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1《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知识点1、城市道路的定义:城市中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需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2、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道路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3、城市道路系统定义: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4、城市道路网定义:城市道路网是指城市中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5、城市交通规划定义:是为市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以美化及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6、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的问题:1)交通拥堵;2)停车难;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客运交通的增长;4)盲目建立立体交叉;5)事故发生率高;6)路面反复维修率高,排水不畅。7、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城市支路。8、城市交通定义:各种车辆(包括步行)在城市道路系统上行驶往来,以完成各种性质的客货运输任务,称为城市交通。它包括动态交通(车辆、行人流动)和静态交通(车辆、行人停驻)。9、城市交通对道路的要求:1)道路运输经济;2)交通流畅、安全、迅速;3)注意环境保护;4)注意造型协调。10、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1加快道路基本建设2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改造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4发展技术并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方法。1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因素:1)自然条件水网城市道路网、山区城市道路网等;2)城市规模;3)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4)对外交通设施;5)社会与人为因素。12、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城市中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点的车辆和行人交通错综复杂;2)城市中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不稳的;3)城市道路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5)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13、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汽车性能、道路技术标准、交通状况、司机驾驶技术、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14、交通基础图:车速和车流密度关系、间距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和车流密度的关系15、交通量: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和行人的数量。分为车流量和人流量。16、车头间距:一辆连续行驶的车辆,车的长度为L,车辆间最小安全距离为S,两者之和为车头间距。17、道路的通行能力:指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正常气候和交通条件下,保证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时,可能通过的车辆和行人数量。18、交通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区别: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道路上实际通过的交通实体的观测值,其数值具有动态性与随机性;通行能力实在已知的道路设施和规定的运行质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其数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正常运行状况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19、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20、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理论上机动车道的宽度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的LvvLN360036002宽度。当交通组织方案为各类车辆混合行驶时:机动车道宽度=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2*一条车道宽度;当交通组织为各类型车道分流行驶时:机动车道宽度=∑(某种车辆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该种车辆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2*一条车道宽度)21、设计机动车道应注意的问题:1)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多于4~6条;2)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总数为偶数,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可采用奇数;3)一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不同车道宽度不一定一样,但变化不宜过多,过于突然,对行车不利;4)根据各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规定:双车道:7.5~8.0米;三车道:10~11.0米;四车道:13.0~15.0米。22、步行带:一条步行带的宽度一般为0.75米;在火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商店附近、及全市性生活干道上采用0.85~1.0米。23、人行道的布置方式:1、通常人行道要高出车行道8-20厘米2、受地形、地物影响,可不等宽布置或仅在一边布置3、建筑与步行道之间的距离3-5米4、缘石的布置24、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美化道路沿线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道路绿化也是整个城市点线面整体绿化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道路绿化带下布置市政工程管线可减少管线维修对道路的破坏造成的损失。25、道路绿化是指路侧带、中间及两侧分隔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26、绿化布置需要注意的问题1、树种选择合理2、不因绿化妨碍行人和行车的视线3、与公用设施保持一定距离4、注意建筑的采光、日照、通风等,可采用错位布置5、交通繁忙、宽度不足的道路,不可刻意布置绿带6、不妨碍公共交通停靠7、树根不要破坏邻近人行道、车行道面层。27、林荫道可设计成单道式、复道式和花园式三种形式。28、横坡度i:人行道、车行道、绿带在道路横向单位长度内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它们的横坡度i。取决于路面材料,道路纵坡度,人行道、车行道、绿带的宽带和气候条件的影响。29、绿带:0.5~1%;人行道:1.5~3%30、路拱的基本形式:抛物线型,直线型和折线型。31、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的一般内容:道路交通现状、规划资料的收集、分析;道路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的选择;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坡度的确定;横断面布置。32、交通性质:是指道路上来往车辆和行人流动的目的、范围和要求的速度,而按交通目的和交通工具的类型来区分。33、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选择的原则:人与车分离,车种分流且对向分流,充分利用路宽,合理组织各种车辆安全、快速行驶。