之前介绍的递推公式))2(1-121(22)(nnnnxxnSS,表达式上更加简洁.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两个面积递推公式,都是借助于2nx与nx之间的递推关系,其本质是一样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生互动】这两种递推公式,哪一种在计算机里运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7/12【学生活动】后者在表达式上更加简洁,减少了开方运算的次数,效率更高。【教师总结】在1800年前,刘徽只计算到了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相当于只迈开了六步。现在,我们已拥有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这个递推公式,恰好符合计算机的迭代算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算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计意图】割圆术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完备性最好的求圆周率的方法,也并非在各个方面尽善尽美,因此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之后,但作为课内针对学生课前阅读的“第一次思考”,引导学生成功建立正n边形的边长与正2n边形的面积之间的递归关系,而且此面积递推公式比课本介绍的递推公式更加简洁,为后续计算边数更多的正多边形面积提供了一个可行、高效的方法,也为后续的程序的实现提供了算法依据,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之后“思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实现算法回味此递推公式:2224nnxx,已知6x,求得12x后,再由12x,代入此式,求得24x,……,依此类推,这是一种迭代的算法,而Excel软件刚好有迭代的功能,我们就借助Excel来实现算法.(请看视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nxnS2n61.00000003.0000000120.51763813.1058285240.26105243.1326286480.13080633.1393502960.06543823.14103201920.03272353.14145253840.01636233.14155767680.00818123.141583915360.00409063.141590530720.00204533.141592161440.00102273.1415925122880.00051133.14159268/12通过表格,我们看到:随着n的增大,2nS的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趋近于的真实值.运用Excel软件实现的算法,可以用程序框图来表示,再翻译成程序语言,利用计算机实现算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学史介绍】数学家祖冲之在此基础上,把圆
本文标题:割圆术教案(人教A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6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