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天大管概课件第九章决策
第九章预测与决策引入案例:阿斯旺水坝的灾难规模在世界数得着的埃及阿斯旺水坝在20世纪70年代初竣工了。从表面上,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实际上却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了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碱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收获量减少1.8万吨;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使血吸虫病流行。埃及造此大坝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深深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讨论题:为了避免像阿斯旺水坝的决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决策时应注意做到哪几条?本章要掌握的问题:预测的概念、分类、程序及方法决策的科学含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类型决策的一般过程决策的方法预测预测的概念: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和判断。预测的分类:按预测内容分:市场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按时间跨度分: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按预测范围分:宏观预测、微观预测。预测的程序明确预测目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价预测模型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修改模型修正补充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指利用主观概率对各种预测意见进行整理,得出综合性预测结果的方法。主观概率: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某一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反映个人对未来事件的主观判断和信任。对比类推法:指预测人员把预测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指标同其他类似的现象或指标加以对比分析来推断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时间序列预测:通过编制和分析时间序列,根据时间序列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进行类推和延伸,借以预测下一段时间或以后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时间序列法可分为: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预测方法—定量预测简单平均法以观察期内时间序列的各期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下期预测值。其适用条件:当数据的时间序列表现出水平型趋势,无显著的长趋势变化和季节性变动。niinniXX11),,2,1(移动平均法将观察期的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然后由远及近,以一定的跨越期进行移动平均,求得平均值,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预测值。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时,是移动平均可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事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然后依据趋势线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nAAAAFnttttt/)(321指数平滑法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原理: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1)1(tttSyS例:某企业09年1-11月份的销售额如表所示,试预测12月份的销售额。月份销售额(万元)1382453354495706437468559451065116433.393/)384535(3/)(1234AAAF583/)456564(3/)(9101112AAAF1、移动平均预测,以3个月的移动移动平均数计算预测值指数平滑法:设平滑指数为0.2。令一月份的指数平滑预测值等于一月份的实际值,即y1=38,S1=38433/)453549(3/)(2345AAAF4.39388.0452.02S52.384.398.0352.03S22.5228.498.0642.012S回归分析预测通过对预测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将变化规律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类:依据变量的个数分:一元回归分析预测、多元回归分析预测。依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线性回归预测、非线性回归预测。一元线性回归0b一、决策的科学含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A•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美国学者亨利•艾伯斯认为:“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为方针中做出选择;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做出选择之间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管理学教授里基•格里芬指出:“决策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周三多教授的定义是:“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决策一、决策的科学含义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理解决策的涵义必须把握以下四个要点: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2.决策本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不是瞬间作出的决策。3.决策的核心是选优。4.现代决策一般是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二、决策的特征1.目标性2.可行性3.选优性4.动态性管理者作决策时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田忌赛马故事。(田忌之所以能赢齐王,其原因之一是田忌知道齐王出马的顺序)老一辈革命家陈云著名的9:1原则(90%的时间搜集信息,10%的时间作决策)。三、决策的依据古典决策理论一贯坚持“最优”标准。在对决策方案的选优到底要坚持什么准则的问题,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原则。即我们所说的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的原则。并指出人们在决策时,很难作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或“令人满意”的决策。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提出“满意”标准。