34、道路断面形式: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35、管线综合规定:——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顺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燃气输气、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道路红线大于等于30米,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大于等于50米时,宜双侧布置排水管;——管线相交时,自上而下宜为: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交叉点管线高程应根据排水管高程确定。——架空管线中,同一性质的管线宜合杆架设。36、道路线型:横断面、道路纵断面和道路平面。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副边线(红线是指城市中的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337、路线平面设计:确定道路红线范围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路段与它们之间的衔接;具体确定交叉口的形式、桥涵中心线的位置。以及公共交通停靠站的位置与部署等。(或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38、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39、路线横断面设计:确定道路横断面各部分组成宽度及路拱。40、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平面线形(主要是道路中线)的选择与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合理解决路线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缓和曲线的设置;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行车视距计算及弯道内侧障碍物的清除;道路平面的综合布置。41、平曲线四要素:外距,平曲线半径、切线长和曲线长。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42、43、超高:为了消除车辆在弯道外侧行驶的不利状况,一般设计曲线段道路车行道路拱时,多将路面外侧适当抬高,使路面横坡成为向弯道内侧倾斜的断面,这种措施称为超高。44、平曲线半径:(米),当车辆在曲线内侧车道行驶时,取“+”号,反之,取“-”号。45、超高计算公式:,超高横坡度的大小,取决于平曲线半径的大小,我国超高横坡度一般规定为2~6%。46、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有一个渐变的过渡段,成为超高缓和段。47、弯道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占有的行车部分宽度要比直线路段大,为了保证汽车在转弯中不侵占相邻车道,曲线路段的车行道就需要加宽。加宽发生在平曲线内侧。48、缓和曲线:在城市道路上,尤其是城市快速路上,经常存在不同等级道路的衔接,这些衔接往往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有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设置缓和曲线。49、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车辆行驶;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50、我国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即辐射螺旋线。51、转向相同的曲线称为同向曲线;转向相反的曲线称为反向曲线;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则称为复曲线。52、安全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够随时看到前方道路和道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行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必不可少的距离。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和错车视距。停车视距为会车视距的一半。53、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沿线纵坡大小和坡段长度;选定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竖曲线;计算各桩点的施工高度;标定桥涵构筑物的标高。54、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有最大坡度和最小坡度,有最长坡长和最短坡长,竖曲线有最小半径,但无最大半径。55、最小纵坡:在挖方路段、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56、雨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分区就近排入水体;2)避免设置或)127(02iVRRVi1272超4少设泵站;3)雨水干网应沿排水地区低处布置;4)合理选择和布置出水口。57、雨水口的布设形式: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双幅式(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三幅式(布置两排至六排雨水口)58、解决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的方法:1)转坡点移开;2)加大平曲线半径;3)加大竖曲线半径,降低纵坡度,但都应保证行车视距。59、平曲线长大于竖曲线长60、路网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在总体规划阶段初步确定干道的大致走向、平面主要转折点、干道交叉口的位置和方位坐标、并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和路幅宽度,一般称为路网规划。61、红线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网规划已初步确定的路线走向与道路性质、路幅,进一步把道路走向、位置、主要控制标高、横断面组合布置以及主要交叉口及广场的平面安排加以确定。62、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基础上,把一条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明确下来,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63、常见的平面交叉形式:十字形、T字形、X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64、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交叉口形式选择,确定各部分尺寸;(车道宽度、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专用车道、渠化交通)(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65、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可能产生碰撞的点。66、交织点(汇合点):当车辆从不同的方向驶向同一个方向或成锐角相交时可能产生挤撞的点。67、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三种方法:1)渠化交通;2)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3)立体交叉。68、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化带和交通岛来分割车道,是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一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驶,称为渠化交通。69、交叉口处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可采用的形式:1)色灯管制;2)环形交通;3)变左转为右转。70、交通岛的分类: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和安全岛等。71、一条右转弯车道的通行能力:式中,tr——右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根据观测,平均tr=3.0~3.5s。一小时内,行人过街所占用的时间。一条左转弯车道的通行能力:,T1——一个周期内的左转显示时间(s);v1——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车速(s);t1——左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取t1=2.5s。72、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73、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作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74、拓宽交叉口的车道宽度时,其增设长度应为:1)进口段长度一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3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