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凤城高中2016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5、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交通发达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C.商业繁荣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6、“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7、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10页)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④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市场因素B.技术因素C.资源因素D.资金因素9、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进行C.电力的广泛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10、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C.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1、17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护B.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C.民主、人权的不断发展D.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12、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1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民国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于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15、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10页)蒸汽机车机器时代的享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17、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该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8、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合理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9、右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Z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20、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1、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10页)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愿望22、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A.日本B.英国C.苏联D.美国2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24、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这说明A.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B.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C.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D.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25、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B.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C.“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D.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26、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7、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10页)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国民经济的调整28、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9、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30、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3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高一历史试题第5页(共10页)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33、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34、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5、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36、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表中反映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2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