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人有关“修身”的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内圣外王——儒家的理想人格修为之道【教学目的】•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2.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个人解读文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什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彰显美德使天下人去旧更新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内修外治内圣外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个人解读八目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目的一个国王因为没有继承人,就发了一大堆种子给国内的所有的孩子们,说谁种的花漂亮就选谁做继承人,结果到了秋天,全国的孩子的花盆里种满各式各样的鲜花,只有一个小孩的花盆里什么都没有,并不是他不热爱劳动,他也每天向花盆洒水,浇肥,可就是没看到种子发芽。最后国王选了他做继承人,原来啊,这些种子都是炒过的,都不能发芽的。第二段:通过“慎独”来谈“诚意”。课文选本章,意在强调“慎独”,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品悟探究依据第二段谈谈你对“君子慎独”的理解。暗室不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春秋时期,卫国贤臣蘧(qú)伯玉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第三段说“修身”的关键是“正心”,请据本段谈谈你的理解,写几句话。第三段说“修身”的关键是“正心”,请据本段谈谈你的理解。讨论交流第三段:诚意之后是正心(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惧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结束语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1、请结合中国文化经典《大学》一文,谈谈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修身?。2、熟读《大学》,并背诵前两段。
本文标题:《大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2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