其理由:四、决策的原则----关于“最优”标准和“满意”标准西蒙的观点:(1)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2)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也不可能想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并准确预见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决策要素①决策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会);②决策的可行方案,用dj(j=1,2,…n)表示;③事件,包括自然的状态或对手的行动,用θi(i=1,2,…m)表示;④自然状态概率,用P(θi)(i=1,2,…m)表示;⑤结局,即各方案在各种可能的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结果,当选用dj方案,自然状态为θi时,产生的结局用R(dj,θi)表示。方案利润状态A1A2A3θ1P(θ1)=0.2θ2P(θ2)=0.5θmP(θm)=0.3728435322[例]某公司生产家电产品,共设计了A1、A2和A3三个工艺方案。根据市场预测分析,需求量可能会出现下面3种状态及状态出现的概率:①销路好,出现的概率为0.2;②销路一般,出现的概率为0.5;③销路差,出现的概率为0.3。根据分析,3种方案在各种市场需求状态下,公司能获得的利润值见下表。公司应选择什么方案最为有利?在上述决策问题中,决策的基本要素如下:①决策者——公司经理;②备选方案——d1工艺方案A1,d2工艺方案A2,d3工艺方案A3③自然状态——市场可能出现状态:θ1销路好,θ2销路一般,θ3销路差;④自然状态概率——市场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P(θ1)=0.2,P(θ2)=0.5,P(θ3)=0.3;⑤结局——各方案在各种可能市场状态下的获利值由上表给出。战略决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决策,由高层领导作出。如: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等五、决策的类型1、按重要程度划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战术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决策。如生产计划、工资水平等。中层领导应侧重于战术性决策;业务决策: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所作的具体决策。基层领导应侧重于业务决策。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为解决某一决策问题所进行的首次决策,是零起点决策。追踪决策,是某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环境有较大变化,需要对原决策作出重要改变的情况下的决策,是非零起点的决策。按决策的起始点分为3、按决策所涉及问题的性质分: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日常事件所作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非重复性的新颖事件所作的决策,无章可循。(如战略决策)基层中层高层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不同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类型西蒙认为:在组织管理中,非程序化决策虽然数量不多,但很重要。高层领导应当主要作好非程序化决策,将程序化决策授权下级处理为宜,而不要用程序化决策取代非程序化决策。在最高主管的管理工作中,程序化活动有取代非程序化活动的倾向。4、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确定型、不确定型与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的条件”指决策问题所处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客观环境的可控程度和可预测程度。三种情况及相应的三种决策:自然状态及某方案的结果确定决策者无法确定哪一种自然状态会发生决策者能知道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5、按照决策目标数量划分单目标决策:决策行动只力求实现一种目标多目标决策:决策行动需要力图实现多个的目标6、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按决策的主体划分)群体决策的优点集思广益有利于决策的执行更能承担风险群体决策的缺点决策速度慢责任不明少数人对群体的操纵个人屈服于群体的压力问题目标方案选择检查实施(决策信息)反馈决策(风险)分析方法否是作出研究作出决策评价(包括风险)六、决策的过程一般认为决策有6个基本程序,且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识别决策问题,确定目标第一步:发现决策问题(决策的起点)决策有时不是为了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而是为了利用机会。第二步:确定决策目标。二)收集资料决策过程是资料的搜集、处理、传递的过程。资料是决策的基础,是控制决策实施的依据,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尺度。决策中需要收集的资料不但要有历史和现状的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预测资料。因为决策总是在未来执行的,如果对未来的趋势不了解或推测错误,就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三)拟订备选方案这个阶段,是寻找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案的过程。拟订方案时,要注意几点:整体详尽性,即备选方案应包括全部可能的方案,否则可能使被选方案不一定达到优化;相互排斥性,即不同方案之间必须有原则性区别,不能使甲方案的行动措施包括在乙方案之中,或者二方案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两个因素;方案的可比性,即每一个方案都应该根据评价准则定量反映方案的效果,以便比较选择。方案的创新性。四)选择方案这个阶段,是指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对每个方案作出评估。评估包括三方面:第一,方案是否符合决策目标。第二,评价其价值性,即进行价值论证。第三,评价其可行性。第二步:方案选择评估、论证往往由专家进行,选择决定主要由领导作出。重大决策应由集体作出。在决断阶段,决策者的素质、个性特征起重要作用。在这阶段,要求领导者有广博的知识、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精神、进取精神,要有胆识和魄力。五)方案的实施决策方案的实施是决策的延续和具体化,并且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基本环节。有时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方案选定以后需要进行一些局部试验。验证可行时,即可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不可行,则要修正决策。六)追踪检查由于决策是个动态过程,是在动态中逼近目标的,因此就必须对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和结果不断、及时地追踪检查。追踪检查:是把实施方案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研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追踪检查是决策动态过程的反映,即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七、决策的方法经常使用的企业经营决策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两大类。定性决策,又称“软”方法。是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本人或有关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定量决策,又称“硬”方法,其核心是把同决策有关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表示,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求出答案,供决策者参考使用。注重于决策问题各因素之间客观的数量关系。1、定性(软性
本文标题:天大管概课件第九章决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