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漫谈李清照人生的悲情与爱情的忠情2
1漫谈李清照人生的悲情与爱情的忠情(修改稿)2009年春招汉文本科班段松柏[内容摘要]: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亦能文。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人共同研究诗文和鉴赏金石。其间婚姻生活十分美满。但靖康二年(1127)战乱后,赵明诚病死建康。赵死后,李清照流落杭州、越州、金华等地。她孤苦无助,生活非常凄凉,在她身心疲惫之时,曾改嫁张汝舟,却不想张只为她的珍藏和文物,李清照因诉离婚而下狱,遭遇非常不幸。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历经了少女的妩媚、新婚的温馨、南渡的孤寂、丧夫的凄凉和再嫁的痛苦,有过婚姻的甜蜜温馨,也有着无比的孤寂苦痛。虽然有过悲情,但是她始终充满了忠情。李清照的词是她的情感生活的生动反映。她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性洒脱,前期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现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南渡后,因与赵明诚分居而多写相思之苦。后期作品抚今追昔,感情深挚。关键词:李清照人生悲情忠情目录:内容摘要P1一、少女的妩媚P3二、新婚的温馨P4三、南渡的孤寂P6四、丧夫的凄凉P9五、再嫁的痛苦P12总论: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2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女作家,却有着她的婚姻的幸福和孤寂,温馨和凄凉。分论:一、少女的妩媚二、新婚的温馨三、南渡的孤寂四、丧夫的凄凉五、再嫁的伤痛结论:婉约词宗李清照,纵览她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历史造就了她,上天磨练了她,炼狱铸就了她!她的一生,虽然有着数不清的悲情,但是也始终充满了忠情。她留给我们清诗丽词照古今,千古风流万古愁。李清照诗词所承载的思想意蕴无不极具穿透力,这永远是中华文化园圃里一丛独具魅力、馨香永恒的精神花朵啊!她高尚的忧国忧民的人格魅力和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我们所敬重、推崇的呢。3正文: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她是我国北宋与南宋之交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女中的豪杰,她的婚姻却是幸福而孤寂,温馨而凄凉。一.少女的妩媚[浣溪沙]1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浣溪沙]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点绛唇]3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作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廉母贤家教端,李清照并不是只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按常规初识文字,再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乳汁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心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后人多有评4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1;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P3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P12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3.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P28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二.新婚的温馨518岁时,日渐成熟的李清照走出闺阁,脱离了她的少女时代和赵明诚结为连理,这算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夫婿金石学家赵明诚潇洒倜傥,学业出众,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是当朝宰相,权倾朝野,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后世艳羡不已的美满姻缘!就像陆游的《钗头凤》1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2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她知道自己的郎君是一心一意爱着自己的。自信满满的神情溢于纸外。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爱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她在《醉花阴重阳》3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赵明诚被起用出任莱州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幸福的愁,这是思念的瘦,这愁情里还有着最美丽的与夫君相聚的期待。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此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虽然不是粗俗庸碌之人,但是想在词章上压过这位空前绝后、冠绝古今的大才女,却也是痴心妄想。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谐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4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爱情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1.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店1976年版2.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P2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3.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P1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4.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三.南渡的孤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1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7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的夫妻生活是十分甜蜜和谐的。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赵明诚不久就为官出仕,一时不便带李清照同行,夫妻俩不免要暂时分离。这段日子的李清照心情是十分愁闷的。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二、寓抽8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鸿雁传书,固然可以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2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9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
本文标题:漫谈李清照人生的悲情与爱情的忠情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4689 .html